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组、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687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32
一种光源模组,包括白光发生部和发出红光的红光发生部,所述白光发生部发出第一白光,所述红光发生部发出红光,所述红光发生部发光的光谱强度最大值大于所述白光发生部发光的光谱强度最大值,所述红光发生部和所述白光发生部发出的光混合后形成第二白光,所述红光发生部发出的光在大于等于600nm到小于等于780nm范围内的光谱辐射能量在第二白光在可见光区即大于等于380nm到小于等于780nm范围内的总辐射能量中的占比为30.0~50.0%。该光源模组优化了光谱分布,增加红光区的能量,但是具体的能量占比又限制在50%以下,可以满足晚上工作人员在晚间工作效率和节律刺激的平衡需求,特别适合夜间工作人员使用。特别适合夜间工作人员使用。特别适合夜间工作人员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0.015]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白光与黑体轨迹BBL在CIE1931色度图上的距离Duv在[-0.003,-0.012]之间。
[0013]优选地,所述白光发生部包括蓝光发生部,发出峰值波长在大于等于430nm到小于等于470nm范围内的光,所述蓝光发生部发出的光的峰值强度是红光发生部发出的光的峰值强度的20.0~98.0%,所述蓝光发生部发出的光在大于等于430nm到小于等于470nm范围内的光谱辐射能量在第二白光在可见光区范围内的总辐射能量中的占比为4.0~30.0%。
[0014]优选地,所述蓝光发生部发出的光的峰值强度是红光发生部发出的光的峰值强度的30.0~90.0%,所述蓝光发生部发出的光在大于等于430nm到小于等于470nm范围内的光谱辐射能量在第二白光在可见光区范围内的总辐射能量中的占比为8.0~20.0%。
[0015]优选地,所述白光发生部还包括:绿光发生部,发出峰值波长在大于等于470nm到小于等于570nm范围内的光;和/或黄橙光发生部,发出峰值波长在大于等于550nm到小于等于600nm范围内的光。
[0016]优选地,所述蓝光发生部为蓝光LED,所述绿光发生部为绿光LED或为受所述蓝光LED激发后发出绿光的荧光粉,所述黄橙光发生部为黄橙光LED或为受蓝光LED激发后发出黄橙光的荧光粉。
[0017]优选地,所述红光发生部为受所述蓝光LED激发后发出红光的荧光粉。
[0018]优选地,所述白光发生部为白光LED,所述红光发生部为红光LED。
[0019]优选地,所述白光发生部和所述红光发生部可分别单独控制输出。
[0020]优选地,所述光源模组发出的所述第二白光的显色指数指数在80.0以上。
[002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灯具,包括上述光源模组。
[0022]美国照明研究中心LRC人类实验发现,红光不会抑制褪黑素分泌,但能像白光(高蓝光成分)一样,提升夜间警觉度和表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光源模组以此理论为基础优化了光谱分布,增加了红光区的能量,但是具体的能量占比又限制在50%以下,以满足晚上工作人员在晚间工作效率和节律刺激的平衡需求,特别适合夜间工作人员使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符合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各优选实施例在CIE1931色度图上的分布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中红光发生部的发射光谱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中白光发生部的发射光谱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1的发射光光谱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2的发射光光谱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3的发射光光谱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4的发射光光谱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5的发射光光谱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6的发射光光谱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7的发射光光谱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8的发射光光谱图;
图13是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9的发射光光谱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10的发射光光谱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提高或保持人在白天工作时的专注性、警觉度、工作效率,一般采用较高CS值的照明条件(较高的照度,高色温,蓝绿光光谱强度较高),抑制褪黑素分泌;在晚上休息、放松的时,采用较低CS值得照明条件(较低的照度,低色温,蓝绿光光谱强度较低),促进褪黑素分泌。这样的照明条件更符合人体的节律需求。而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人在晚上还要工作(如加班人员或倒班人员),原来高照度、高色温的光用在晚上,会影响人的节律、睡眠质量和健康;将原来低照度、低色温的光用在晚上工作,又会影响工作效率。美国照明研究中心LRC人类实验发现,红光不会抑制褪黑素分泌,但能像白光(高蓝光成分)一样,提升夜间警觉度和表现。
