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653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其中:所述融合器本体为上表面和下表面贯通的环形结构,所述融合器支撑本体的后端具有器械孔,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前端为弧形的弧形头,且所述弧形头的头部以及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两个相对侧面均具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通孔。本申请中将融合器本体设置为孔隙结构,并将融合器本体的前端的头部也设置为孔隙结构,以增加孔隙率,促进骨长入椎间融合器并降低弹性模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椎间融合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特别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0002]椎间融合器由椎间融合器和椎间融合器的配件螺钉构成。产品适用于脊柱椎间融合。椎间融合器作为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是实现脊柱相邻椎间隙融合的主要植入物之一,具有支撑、均分载荷等功能,能较好的恢复椎间隙高度和脊柱的生理曲度,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相邻椎体骨性融合的效果。
[0003]现有椎间融合器多由实体框架结构和通孔结构组成。实体支撑多采用实体轴向支撑面或侧方支撑柱,这样会大大占用融合器体积,导致融合器孔隙率过小,影响骨融合效果。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提高空隙率,以提高骨融合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提高空隙率,以提高骨融合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其中:
[0008]所述融合器本体为上表面和下表面贯通的环形结构,所述融合器支撑本体的后端具有器械孔,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前端为弧形的弧形头,且所述弧形头的头部以及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两个相对侧面均具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通孔。
[0009]优选的,上述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平行且均为平面,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均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由所述前端向所述后端倾斜。
[0010]优选的,上述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融合器本体为长方体结构,且所述上表面的凸起和所述下表面的凸起轴对称布置。
[0011]优选的,上述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孔隙率为5%至90%,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侧面的通孔以及所述弧形头的端面的通孔的孔径均为100um-1500um。
[0012]优选的,上述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侧面的通孔以及所述弧形头的端面的通孔均为晶格填充物之间的间隙。
[0013]优选的,上述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器械孔为矩形器械孔。
[0014]优选的,上述的椎间融合器中,所述融合器本体为钛合金融合器。
[0015]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椎间融合器,本申请中将融合器本体设置为孔隙结构,并将融合器本体的前端头部也设置为孔隙结构,以增加孔隙率,促进骨长入椎间融合器并降低弹性模量。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椎间融合器的融合器本体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椎间融合器的融合器本体的俯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椎间融合器的融合器本体的右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椎间融合器的融合器本体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提高空隙率,以提高骨融合效果。
[002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其中,该上表面和下表面贯通的环形结构,上表面和下表面贯通,即从上表面向下表面贯通使融合器本体形成一个环形结构。该融合器本体的后端11具有器械孔14,融合器本体的前端12为弧形的弧形头,并且弧形头的头部以及融合器本体的两个相对侧面均具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通孔。本申请中将融合器本体设置为孔隙结构,并将融合器本体的前端12头部也设置为孔隙结构,以增加孔隙率,促进骨长入椎间融合器并降低弹性模量。
[0024]本申请中的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平面且两者平行,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凸起13,并且凸起13由融合器本体的前端12向后端11倾斜。将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为平面,可防止椎间融合器在放入体内时发生骨质沉陷,避免椎骨最脆弱的地方受力,使该椎间融合器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椎骨,同时可增加该椎间融合器的稳定,避免侧向滑移。此外,本申请中设置的凸起13由融合器本体的前端12向融合器本体的后端11倾斜,以保证融合器本体无阻碍放入身体,并防止水平滑移。对于凸起13的尺寸和间距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设置,且均在保护范围内。
[0025]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的融合器本体为长方体结构,并且上表面的凸起13和下表面的凸起13轴对称布置。对于融合器本体的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需要设定,而本申请中将融合器本体设置为长方体结构,可防止椎间融合器在放入体内时发生骨质沉陷。设置的凸起轴对称布置,可保证融合器本体的平衡。
[0026]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融合器本体的孔隙率为5%至90%,融合器本体的侧面的通孔以及弧形头的端面的通孔的孔径均为100um-1500um。在实际中对于孔隙率和孔径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设置,且均在保护范围内。
[0027]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融合器本体的侧面的通孔以及弧形头的端面的通孔均为晶格填充物之间的间隙。通过晶格替代人骨,降低成本,并且可减少创伤,更为人性化。
[0028]具体的,本申请中的器械孔14为矩形器械孔,此处公开了一种器械孔14的具体形状,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根据实际操作中使用的工具设置对应尺寸和形
状的器械孔14,且均在保护范围内。
[0029]对于通孔的形状和尺寸可个性化定制,在此不做详细限定。本申请中的弧形头为圆弧形,能够与颈椎关节的上下表面形状吻合。
[0030]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椎间融合器本体为钛合金融合器。钛合金融合器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支撑强度。
[0031]结合上述描述,对于椎间融合器的具体参数可参照下面:
[0032]多孔型椎间融合器结构孔径:300~800μm;
[0033]多孔型椎间融合器结构杆径:100~800μm;
[0034]多孔型椎间融合器结构孔隙率:5%~90%。
[0035]压缩性能:多孔型椎间融合器的压缩刚度应接近人体骨骼的刚度,减少应力遮挡作用,刚度为10000-100000N/mm。
[0036]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3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为上表面和下表面贯通的环形结构,所述融合器支撑本体的后端(11)具有器械孔(14),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前端(12)为弧形的弧形头,且所述弧形头的头部以及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两个相对侧面均具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平行且均为平面,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均设置有凸起(13),所述凸起(13)由所述前端(12)向所述后端(11)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为长方体结构,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晓宇徐凯张靖孙陆刘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