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邢美秋专利>正文

一种农业面源水污染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698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农业面源水污染处理装置,包括池体,池体内依次设有沉淀区、过滤区、降解区和分水区;沉淀区的一端设有进水口,靠近进水口处池体顶部设有毛刷,沉淀区还设有多块斜板,沉淀区的底部斜向下倾斜,对应沉淀区的底部最低处设有泥槽,泥槽内设有泥位计、污泥泵,污泥泵通过管道与设置在池体外部的污泥池连接;过滤区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之间设有格栅板;降解区包括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之间设有降解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污水进行快速高效净化处理,提高水体质量,进而对农业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循环利用。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面源水污染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农业面源水污染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农业面膜污染是指由沉淀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水层、湖泊、河岸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当前,在我国农业活动中,非科学的经管理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是造成农业环境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如剧毒农药的使用、过量化肥的施撒、不可降解农膜年年弃于田间、露天焚烧秸秆、大型养殖场粪便不做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等。这些污染源对环境的污染,尤其对水环境的污染影响最大,据统计,农业面源水污染占河流和湖泊富氧问题的60%~80%。
[0003]而目前,在我国的农业活动中,废水基本上都是采用直接排放,时间久之,会产生一些列的生态问题,也会造成水污染,以及水资源的浪费,为此需要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水污染,改善水体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农业面源水污染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0005]一种农业面源水污染处理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依次设有沉淀区、过滤区、降解区和分水区;所述沉淀区的一端设有进水口,靠近所述进水口处所述池体顶部设有毛刷,沉淀区还设有多块斜板,沉淀区的底部斜向下倾斜,对应沉淀区的底部最低处设有泥槽,所述泥槽内设有泥位计、污泥泵,所述污泥泵通过管道与设置在池体外部的污泥池连接;所述过滤区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之间设有格栅板;所述降解区包括第二挡板、第三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第三挡板之间设有降解结构。
[0006]基于上述,所述降解结构包括位于上部的生物降解膜、位于中部的复合滤料层以及位于下部的渣石层。
[0007]基于上述,所述泥位计、污泥泵均电性连接至设置在池体外部的控制器。
[0008]基于上述,所述毛刷包括设置在所述池体顶部的翻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翻板上的刷毛,所述翻板上设有把手。
[0009]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地说,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0]1、本技术中,通过在沉淀区设置毛刷,可对污水中的漂浮杂质进行有效阻隔,另外毛刷包括翻板及设置在翻板上的刷毛,翻板上设置把手,当毛刷需要清理时,翻转翻板即可进行处理。
[0011]2、本技术中,通过在沉淀区内设置多块斜板,可使污水中的泥渣快速沉淀;另外,池体底部倾斜,对应池体底部最低处设有泥槽,此结构设计可使污泥集中沉淀于泥槽
内;泥槽中设有与泥位计、污泥泵,污泥泵通过管道连接至污泥池,污泥泵、泥位计均电性连接至 控制器,此结构可使泥槽中的污泥及时向外排出。
[0012]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过滤区、降解区,过滤区设置格栅板,降解区设置降解结构,此结构可对污水进行快速净化处理。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中过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池体;2.翻板;3.把手;4.刷毛;5.进水口;6.斜板;7.沉淀区;8.泥槽;9.泥位计;10.污泥泵;11.污泥池;12.第一挡板;13.过滤区;14.格栅板;15.降解区;16.降解结构;17.分水区;18.生物降解膜;19.复合滤料层;20.渣石层;21.控制器;22.第二挡板;23.第三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
[0017]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农业面源水污染处理装置,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依次设有沉淀区7、过滤区13、降解区15和分水区17。
[0018]所述沉淀区7的一端设有进水口5,靠近所述进水口5处所述池体1顶部设有毛刷,沉淀区7还设有多块斜板6,沉淀区7的底部斜向下倾斜,对应沉淀区7的底部最低处设有泥槽8,所述泥槽8内设有泥位计9、污泥泵10,所述污泥泵10通过管道与设置在池体1外部的污泥池11连接;所述过滤区13包括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22,所述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22之间设有格栅板14;所述降解区15包括第二挡板22、第三挡板23,所述第二挡板22、第三挡板23之间设有降解结构16。
[0019]降解结构16用来对水进行友好处理,其包括位于上部的生物降解膜18、位于中部的复合滤料层19以及位于下部的渣石层20。
[0020]为能够及时将泥槽8内的污泥向外排出,所述泥位计9、污泥泵10均电性连接至设置在池体1外部的控制器21。
[0021]所述毛刷用来阻隔污水中的一些漂浮杂质,考虑到需要经常对其进行清理,故将其设计成翻转结构,其包括设置在池体1顶部的翻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翻板2上的刷毛4,所述翻板2上设有把手3。
[0022]本技术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需要处理的污水从进口进入沉淀区7,毛刷将污水中漂浮杂质阻隔并吸附,污水在向后方流动的过程中,在沉淀区7斜板6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污泥被沉淀,由于沉淀区7底部倾斜,污泥随着水流快速向泥槽8沉淀;沉淀后的污水流向过滤区13,在过滤区13格栅板14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杂质被阻隔,过滤后的污水进入降解区15,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渗透,进行环境友好处理;处理后的水进入分水区17,最后向外排出。
[002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面源水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依次设有沉淀区(7)、过滤区(13)、降解区(15)和分水区(17);所述沉淀区(7)的一端设有进水口(5),靠近所述进水口(5)处所述池体(1)顶部设有毛刷(4),沉淀区(7)还设有多块斜板(6),沉淀区(7)的底部斜向下倾斜,对应沉淀区(7)的底部最低处设有泥槽(8),所述泥槽(8)内设有泥位计(9)、污泥泵(10),所述污泥泵(10)通过管道与设置在池体(1)外部的污泥池(11)连接;所述过滤区(13)包括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22),所述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22)之间设有格栅板(14);所述降解区(15)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美秋杨秀君刘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邢美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