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箱,包括设有测试腔的外箱体、隔板、循环风机和排风管;隔板沿测试腔的侧壁周向设置,隔板的内壁组成一通孔;隔板的外壁与外箱体的内壁之间存有间隙,间隙与通孔形成循环气流通道;循环风机包括电机和扇叶;电机固设于外箱体的外侧壁上;扇叶安装于电机的转轴上,转轴与外箱体之间设有进风间隙,进风间隙连通外界和测试腔;扇叶设置于通孔中,将气体往远离电机的方向吹出;排风管一端连通测试腔,另一端连通外界。外界冷风能通过进风间隙对电机转轴降温,从而能有效避免电机发生过热保护。免电机发生过热保护。免电机发生过热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箱
[0001]本技术涉及高温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箱。
技术介绍
[0002]高温箱是环境试验、老化筛选、热处理工艺的主要设备。
[0003]现有的高温箱,其送风电机一般设置在箱体外,扇叶设置在高温箱内。当高温箱工作时,箱体内的热能会沿电机转轴向外漏出(简称漏热)。高温箱内的温度过高时,如300摄氏度甚至更高时,漏热会经电机的转轴传导给电机后,会引起电机的过热保护。
[0004]因此,需要一种高温箱,以避免漏热而导致进风电机发生过热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箱,可以有效避免送风电机因为漏热而发生过热保护。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高温箱,包括设有测试腔的外箱体、隔板、循环风机和排风管;
[0008]所述隔板沿所述测试腔的侧壁周向设置,所述隔板的内壁组成一通孔;所述隔板的外壁与所述外箱体的内壁之间存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通孔形成循环气流通道;
[0009]所述循环风机包括电机和扇叶;所述电机固设于所述外箱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扇叶安装于所述电机的转轴上,所述转轴与所述外箱体之间设有进风间隙,所述进风间隙连通外界和测试腔;所述扇叶设置于所述通孔中,将气体往远离所述电机的方向吹出;
[0010]所述排风管一端连通测试腔,另一端连通外界。
[0011]可选地,包括进风管;所述扇叶的进风端形成一负压区域,所述扇叶的出风端形成一正压区域;
[0012]所述进风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负压区域,另一端连通气源;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气流量的第一控制阀;
[0013]所述排风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正压区域,另一端连通外界;所述排风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气流量的第二控制阀。
[0014]可选地,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绕所述扇叶周向设置。
[0015]可选地,所述加热器为环状发热体。
[0016]可选地,包括用于引导气体流向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扇叶的一端,所述导向板中间设有气流循环孔,所述扇叶安装于所述气流循环孔中。
[0017]可选地,包括隔套;所述隔套与所述隔板间隔设置,固定于所述测试腔的底板上;所述隔套为中空结构,设置有与所述气流循环通道相通的流通孔。
[0018]可选地,所述外箱体包括外箱、内箱和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填充于所述外箱和所述内箱之间;所述隔板的外壁与所述内箱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0019]可选地,包括防护栅板;所述扇叶和所述防护栅板按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
防护栅板固定于所述隔板形成的空腔内。
[0020]可选地,包括控制器、设置于所述进风管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所述排风管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21]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为电动阀门,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22]可选地,包括温湿度调节器;所述温湿度调节器设置于所述测试腔内,所述温湿度调节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排风管可以排出测试腔内高温气体,避免测试腔内的压强过高影响导致进风间隙不能进风;此外,通过隔板和测试腔内壁形成的循环气流通道可以持续不断的将冷风从外界引入测试腔;因此,扇叶转动往通孔吹风时,外界冷风吹过进风间隙对电机转轴降温,从而能有效避免电机发生过热保护。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6]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高温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中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高温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示说明:外箱体1、测试腔11、间隙12、外箱13、内箱14、保温层15、防护栅板16、加热器2、隔板3、导向板31、气流循环孔32、循环风机4、进风间隙41、进风管5、第一控制阀51、第一温度传感器52、排风管6、第二控制阀61、第二温度传感器62、隔套7。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
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003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4]实施例一
[0035]请参阅图1-2,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温箱,包括设有测试腔11的外箱体1;还包括隔板3、循环风机4和排风管6;
[0036]本实施例中,隔板3沿测试腔11的侧壁周向设置,隔板3在测试腔11内组成一回字形的结构,回字内的口字即为隔板3组合形成的通孔。
[0037]循环风机4的电机设置在外箱体1的外侧壁上,扇叶则设置于测试腔11中且位于隔板3组成的通孔内,用于气体吹过通孔,使气体于测试腔11和隔板3形成循环气流通道内循环流转。
[0038]气体于循环气流通道内流转时,扇叶的出风端相对扇叶的进风端,其气体压力明显更高。由于进风间隙41绕转轴周向设置,且位于扇叶的进风端,外界冷风在扇叶作用下,通过进风间隙41对转轴进行冷却。
[0039]排风管6一端连通测试腔,另一端连通外界。排风管用于排出测试腔内部分气体,使进入进风间隙41的冷风能源源不断的流入测试腔内。
[0040]特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测试腔(11)的外箱体、隔板(3)、循环风机(4)和排风管(6);所述隔板(3)沿所述测试腔(11)的侧壁周向设置,所述隔板(3)的内壁组成一通孔;所述隔板(3)的外壁与所述外箱体(1)的内壁之间存有间隙(12),所述间隙(12)与所述通孔形成循环气流通道;所述循环风机(4)包括电机和扇叶;所述电机固设于所述外箱体(1)的外侧壁上;所述扇叶安装于所述电机的转轴上,所述转轴与所述外箱体(1)之间设有进风间隙(41),所述进风间隙连通外界和测试腔(11);所述扇叶设置于所述通孔中,将气体往远离所述电机的方向吹出;所述排风管(6)一端连通测试腔(11),另一端连通外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5);所述扇叶的进风端形成一负压区域,所述扇叶的出风端形成一正压区域;所述进风管(5)的一端连通所述负压区域,另一端连通气源;所述进风管(5)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气流量的第一控制阀(51);所述排风管(6)的一端连通所述正压区域,另一端连通外界;所述排风管(6)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气流量的第二控制阀(6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2);所述加热器(2)绕所述扇叶周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2)为环状发热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引导气体流向的导向板(31),所述导向板(31)固定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玉碟,韦名英,夏可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