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用转盘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704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用转盘总成,涉及立体车库领域。包括转盘装置、轿厢框架和用于矫正车辆对中的对中装置;轿厢框架安装在转盘装置的中部,经转盘装置驱动而水平旋转;对中装置安装在轿厢框架上;对中装置包括两个前轮压轮组件、两个后轮压轮组件和两个驱动机构;两个前轮压轮组件对称设置在两侧前轮支架处,两个后轮压轮组件对称设置在两侧后轮支架处;其中一个驱动机构连接在两个前轮压轮组件之间,以驱动两侧的前轮压轮组件;另一个驱动机构连接在两个后轮压轮组件之间,以驱动两侧的后轮压轮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用于调转入库车辆的方向,还能利用对中装置从入库车辆两侧相向挤压其前后车轮,实现对车辆的对中矫正。实现对车辆的对中矫正。实现对车辆的对中矫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车库用转盘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领域,具体是一种立体车库用转盘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日益富裕,汽车的产销量以及保有量,连连增加,停车难是困扰车主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停车难的问题已经开始由大型城市向中等城市蔓延。因此,越来越多的地面及地下空间使用立体车库,它是可在有限地面空间内存放多辆汽车的设备,已经成为解决停车难的重要方式。其实,中国于90年代初开始研究开发立体停车设备,距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程。由于很多新建小区内住户与车位的配比为1:1,为了解决停车位占地面积与住户商用面积的矛盾,立体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已被广大用户接受。
[0003]转盘总成,是立体车库中常用的设备,其作用是使停在其上的车辆旋转180
°
,从而实现前进入库、前进出库的进出库停车方式,以方便用户使用。例如,现有一种平面移动类立体车库用转盘(授权公告号:CN206785049U,授权公告日:2017.12.22),盘面框架的支撑外圆框架底部设置回转驱动机构和支撑机构,盘面框架的中间位置设置凹槽,凹槽两侧顶部设置纵梁,纵梁内侧对称设置梳齿组ⅠA和梳齿组ⅡA,凹槽内设置升降梳齿机构,升降梳齿机构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顶部两侧设置轨道,支撑框架的前端设置挡车板,对应挡车板在支撑框架上设置梳齿组,支撑框架的中间位置设置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传动电机,传动轴的两端穿过传动电机后连接齿轮,配合齿轮在支撑框架的两端设置齿轮条。
[0004]在使用梳齿小车停车入库的过程中,如果车辆未停放在梳齿小车的正中位置,或在梳齿小车上停放的不正而出现车头或车尾向梳齿小车一侧倾斜的情况时,直接运进车库有可能会刮擦到车身两侧,此时需要对车辆进行对中矫正。但是,现有的上述转盘总成只能实现车头调转,而无法矫正车辆对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的转盘总成无法对车辆进行对中矫正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用转盘总成,不仅能够用于调转入库车辆的方向,还能利用对中装置从入库车辆两侧相向挤压其前后车轮,将入库车辆移动至位于所述轿厢框架的正中位置,实现对车辆的对中矫正。
[0007]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立体车库用转盘总成,包括:
[0010]转盘装置;以及
[0011]轿厢框架,其设置在所述转盘装置中部;以及
[0012]对中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轿厢框架上,并从入库车辆两侧挤压前后车轮以将入库
车辆移动至位于所述轿厢框架的正中位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轿厢框架包括:
[0014]轿厢底框架;以及
[0015]对称设置在所述轿厢底框架顶部两侧的两个轿厢面板,两侧的所述轿厢面板上对称设置有前轮支架和呈梳齿状排布的后轮支架,所述前轮支架和前轮支架上均设置有滚轮组。
[0016]进一步地,所述对中装置包括:
[0017]对称设置在两侧所述前轮支架处的两个前轮压轮组件;以及
[0018]对称设置在两侧所述后轮支架处的两个后轮压轮组件;以及
[0019]两个驱动机构,其中一个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在两个前轮压轮组件之间,以驱动两侧的前轮压轮组件从入库车辆的两侧相向挤压入库车辆的前轮,另一个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在两个后轮压轮组件之间,以驱动两侧的后轮压轮组件从入库车辆的两侧相向挤压入库车辆的后轮。
[002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0021]电机,其输出轴朝上安装在所述轿厢底框架底部;以及
[0022]回转组件,其垂直安装在所述输出轴上,且向所述输出轴的两侧对称延伸;以及
[0023]两个主连杆,其相向的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回转组件位于所述输出轴两侧的部位上,另一端分别与两侧相应的所述前轮压轮组件或所述后轮压轮组件活动连接。
[0024]进一步地,所述前轮压轮组件包括:
[0025]位于所述前轮支架上侧的第一压滚,其与所述轿厢框架的对称中线相互平行;以及
[0026]与所述第一压滚平行的第一转轴,其安装在所述轿厢底框架下部;以及
[0027]连接在所述第一压滚和第一转轴之间的两个第一连杆,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相应的所述主连杆的端部铰接。
