高性能铁路货车摇枕结构及转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710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性能铁路货车摇枕结构及转向架,所述高性能铁路货车摇枕结构包括摇枕本体,摇枕本体的中段设置有多个沿着摇枕本体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处填充有第一振动衰减单元;所述摇枕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沿着摇枕本体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处填充有第二振动衰减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振动衰减单元和第二振动衰减单元,能够有效衰减高频振动、抑制低频共振干扰,解决现有波形的主频幅值突高的缺陷,从而有利于消除摇枕所在区域的端点振荡、混叠问题,最终能够有效提高摇枕的使用寿命。终能够有效提高摇枕的使用寿命。终能够有效提高摇枕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性能铁路货车摇枕结构及转向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性能铁路货车摇枕结构及转向架,属于铁路


技术介绍

[0002]转向架作为轨道车辆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作用是用来承载车辆、提供牵引力、减振、导向,动力转向架还用于提供驱动轨道车辆前进的动力。
[0003]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如下:1)、车辆上采用转向架是为增加车辆的载重、长度与容积、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以满足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0004]2)、保证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车体都能可靠地坐落在转向架上,通过轴承装置使车轮沿钢轨的滚动转化为车体沿线路运行的平动。
[0005]3)、支撑车体,承受并传递从车体至车轮之间或从轮轨至车体之间的各种载荷及作用力,并使轴重均匀分配。
[0006]4)、保证车辆安全运行,能灵活地沿直线线路运行及顺利地通过曲线。
[0007]5)、转向架的结构要便于弹簧减振装置的安装,使之具有良好的减振特性,以缓和车辆和线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小振动和冲击,减小动应力,提高车辆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
[0008]6)、充分利用轮轨之间的粘着,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放大制动缸所产生的制动力,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制动效果,以保证在规定的距离之内停车。
[0009]7)、转向架是车辆的一个独立部件,在转向架于车体之间尽可能减少联接件。
[0010]摇枕是作为转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如授权公告号 CN208198425U所公开的“一种便于操作的摇枕”。现有摇枕结构如图1所示。
[0011]现有铁路货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铁轨间的轨间缝隙存在,易产生大振幅的高、低频振动,再加上铁路货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轮与铁轨之间也会产生大量的小振幅的高、低频振动,上述这些高、低频振动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不衰减高频振动、抑制低频共振干扰,会影响转向架以及摇枕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高性能铁路货车摇枕结构及转向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高性能铁路货车摇枕结构,包括摇枕本体,所述摇枕本体的中段设置有多个沿着摇枕本体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处填充有第一振动衰减单元;所述摇枕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沿着摇枕本体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处填充有第二振动衰减单元。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通道包括正弦波状第一通孔段,所述第一通孔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摇枕本体宽度方向呈平行设置的第二通孔段,所述第二通孔段
的首端与第一通孔段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通孔段的尾端延伸至摇枕本体的侧壁。
[0014]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振动衰减单元包括将第一通孔段完全填充的第一非牛顿流体填充区,所述第二通孔段处填充有将第一非牛顿流体填充区端部堵住的第一非牛顿流体缓冲区,所述第二通孔段处还填充有将第一非牛顿流体缓冲区封住的第一金属封孔柱,所述第一金属封孔柱与摇枕本体密封连接。
[0015]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通道包括圆柱螺旋弹簧状第三通孔段,所述第三通孔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摇枕本体宽度方向呈平行设置的第四通孔段,所述第四通孔段的首端与第三通孔段的端部连通,所述第四通孔段的尾端延伸至摇枕本体的侧壁。
[0016]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振动衰减单元包括将第三通孔段完全填充的第二非牛顿流体填充区,所述第四通孔段处填充有将第二非牛顿流体填充区端部堵住的第二非牛顿流体缓冲区,所述第四通孔段处还填充有将第二非牛顿流体缓冲区封住的第二金属封孔柱,所述第二金属封孔柱与摇枕本体密封连接。
