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6608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扇叶,扇叶为中空结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为中空结构,支撑结构上设有多个支撑部,以通过多个支撑部限制扇叶的径向位移,扇叶的中空结构和/或支撑结构的中空结构形成过风通道,以使空气能够由扇叶的一端通过过风通道流向另一端;转子结构,转子结构与扇叶直接连接;定子结构,与转子结构可拆卸连接,定子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于转子结构一侧的定子铁芯,用于驱动转子结构转动,从而带动扇叶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实现电机与扇叶之间的偏心设置,可减小电机整体的空间占用,还可根据送风装置的具体结构改变转子结构以及定子结构的设置位置,有利于实现轻量化,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用的风扇电机由内外相互套设的定子和转子构成,在电机对外驱动时,通过定子驱动转子进而带动电机的转轴转动实现扇叶或其它负载的运转,其中,定子和转子同轴设置,且需在周向方向形成封闭结构,转轴会沿轴向向外伸出,从而使得由于电机自身的结构的限制,会增加整个产品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同时定子与转子的相互位置关系不灵活,不利于风扇的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扇叶,扇叶为中空结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为中空结构,支撑结构上设有多个支撑部,以通过多个支撑部限制扇叶的径向位移,扇叶的中空结构和/或支撑结构的中空结构形成过风通道,以使空气能够由扇叶的一端通过过风通道流向另一端;转子结构,转子结构与扇叶直接连接;定子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于转子结构一侧的定子铁芯,用于驱动转子结构转动,从而带动扇叶转动。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包括扇叶、支撑结构、转子结构和定子结构。通过扇叶的转动,搅动空气形成气流,并使气流相送风装置的出风侧流动,实现送风装置的运行;通过支撑结构上设置的多个支撑部限制扇叶的径向位移,以对扇叶形成支撑,其中,扇叶和支撑结构均为中空结构,以通过在扇叶和/或支撑结构的中空结构形成过风通道,使空气能够由扇叶的一端通过过风通道流向另一端,从而减少扇叶对气流的阻挡,增大送风装置的出风气流,有利于保持出风气流的稳定。可以理解,传统的风扇在扇叶的转动轴的位置无过风通道,会在局部对气流产生阻挡,从而由于中心的低压使得出风侧的气流向中间补风,进而产生气旋,造成气流紊乱。具体地,过风通道可以是由扇叶的中空结构和支撑结构的中空结构中尺寸较小的一个形成,也可以由尺寸相同的扇叶的中空结构与支撑结构的中空结构共同形成。
[0007]此外,通过转子结构直接与扇叶连接,从而取消了传统风扇中的驱动轴,改变了传统风扇中的定子结构以及转子结构相对于扇叶的设置方式,使定子结构无需与扇叶沿轴向设置,从而可减小送风装置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有效降低对空间的占用,有利于实现轻量化和小型化的设计。可选地,转子结构可设于扇叶的外侧面、内侧面、端面,还可以同时设于侧面和端面上,甚至也可以根据扇叶的结构特点设于其他可以与扇叶直接连接的位置,只需在定子结构的驱动下,转子结构无需驱动轴,直接对扇叶驱动即可实现方案。此外,定子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于转子结构一侧的定子铁芯,改变了现有传统电机中定子的结构,即
无需在转子结构内或外沿周向形成封闭环状结构或对称结构,仅需将至少一个定子铁芯与转子结构对应设置,即设于转子结构的一侧即可驱动转子结构转动,从而带动扇叶转动;同时,定子结构的设置位置还可进一步减小电机的整体体积和重量,尤其可以缩减电机的轴向方向的空间占用,可取消传统风扇的扇叶后方的电机安装位,有利于实现送风装置的扁平化,减小送风装置机头部分的重量以及偏心影响,减少不必要的配重设置,有利于提高整体稳定性。
[0008]还需强调的是,定子结构根据转子结构的设置位置对应设置于转子结构的一侧,使电机整体形成偏心结构,定子结构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使得电机可适用于多种不同结构的扇叶。可选地,定子结构可设于转子结构沿周向方向的外侧、内侧,也可设于转子结构轴向方向的一侧,或者根据扇叶的具体结构设于其他位置。
[0009]其中,转子结构整体可以为圆环状、方形环状、椭圆环状或其它封闭环状。
[0010]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送风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结构具体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内形成有中空结构,多个支撑部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架上,其中,支撑部沿径向设于扇叶的内侧,且支撑部的转动面与扇叶的内侧壁相抵,和/或支撑部沿径向设于扇叶的外侧,且支撑部的转动面与扇叶的外侧壁相抵。
[0012]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和多个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架上的支撑部,支撑件为中空结构,通过将支撑部沿径向设于扇叶的内侧,且支撑部的转动面与扇叶的内侧壁相抵,以使多个支撑部对扇叶形成沿径向向外的多个方向的支撑力,从而对扇叶形成支撑,并限制扇叶的轴向位移;或者通过沿径向设于扇叶的外侧的支撑部的转动面与扇叶的外侧壁相抵,以使多个支撑部对扇叶形成沿径向向内的多个方向的支撑力,从而对扇叶形成支撑,并限制扇叶的轴向位移;或者,同时在扇叶的内侧和外侧沿径向设置多个支撑部,且支撑部转动面同时与扇叶的内侧壁和外侧壁相抵,以对扇叶形成支撑,并限制扇叶的轴向位移。其中,在扇叶转动时,支撑部可随之相应地转动,从而减小扇叶转动时的摩擦力,提高转动效率。
[0013]其中,支撑部可以为圆柱状或球状,以在转动时对扇叶产生滚动摩擦,减少支撑的摩擦阻力。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架上设有多个沿扇叶的轴向延伸的支撑轴,每个支撑部可转动地设于支撑轴上。
[0015]进一步地,支撑架上设有多个沿扇叶的轴向延伸的支撑轴,通过每个支撑部可转动地设于支撑轴上,使支撑部可绕支撑轴转动,以在扇叶转动过程中,支撑部随扇叶一起转动,使扇叶与支撑结构形成可转动连接,减小扇叶的转动摩擦力。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送风装置还包括:支撑限位件,设于支撑轴远离支撑架的一端,通过支撑限位件限制支撑部在支撑轴上的位置。
[0017]在该技术方案中,送风装置还包括设于支撑轴远离支撑架的一端的支撑限位件,以对支撑部在支撑轴上的位置进行限位,防止支撑部与支撑轴发生脱离,以免影响对扇叶的支撑,有利于提高送风装置的可靠性。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架设于扇叶内,且支撑部的转动面与扇叶的内侧壁相抵,其中,支撑结构的中空结构形成过风通道。
[0019]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架设于扇叶内,即支撑架的尺寸小于扇叶的中空结构的尺寸,支撑架整体设于扇叶的中空结构中,多个支撑部沿支撑架的径向设置,且每个支撑部的转动面与扇叶的内侧壁相抵,以通过多个支撑部对扇叶的内侧壁形成沿径向的多个方向的支撑力,从而形成对扇叶的支撑,并限制扇叶的轴向位移。其中,支撑结构的中空结构形成过风通道,以使空气可由扇叶的一端通过过风通道流向另一端,并与扇叶形成的气流融合。
[0020]进一步地,扇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设于扇叶的内侧壁的出风端,在扇叶的轴向方向上,每个支撑部均与第一限位部相抵,以通过第一限位部限制扇叶向背离出风端的方向的移动。
