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延年专利>正文

装配式公路交通防碰撞防护墩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6172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公路交通防碰撞防护墩台,属于道路交通设施防护技术领域,包括地面内嵌板、W形连接安装板、盖板、内置阻尼缓震装置、阻尼沙子、缓冲减震簧、砾石增重层、弹力外层、变向旋转缓震柱,地面内嵌板的上方设置W形连接安装板,W形连接安装板由两侧的竖侧板、底部的底横板、中部的斜连板通过连接横板拼接构造而成,盖板放置于W形连接安装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装配化速度快,减轻撞击对隔离墩结构破坏的同时兼备保护车辆的能力,具有多重防撞减震能力,提供稳定阻尼效果。阻尼效果。阻尼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公路交通防碰撞防护墩台


[0001]本技术属于道路交通设施防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公路交通防碰撞防护墩台。

技术介绍

[0002]隔离墩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设施,主要起到隔离和保护的作用,用来限定汽车的行驶或停驻区域,普通的隔离墩没有减震耗能作用,在发生危险时容易造成车辆和隔离墩的双重损坏,隔离墩又叫水马,是交通设施主要的一种,目前,隔离墩主要设置在公路及城市道路上容易发生交通工具与路中固定设施发生碰撞的部位,如:路的转弯处,路中岗亭、收费站及高架路的进出口,停车场、小区、花园、加油站等等,起到隔离作用,不仅防止了交通事故,而且还可保持交通的流畅,但是现有的隔离墩没有显著的减震耗能作用,也不具备一定的防撞能力,在发生碰撞损坏之后,由于防撞减震能力不佳,容易对车辆和乘车人员造成危害,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将迅猛发展,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隔离设施的应用及种类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隔离设施在交通安全及环保方面也日益显示出了其重要作用,在道路的转弯处,路中岗亭、收费站及高架路的进出口等处设置的隔离墩大多缓冲耗能不好,当汽车失控撞上后,常常会造成车毁人亡,尤其是破裂的残渣碎片伤人更为严重,其防撞减震不佳的特性不能有效阻止危险发生,随着高速公路、城市立交等大量兴建及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隔离墩在使用时,都不具备充分的缓冲减震的作用,汽车撞到后,只能依靠自身的变形损坏吸能,其变形能力和吸收能量的能力有限,且隔离墩在汽车的撞击下容易破裂,造成无法正常使用,也容易对车辆和乘务人员的安全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公路交通防碰撞防护墩台,减轻撞击对隔离墩结构破坏的同时兼备保护车辆的能力,显著提高车体安全性能,迫使车体回到正常行驶方向。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装配式公路交通防碰撞防护墩台,包括地面内嵌板、W形连接安装板、盖板、内置阻尼缓震装置、阻尼沙子、缓冲减震簧、砾石增重层、弹力外层、变向旋转缓震柱,地面内嵌板埋入路面中,地面内嵌板上部左右对称设置安装凹槽,安装凹槽底部开设一排连接孔,地面内嵌板的上方设置W形连接安装板,W形连接安装板由两侧的竖侧板、底部的底横板、中部的斜连板通过连接横板拼接构造而成,竖侧板外侧中部等间距开设多个变向旋转缓震柱设置槽,外侧上端开设一排与变向旋转缓震柱设置槽相贯通的螺母安装口、杆轴穿孔,外侧下端开设一排与变向旋转缓震柱设置槽相联通的杆底预留插孔,内侧上端开设盖板卡槽及竖侧板插口,底横板上部开设一排下端安装口,下部对应开设一排下端穿孔,盖板放置于W形连接安装板的上方,盖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安装耳板,安装耳板上、下部对应开设一排相
贯通的上端安装口、上端穿孔;
[0006]将底部连接插件安装于下端安装口中,分别穿过下端穿孔、连接孔,地面内嵌板和W形连接安装板相连,将顶部连接插件安装于上端安装口中,分别穿过上端穿孔、竖侧板插口,W形连接安装板和盖板相连;变向旋转缓震柱设置槽内设置变向旋转缓震柱,变向旋转缓震柱中心为内旋转筒,外层设置弹力主柱体,弹力主柱体的表面粘贴荧光反射层,内旋转筒围成的区域为旋转杆预留筒穿腔,采用旋转杆穿过杆轴穿孔、旋转杆预留筒穿腔后,插进杆底预留插孔中,并设置螺母于上端安装口处,对旋转杆固定,变向旋转缓震柱周围的竖侧板外表面粘贴弹力外层;
[0007]内置阻尼缓震装置通过固定插钉安装于两块竖侧板之间,内置阻尼缓震装置两端设置安装板,中间位置设置中部连接板,安装板内侧焊接端部连接板,端部连接板和中部连接板之间等间距设置多块分隔连接板,采用两根活动杆分别将中部连接板两侧的分隔连接板连接,端部固定于安装板中,分隔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上下对称设置外层弧形拉压耗能板,外层弧形拉压耗能板的内部上下对称设置内层弧形拉压耗能板,位于内层弧形拉压耗能板内部的活动杆上安装摩擦耗能块,外层弧形拉压耗能板和内层弧形拉压耗能板之间填充高阻尼挤压材料,内层弧形拉压耗能板内部填充摩擦耗能材料;竖侧板和斜连板之间连接多组缓冲减震簧,W形连接安装板内部空余位置填充阻尼沙子,W形连接安装板与地面内嵌板之间填充砾石增重层。