[0017]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非牛顿流体填充区和第二非牛顿流体填充区均采用非牛顿流体填充料填充制成,所述非牛顿流体填充料的制法如下:将4,4'-二氨基二苯醚、二甲基乙酰胺和均苯四甲酸二酐按照1:(1.5-2):(7-9)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反应制成聚酰胺酸溶液,将聚酰胺酸溶液、甲基硅油和偶氮二异丁腈按照100:(15-22):(2.1-2.3)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后在79-88℃的温度下反应2-3h,反应过程中通入氮气;之后,升温至105-110℃的温度下搅拌反应30min,冷却至室温后,在室温下放置10天后即得所述非牛顿流体填充料。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非牛顿流体缓冲区和第二非牛顿流体缓冲区均采用软化点为45℃的沥青填充制成。
[0019]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金属封孔柱与摇枕本体之间采用先螺纹连接再满焊焊接的方式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封孔柱与摇枕本体之间采用先螺纹连接再满焊焊接的方式密封连接。
[0020]一种转向架,在所述转向架上安装有上述高性能铁路货车摇枕结构。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振动衰减单元和第二振动衰减单元,能够有效衰减高频振动、抑制低频共振干扰,解决现有波形主频幅值突高的缺陷,从而有利于消除摇枕所在区域的端点振荡、混叠问题,最终能够有效提高摇枕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现有摇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常规品B的频谱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高性能铁路货车摇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摇枕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振动衰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振动衰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成品A的频谱图;图10为对照品C1的频谱图;图11为对照品C2的频谱图;图12为对照品C3的频谱图;图13为对照品C4的频谱图;图14为对照品C5的频谱图;图15为对照摇枕结构的示意图;图16为对照品C6的频谱图;图17为实施例2中的新品的粘度η随存放时间t的变化关系曲线图;图18为对照品D的粘度η随存放时间t的变化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4]实施例1如图3-8所示,所述高性能铁路货车摇枕结构,包括摇枕本体10,所述摇枕本体10的中段设置有多个沿着摇枕本体10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通道11,所述第一通道11处填充有第一振动衰减单元20;所述摇枕本体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沿着摇枕本体10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通道12,所述第二通道12处填充有第二振动衰减单元30。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11包括正弦波状第一通孔段111,所述第一通孔段1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摇枕本体10宽度方向呈平行设置的第二通孔段112,所述第二通孔段112的首端与第一通孔段111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通孔段112的尾端延伸至摇枕本体10的侧壁。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振动衰减单元20包括将第一通孔段111完全填充的第一非牛顿流体填充区21,所述第二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性能铁路货车摇枕结构,包括摇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枕本体的中段设置有多个沿着摇枕本体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处填充有第一振动衰减单元;所述摇枕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沿着摇枕本体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处填充有第二振动衰减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铁路货车摇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正弦波状第一通孔段,所述第一通孔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摇枕本体宽度方向呈平行设置的第二通孔段,所述第二通孔段的首端与第一通孔段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通孔段的尾端延伸至摇枕本体的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性能铁路货车摇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衰减单元包括将第一通孔段完全填充的第一非牛顿流体填充区,所述第二通孔段处填充有将第一非牛顿流体填充区端部堵住的第一非牛顿流体缓冲区,所述第二通孔段处还填充有将第一非牛顿流体缓冲区封住的第一金属封孔柱,所述第一金属封孔柱与摇枕本体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性能铁路货车摇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包括圆柱螺旋弹簧状第三通孔段,所述第三通孔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摇枕本体宽度方向呈平行设置的第四通孔段,所述第四通孔段的首端与第三通孔段的端部连通,所述第四通孔段的尾端延伸至摇枕本体的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性能铁路货车摇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动衰减单元包括将第三通孔段完全填充的第二非牛顿流体填充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庆吴文兵张昕杨馨怡周建强陈云霞王明陈祖华李解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江铜陵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