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590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应急管理及信息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急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方法,步骤如下;S10、数据获取;S20、数据处理;S30、数据整合;S40、得分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一案三制”理论融入应急时间轴,创新应急能力评估架构,突破研究范围、数据分布、运作成本等问题的局限,结合多主体协同应急理论与平战结合思想,构建更为完整、结构清晰、标准明确的评估框架;应急主体单一;原因在于发明专利技术者对于应急能力与应急管理能力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应急能力研究应倾向于政府、社会、个人等多个主体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所发挥的能力集合;系统搭建中更加重视平台交互性,通过优化界面,保障评估标准明确清晰,过程便于操作,结论易于理解。理解。理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急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应急管理及信息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急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应急能力评估系统作为构建可测量化、精准化城市应急管理的支撑性模块,需具备一定程度的客观性、可行性与系统性;但由于涉及范围广泛、算法类型多样、数据分布散乱等条件影响,目前真正实施的现有技术寥寥无几,技术理论专利技术者在能力类型、评估指标、评估方法等问题上亦存在诸多分歧;
[0003]在应急能力体系内容构建方面;2003年非典之前,我国“应急能力”理论研究多用于医疗卫生等专业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响应能力,而在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领域普遍使用“减灾能力”表述;随着应急管理理论研究发展,学者们逐渐关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与评估;“非典”战疫胜利后,我国开始将“一案三制”作为应急能力体系主要构架,包括预案、体制、机制与法制四个部分;
[0004]现有的应急能力评估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5]1.技术研究多侧重于从单类灾害、地区或领域出发;原因在于专利技术者受研究范围、算法类型、数据分布、运作成本等条件限制,为规避不良因素而大多仅构建局部评价系统。
[0006]2.应急主体单一;原因在于专利技术者对于应急能力与应急管理能力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应急能力研究应倾向于政府、社会、个人等多个主体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所发挥的能力集合。
[0007]3.评估指标体系缺乏全面性;现有技术专利技术者在评估框架的搭建上多单独采用“一案三制”或应急生命周期理论,常出现无法完整覆盖、指标间逻辑性差等问题,且无法体现我国国情特色。同时,虽已有很多研究者提到平战结合在应急能力建设中的重要性,但仍有大量研究侧重于危机处置响应能力建设,对常态应急保障能力有所忽视。
[0008]4.系统运作缺乏可行性。目前现有技术所涉及的评价系统多操作繁复、成本压力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战工作中开展信息化评估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急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方法,具有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缺点,致力于打破评估范围、算法类型、数据分布、运作成本等条件的局限,构建主体多样、覆盖全面、可行性强的智能型地方政府应急能力评估系统平台;提高应急工作效率,减少盲目性,极大程度为应急管理系统化、可测量化、精准化建设奠定基础,为应急工作中的资源保障、事件处理、绩效提升等方面带来指引;同时,本专利技术对于加强各界应急工作主动性,提高评估专业化水平,缩小城市间应急能力差距,提高应急工作国际认可度具有重要价值的特点。
[0010]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急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处
理方法,步骤如下;
[0011]S10、数据获取;S20、数据处理;S30、数据整合;S40、得分输出。
[0012]进一步的,所述S10、数据获取包括S101、定量数据收集和S102 定性数据,其中,所述S101、定量数据通过相关部门联网收集,而 S102定性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获取。
[0013]进一步的,所述S102定性数据主要通过前端形态进行数据获取。
[0014]进一步的,所述S20数据处理:针对S101、定量数据收集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中无量纲化处理包括min-max标准化和Z-score标准化两种算法。
[0015]进一步的,所述S20数据处理:针对S102定性数据采用专家打分法,打分问卷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下阶段定性指标的处理方式,且选择以模糊评价法(FCE)处理定性指标。
[0016]进一步的,所述选择以模糊评价法(FCE)处理定性指标的具体应用过程包括

确定评估指标因素集合U={u1,u2,...,u
n
}、

确定指标权重、

设置评语集V={v1,v2,...,v
n
}、

根据每个指标具体定义和属性制定评价标准、

构建模糊评判矩阵和

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一案三制”理论融入应急时间轴,创新应急能力评估架构,突破研究范围、数据分布、运作成本等问题的局限,结合多主体协同应急理论与平战结合思想,构建更为完整、结构清晰、标准明确的评估框架。
[0019]2.通过选择适量、明确的代表性指标,确保相关数据获取渠道稳定可靠,获取工具与评估技术科学合理,同层次、同模块指标使用相同计量口径和方法,评估成本控制在合理可行的范围。
[0020]3.系统搭建中更加重视平台交互性,通过优化界面,保障评估标准明确清晰,过程便于操作,结论易于理解。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应急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急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方法,步骤如下;
[0024]S10、数据获取;S20、数据处理;S30、数据整合;S40、得分输出。
[0025]优选的,所述S10、数据获取包括S101、定量数据收集和S102 定性数据,其中,所述S101、定量数据通过相关部门联网收集,而 S102定性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获取。
[0026]具体的:
[0027]指标数据的收集
[0028]预案演练次数、安全知识普及率等可使用数值度量的指标被称为定量指标。由于定量指标数据以数值形态存在,因此该类数值的获取较为简单直接。出于评估工作的可行性考虑,本文评估体系中大多数定量指标数据都可从相关部门现有的资料中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应遵循数据准确、来源真实、统计期一致的原则。
[0029]预案衔接性、应急资金监督工作情况等无法直接获得具体数值的指标被称为定性指标。由于定性指标不能直接被度量,因此采用专家打分法获取原始数据,打分问卷可通过本平台进行发放与回收,录入对象通常设定为政府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应急机构工作者和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应急能力指标值的专业性与可靠性。
[0030]优选的,所述S102定性数据主要通过前端形态进行数据获取。
[0031]具体的:
[0032]数据获取:为降低评估难度、提高实用性,本专利技术坚持主界面整洁清晰的原则,用户可通过查看评估体系整体框架明晰指标内涵,自主设置信息采集者数量与姓名,实行在线打分问卷的发放、填写与回收,录入者通过数据采集选项填写末级指标相关信息并提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S10、数据获取;S20、数据处理;S30、数据整合;S40、得分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数据获取包括S101、定量数据收集和S102定性数据,其中,所述S101、定量数据通过相关部门联网收集,而S102定性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获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2定性数据主要通过前端形态进行数据获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数据处理:针对S101、定量数据收集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中无量纲化处理包括min-max标准化和Z-score标准化两种算法。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数据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东吴山泉翁武忠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联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