[0025]结合上述研究成果,本申请提供一种使得出射光在红光区具有特定能量分布的光源模组和灯具,下面结合附图和一些符合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光源模组及灯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光源模组是一个混光的白光LED封装芯片,其可以为具有一般贴片封装结构或COB封装结构LED芯片。如图1所示,光源模组包括基部9及设置于基部9上的红光发生部1和白光发生部2,封装胶层8覆盖红光发生部1和白光发生部2。红光发生部1发出的光为峰值波长在大于等于600nm到小于等于780nm的范围内的红光,优选地,峰值波长位于大于等于630nm到小于等于690nm的范围内。所述红光发生部1发光的光谱强度最大值大于所述白光发生部2发光的光谱强度最大值。本申请中所述的LED芯片(LED Chip)包括正装或倒装,单颗LED Chip或者多颗LED Chip按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连接在一起。白光发生部2发出具有第一颜色的白光,以下称第一白光。红光发生部1发出的红光和白光发生部2发出的第一白光混合后形成具有第二颜色的第二白光。本身通过红光的加入提升对人专注性的影响,因此红光发生部1发光的光谱强度最大值需大于白光发生部2发光的光谱强度最大值,即在合成后的第二白光的光谱中,其光谱强度最大值位于600nm到780nm这一范围内。第一白光和第二白光虽然都是白光,但是由于红光的加入,两者在颜色上稍有偏差,在CIE1931色度图上位于黑体轨迹BBL之下,但是均属于白光范畴。
[0027]红光发生部1发出的红光主要集中在大于等于600nm到小于等于780nm的波段中,我们已经知道红光对提升夜间警觉度有一定作用,但是为了兼顾照明的需求也不能一味地增强该波段的能量,通过反复试验验证,本实施方式中红光发生部1发出的红光在大于等于600nm到小于等于780nm范围内的光谱辐射能量占混合后形成的第二白光在可见光区即大于等于380nm到小于等于780nm范围内的总辐射能量的30.0~50.0%,优选的为36.0~48.0%。虽然在整个红光波段600nm到780nm之间的红光都可以起到提高警觉度的效果,但是结合实验发现在630nm到690nm波段内的红光比例更为重要。因此,红光发生部1发出的红光在大于等于630nm到小于等于690nm范围内的光谱辐射能量在第二白光在可见光区范围内的总辐射能量中的占比为15.0~40.0%更佳,优选的为18.0~35.0%。在此种情况下,可选择发出的光峰值波长在大于等于630nm到小于等于690nm范围内的红光光源作为红光发生部1。当然,红
光发生部1发出的光也会有超出600nm~780nm范围的,但是由于其主要能量集中于该波段,超出部分对整个光谱的影响很小,这里我们不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保证在600nm~780nm范围或630nm~690nm范围内的能量在上述范围内即可起到本申请需要的提高警觉性的效果,同时可保证第二白光的光色符合白光标准,不会过多地影响光色以及显色性等指标。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白光色温为在2500K~6500K范围内,相关色温如上所述由于红光的加入在CIE1931色度图上位于黑体轨迹BBL之下,具体地如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白光发生部和发出红光的红光发生部,所述白光发生部发出第一白光,所述红光发生部发出峰值波长在大于等于600nm到小于等于780nm的范围内的红光,所述红光发生部发光的光谱强度最大值大于所述白光发生部发光的光谱强度最大值,所述红光发生部和所述白光发生部发出的光混合后形成第二白光,所述红光发生部发出的光在大于等于600nm到小于等于780nm范围内的光谱辐射能量在第二白光在可见光区即大于等于380nm到小于等于780nm范围内的总辐射能量中的占比为30.0~5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发生部发出的光在大于等于600nm到小于等于780nm范围内的光谱辐射能量在第二白光在可见光区范围内的总辐射能量中的占比为36.0~48.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发生部发出的光峰值波长在大于等于630nm到小于等于690nm范围内,所述红光发生部发出的光在大于等于630nm到小于等于690nm范围内的光谱辐射能量在第二白光在可见光区范围内的总辐射能量中的占比为15.0~40.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发生部发出的光在大于等于630nm到小于等于690nm范围内的光谱辐射能量在第二白光在可见光区范围内的总辐射能量中的占比为18.0~35.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白光所述第二白光的色温2500K~6500K,在CIE1931色度图上位于黑体轨迹BBL之下。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白光与黑体轨迹BBL在CIE1931色度图上的距离Duv在(0.000,-0.015]之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白光与黑体轨迹BBL在CIE1931色度图上的距离Duv在[-0.003,-0.012]之间。8.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贤范晓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