[0028]进一步地,所述后轮压轮组件包括:
[0029]位于所述后轮支架上侧的第二压滚,其与所述轿厢框架的对称中线相互平行;以及
[0030]与所述第二压滚平行的第二转轴,其安装在所述轿厢底框架下部;以及
[0031]连接在所述第二压滚和第二转轴之间的两个第二连杆;以及
[0032]驱动连杆,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主连杆的端部铰接。
[0033]进一步地,所述回转组件包括:
[0034]主回转构件,其垂直安装在所述输出轴上,且向所述输出轴的两侧对称延伸;以及
[0035]两个浮动连接机构,其设置在所述主回转构件上侧,且两个浮动连接机构绕所述输出轴呈中心对称;
[0036]两个所述主连杆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浮动连接机构上。
[0037]进一步地,所述浮动连接机构包括:
[0038]支座,其固定在所述主回转构件上侧;以及
[0039]带垫片的螺栓,其活动设置在所述支座上,以能够沿其长度方向前后移动;以及
[0040]弹簧,其套在所述螺栓的后段,且夹在所述支座与所述螺栓上的垫片之间;以及
[0041]副回转构件,其一端连接在所述螺栓的前端,另一端向所述主回转构件的端部水平延伸形成自由端;以及
[0042]两个阻挡构件,其固定在所述主回转构件上,且两个所述阻挡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副回转构件的自由端的两侧;
[0043]所述主连杆连接在所述副回转构件的中部。
[0044]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主回转构件的一端两侧均对称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固定在所述轿厢底框架底部。
[004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滚和第二压滚表面包裹有柔性材料。
[0046]有益效果
[0047]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8](1)本专利技术的立体车库用转盘总成,不仅能够用于调转入库车辆的方向,还能利用对中装置从入库车辆两侧相向挤压其前后车轮,将入库车辆移动至位于所述轿厢框架的正中位置,实现对车辆的对中矫正;
[0049](2)本专利技术的立体车库用转盘总成,通过在前轮支架和前轮支架上设置滚轮组,能够减小车轮与前轮支架和前轮支架之间的阻力,降低移动矫正入库车辆过程中的设备能耗;
[0050](3)本专利技术的立体车库用转盘总成,两个驱动机构分别独立驱动前轮压轮组件和后轮压轮组件,可以分别独立矫正入库车辆的车身头部和尾部,节省设备能耗,适用于矫正车头或车尾一端偏位的情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用转盘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装置(1);以及轿厢框架(2),其设置在所述转盘装置(1)中部;以及对中装置(3),其设置在所述轿厢框架(2)上,并从入库车辆两侧相向挤压前后车轮以将入库车辆移动至位于所述轿厢框架(2)的正中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用转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框架(2)包括:轿厢底框架(22);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轿厢底框架(22)顶部两侧的两个轿厢面板(21),两侧的所述轿厢面板(21)上对称设置有前轮支架(211)和呈梳齿状排布的后轮支架(212),所述前轮支架(211)和前轮支架(211)上均设置有滚轮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车库用转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装置(3)包括:对称设置在两侧所述前轮支架(211)处的两个前轮压轮组件(31);以及对称设置在两侧所述后轮支架(212)处的两个后轮压轮组件(32);以及两个驱动机构(33),其中一个所述驱动机构(33)连接在两个前轮压轮组件(31)之间,以驱动两侧的前轮压轮组件(31)从入库车辆的两侧相向挤压入库车辆的前轮,另一个所述驱动机构(33)连接在两个后轮压轮组件(32)之间,以驱动两侧的后轮压轮组件(32)从入库车辆的两侧相向挤压入库车辆的后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车库用转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3)包括:电机(331),其输出轴朝上安装在所述轿厢底框架(22)底部;以及回转组件(332),其垂直安装在所述输出轴上,且向所述输出轴的两侧对称延伸;以及两个主连杆(333),其相向的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回转组件(332)位于所述输出轴两侧的部位上,另一端分别与两侧相应的所述前轮压轮组件(31)或所述后轮压轮组件(32)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车库用转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压轮组件(31)包括:位于所述前轮支架(211)上侧的第一压滚(311),其与所述轿厢框架(2)的对称中线相互平行;以及与所述第一压滚(311)平行的第一转轴(313),其安装在所述轿厢底框架(22)下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压滚(311)和第一转轴(313)之间的两个第一连杆(312),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杆(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皓泉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