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加料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696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的处理,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加料槽,包括:第一槽体,第一槽体竖向延伸,该第一槽体壁下部设置有入水口,上部封闭;第二槽体,第二槽体上端高度低于第一槽体上端形成的高度差,该高度差形成的空隙为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之间流通的通道;第三槽体,第三槽体设置于第二槽体内,该第三槽体上端与第一槽体上部内壁连接,第三槽体底部与第二槽体底部之间留有空隙,第二槽体通过支架与第三槽体连接,第三槽体上设置有输出到第一槽体外的出水口。通过向各槽体内加入药剂,因为水流和曲折的水流通道可以使药剂反应更加彻底,同时反应过后的污泥会顺着水流冲力流向后端,同时节约了电力能源,降低了运行成本,并节约了设备使用占地等。用占地等。用占地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加料槽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的处理,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加料槽。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中,污水经过加料槽后输送到沉淀池中,由于氧化还原不够充分,通常会使用动力搅拌,同时仍然会有搅拌混合不均匀,最后会有反应后的污泥沉淀在反应槽底部,采用动力搅拌浪费动力,不够经济环保,长期的搅拌混合不均匀容易产生污泥沉淀,造成堵塞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不采用动力搅拌的情况下,使药剂与污水混合更均匀的污水加料槽。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加料槽,包括:
[0005]第一槽体,上述第一槽体竖向延伸,该第一槽体壁下部设置有入水口,上方开口;
[0006]第二槽体,第二槽体上端高度低于第一槽体上端形成的高度差,该高度差形成的空隙为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之间流通的通道;
[0007]第三槽体,上述第三槽体设置于第二槽体内,该第三槽体上端高于第一槽体上端或与第一槽体平齐,上述第三槽体底部与第二槽体底部之间留有空隙,上述第二槽体通过支架与第三槽体连接,上述第三槽体上设置有输出到第一槽体外的出水口。
[0008]通过向各槽体内加入药剂,因为水流和曲折的水流通道可以使药剂反应更加彻底,同时反应过后的污泥会顺着水流冲力流向后端(沉淀池),不会出现污泥沉积或滞留的情况,同时节约了电力能源,降低了运行成本,并节约了设备使用占地等。
[0009]具体的是,上述第二槽体内设置有螺旋状的外导流板,该外导流板外侧边与第二槽体内壁连接,该外导流板内侧边与第三槽体外壁连接,使该外导流板固定于第二槽体内。
[0010]具体的是,上述第三槽体内设置有螺旋状的内导流板,该内导流板外侧边与第三槽体内壁连接,使该内导流板固定于第三槽体内。
[0011]这样采用了上述螺旋状的外导流板和内导流板,形成了环形廊道,使水流更加流畅的流动,同时使污水中的污泥能更好的随着水流流动,减少滞留槽体内的污泥量。
[0012]具体的是,上述第二槽体底部设置有位于第一槽体内的曝气装置。
[0013]具体的是,上述支架竖向的排列于第二槽体内、第三槽体外,以提高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的强度,减少水流的流动对第二槽体、第三槽体的冲击的影响,减少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的振动。
[0014]具体的是,上述出水口设置于第三槽体上部,该出水口连接有输出管。
[0015]具体的是,上述入水口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管道混合器。
[0016]具体的是,上述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均为圆柱形且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均同轴。
[0017]具体的是,上述第三槽体的上端板为与第三槽体分体式结构的盖板。
[0018]具体的是,上述盖板上设置有穿孔,上述出水口连接的输出管穿设于上述穿孔内。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技术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技术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一种污水加料槽的示意图;
[0022]图中标记:第一槽体1、入水口110、出水口120、输出管121、盖板320、第二槽体2、外导流板210、第三槽体3、内导流板310、曝气装置4、管道混合器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技术。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0024]本技术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技术一分部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关于本技术中术语和单位。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27]如图1,一种污水加料槽,包括:
[0028]第一槽体1,所述第一槽体1竖向延伸,该第一槽体1壁下部设置有入水口110,上方开口;
[0029]第二槽体2,第二槽体2上端低于第一槽体1上端,造成的高度差形成空隙,该空隙形成第一槽体1与第二槽体2之间流通的通道;
[0030]第三槽体3,所述第三槽体3设置于第二槽体2内,该第三槽体3上端高于第一槽体1上端或与第一槽体1平齐,所述第三槽体3底部与第二槽体2底部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二槽体2通过支架与第三槽体3连接,所述第三槽体3上设置有输出到第一槽体1外的出水口120。
[0031]使用时,污水从入水口110进入第一槽体1内,污水在动力系统的驱动下(后端设置的水泵)向上流动通过第一槽体1和第二槽体2之间的空隙进入第二槽体2,污水在第二槽体2内向下流动,通过第三槽体3与第二槽体2之间的空隙进入第三槽体3并向上流动,通过出水口120输出。在此过程中,向各槽体内加入药剂,因为水流和曲折的水流通道可以使药剂反应更加彻底,同时反应过后的污泥会顺着水流冲力流向后端(沉淀池),不会出现污泥沉
积或滞留的情况,同时节约了电力能源,降低了运行成本,并节约了设备使用占地等。
[0032]所述第二槽体2内设置有螺旋状的外导流板210,该外导流板210外侧边与第二槽体2内壁连接,该外导流板210内侧边与第三槽体3外壁连接,使该外导流板210固定于第二槽体2内。
[0033]所述第三槽体3内设置有螺旋状的内导流板310,该内导流板310外侧边与第三槽体3内壁连接,使该内导流板310固定于第三槽体3内。
[0034]这样采用了上述螺旋状的外导流板210和内导流板310,形成了环形廊道,使水流更加流畅的流动,同时使污水中的污泥能更好的随着水流流动,减少滞留槽体内的污泥量。此外,设置上述的外导流板210和内导流板310,也作为第二槽体2与第三槽体3的固定架进行支撑。竖型折流,分仓环形加药。
[0035]所述第二槽体2底部设置有位于第一槽体1内的曝气装置4,以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这里的曝气装置4可采用充气装置,即在第二槽体2底部设置有曝气管。
[0036]所述支架竖向的排列于第二槽体2内、第三槽体3外,以提高第二槽体2和第三槽体3的强度,减少水流的流动对第二槽体2、第三槽体3的冲击的影响,减少第二槽体2和第三槽体3的振动。
[0037]所述出水口120设置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加料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竖向延伸,该第一槽体壁下部设置有入水口,上方开口;第二槽体,第二槽体上端高度低于第一槽体上端形成的高度差,该高度差形成的空隙为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之间流通的通道;第三槽体,所述第三槽体设置于第二槽体内,该第三槽体上端高于第一槽体上端或与第一槽体平齐,所述第三槽体底部与第二槽体底部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二槽体通过支架与第三槽体连接,所述第三槽体上设置有输出到第一槽体外的出水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加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体内设置有螺旋状的外导流板,该外导流板外侧边与第二槽体内壁连接,该外导流板内侧边与第三槽体外壁连接,使该外导流板固定于第二槽体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加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体内设置有螺旋状的内导流板,该内导流板外侧边与第三槽体内壁连接,使该内导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刘乙桦刘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思源创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