[0021]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扇叶的内侧壁的出风端设有第一限位部,且每个支撑部均沿扇叶的轴向方向与第一限位部相抵,以限制扇叶沿轴向向背离出风端的方向移动。可以理解,扇叶在转动过程中,搅动空气向出风端流动,扇叶在气流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向背离出风端的方向的位移,容易导致扇叶与支撑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扇叶,所述扇叶为中空结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设有多个支撑部,以通过多个所述支撑部限制所述扇叶的径向位移,所述扇叶的中空结构和/或所述支撑结构的中空结构形成过风通道,以使空气能够由所述扇叶的一端通过所述过风通道流向另一端;转子结构,所述转子结构与所述扇叶直接连接;定子结构,与所述转子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定子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于所述转子结构一侧的定子铁芯,用于驱动所述转子结构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扇叶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具体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形成有中空结构,多个所述支撑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架上,其中,所述支撑部沿径向设于所述扇叶的内侧,且所述支撑部的转动面与所述扇叶的内侧壁相抵,和/或所述支撑部沿径向设于所述扇叶的外侧,且所述支撑部的转动面与所述扇叶的外侧壁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多个沿所述扇叶的轴向延伸的支撑轴,每个所述支撑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限位件,设于所述支撑轴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通过所述支撑限位件限制所述支撑部在所述支撑轴上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扇叶内,且所述支撑部的转动面与所述扇叶的内侧壁相抵,其中,所述支撑结构的中空结构形成所述过风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扇叶的内侧壁的出风端,在所述扇叶的轴向方向上,每个所述支撑部均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抵,以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部限制所述扇叶向背离所述出风端的方向的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设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支撑部的转动面与所述扇叶的外侧壁相抵,其中,所述扇叶的中空结构形成所述过风通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还包括: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扇叶的外侧壁的出风端,在所述扇叶的轴向方向上,每个所述支撑部均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以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部限制所述扇叶向背离所述出风端的方向的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扇叶的一端,多个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朝向所述扇叶的一端,其中,所述支撑结构的中空结构与所述扇叶的中空结构的重合部分形成所述过风通道。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部的转动面与所
述扇叶的内侧壁相抵,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第三限位部,设于所述扇叶的内侧壁上的出风端,在所述扇叶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扇叶的内侧壁相抵的支撑部的端部均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相抵。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部的转动面与所述扇叶的外侧壁相抵,送风装置还包括:第四限位部,设于所述扇叶的外侧壁上的出风端,在所述扇叶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扇叶的外侧壁相抵的支撑部的端部均与所述第四限位部相抵。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通道沿所述扇叶的轴向设置。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的转动轴线穿过所述过风通道。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通道为圆柱状,且所述过风通道与所述扇叶同轴。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通道与所述扇叶的转动轴线呈非零的预设角度。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通道呈螺旋状。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扇叶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过风通道的内径尺寸不变。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区,所述驱动区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定子铁芯,及所述转子结构中与所述定子结构正对部分。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结构具有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曲面朝向所述转子结构,所述第一曲面为弧形,所述转子结构呈圆环形,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曲面的曲率与所述转子结构的曲率相同。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为圆弧形,所述转子结构呈圆环形,所述第一曲面的曲率与所述转子结构的曲率相同。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与所述定子结构的最大距离小于4m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结构包括设于至少一个所述定子铁芯上且朝向所述转子结构设置的至少两个定子齿。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任意两个所述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依次通电且极性相同;或所述定子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任意两个所述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同时通电且极性不同,并且,任意两个所述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的磁极交替。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结构包括具有三个所述定子齿的定子铁芯,三个所述定子齿的定子齿靴的端面距所述转子结构的距离均相等。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齿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任意两个所述定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水兵罗伟锦叶似锦梁显堂陈炜杰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