[0008]进一步地,顶部连接插件、底部连接插件、固定插钉、缓冲减震簧、中部连接板、端部连接板、分隔连接板、外层弧形拉压耗能板、内层弧形拉压耗能板和旋转杆均做防腐处置。
[0009]进一步地,弹力主柱体采用软质弹力胶制作而成。
[0010]进一步地,高阻尼挤压材料采用轻质聚氨酯材料填充而成,摩擦耗能材料采用泡沫铝。
[0011]进一步地,置于变向旋转缓震柱设置槽中变向旋转缓震柱的外露体积占其总体积的30%-40%。
[0012]本技术的优点效果是: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操作显著简化,装配化速度快,减轻撞击对隔离墩结构破坏的同时兼备保护车辆的能力,内置阻尼缓震装置、缓冲减震簧以及填充的阻尼沙子能达到多重防撞减震效果,并能提供稳定阻尼效果,砾石增重层能增加体系整体重量,有效阻隔了车辆撞破墩台驶向对向车道的意外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装配式公路交通防碰撞防护墩台的俯视图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装配式公路交通防碰撞防护墩台的侧视示图意图。
[0016]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的B-B剖面图示意图。
[0018]图5为地面内嵌板的正视图示意图。
[0019]图6为地面内嵌板的俯视图示意图。
[0020]图7为盖板的正视图示意图。
[0021]图8为盖板的俯视图示意图。
[0022]图9为W形连接安装板的俯视图示意图。
[0023]图10为W形连接安装板的侧视图示意图。
[0024]图11为图9的C-C剖面图示意图。
[0025]图12为图9的D-D剖面图示意图。
[0026]图13为内置阻尼缓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14为变向旋转缓震柱的俯视图示意图。
[0028]图15为图14的E-E剖面图示意图。
[0029]图中:1为路面;2为地面内嵌板;3为W形连接安装板;4为盖板;5为顶部连接插件;6为底部连接插件;7为安装凹槽;8为连接孔;9为安装耳板;10为上端安装口;11为上端穿孔;12为内置阻尼缓震装置;13为固定插钉;14为阻尼沙子;15为缓冲减震簧;16为安装板;17为活动杆;18为摩擦耗能块;19为中部连接板;20为端部连接板;21为分隔连接板;22为外层弧形拉压耗能板;23为内层弧形拉压耗能板;24为高阻尼挤压材料;25为摩擦耗能材料;26为竖侧板;27为底横板;28为斜连板;29为连接横板;30为下端安装口;31为下端穿孔;32为竖侧板插口;33为变向旋转缓震柱设置槽;34为盖板卡槽;35为螺母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公路交通防碰撞防护墩台,包括地面内嵌板(2)、W形连接安装板(3)、盖板(4)、内置阻尼缓震装置(12)、阻尼沙子(14)、缓冲减震簧(15)、砾石增重层(38)、弹力外层(39)、变向旋转缓震柱(42),其特征在于:地面内嵌板(2)埋入路面(1)中,所述地面内嵌板(2)上部左右对称设置安装凹槽(7),所述安装凹槽(7)底部开设一排连接孔(8),地面内嵌板(2)的上方设置W形连接安装板(3),所述W形连接安装板(3)由两侧的竖侧板(26)、底部的底横板(27)、中部的斜连板(28)通过连接横板(29)拼接构造而成,所述竖侧板(26)外侧中部等间距开设多个变向旋转缓震柱设置槽(33),外侧上端开设一排与变向旋转缓震柱设置槽(33)相贯通的螺母安装口(35)、杆轴穿孔(36),外侧下端开设一排与变向旋转缓震柱设置槽(33)相联通的杆底预留插孔(37),内侧上端开设盖板卡槽(34)及竖侧板插口(32),所述底横板(27)上部开设一排下端安装口(30),下部对应开设一排下端穿孔(31),盖板(4)放置于W形连接安装板(3)的上方,所述盖板(4)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安装耳板(9),安装耳板(9)上、下部对应开设一排相贯通的上端安装口(10)、上端穿孔(11);将底部连接插件(6)安装于下端安装口(30)中,分别穿过下端穿孔(31)、连接孔(8),地面内嵌板(2)和W形连接安装板(3)相连,将顶部连接插件(5)安装于上端安装口(10)中,分别穿过上端穿孔(11)、竖侧板插口(32),W形连接安装板(3)和盖板(4)相连;变向旋转缓震柱设置槽(33)内设置变向旋转缓震柱(42),所述变向旋转缓震柱(42)中心为内旋转筒(43),外层设置弹力主柱体(44),所述弹力主柱体(44)的表面粘贴荧光反射层(45),所述内旋转筒(43)围成的区域为旋转杆预留筒穿腔(46),采用旋转杆(40)穿过杆轴穿孔(36)、旋转杆预留筒穿腔(46)后,插进杆底预留插孔(37)中,并设置螺母(41)于上端安装口(10)处,对旋转杆(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汪青杰
申请(专利权)人:张延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