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药式点状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583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药式点状支架及制备方法,其主要用于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成型术后夹层。支架包括较短的镍钛合金支架基体,支架基体是自膨式网格设计结构,支架基体表面带有均匀的载药微坑,在均匀载药微坑表面涂覆药物涂层:其制备方法如下,1)将镍钛合金加工成支架基体;2)对支架基体表面进行处理;3)对支架基体进行腐蚀处理;4)将腐蚀后的支架基体进行清洗处理;5)把带有微坑的支架基体表面进行药物涂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载药式点状支架,是由较短的纵向长与开孔设计相结合,最大程度减少了对动脉血管的金属负荷,减少与动脉血管接触的表面积,不易断裂且适应各种血管直径,其表面的涂覆性药物,可控制释放,支架基体充分发挥了支撑与药物治疗效果,有助于降低再狭窄和目标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药式点状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药式点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植入性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慢性重度下肢缺血(Chronic limb-threatening ischemia,CLTI)多合并膝下动脉病变,而对于Rutherford 5、6级缺血,重建的膝下动脉通畅性关乎创面能否愈合,病人能否免于大截肢事件,从而降低因肢体缺血导致的死亡。最近的一项关于纳入6769例共9399处膝下动脉普通球囊成型术(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1年的一期通畅率为63.1%,大截肢率为14.9%。这个结果虽然较10年前有明显提高,但是仍无法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所以众多的临床研究聚焦于膝下动脉通畅性。在诊断为严重肢体缺血(CLI)的1年内,有25%的患者需要截肢,其余大多数患者的伤口均未愈合。扭转肢体威胁性缺血需要治理膝下动脉(BTK)闭塞性疾病。多年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已成为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其肢体抢救率和无截肢生存率与搭桥术相当。这与PTA的优势相结合,包括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主要并发症更少以及患者接受度更高,这使PTA成为许多CLI患者的合理治疗选择。PTA取决于动脉的机械扩张,并与斑块破裂,内膜分裂和局部内侧剥离有关。局部PTA解剖是与血管成形术机制相关的常见且预期的不良结果。治疗PTA术后解剖的传统方法是放置支架。
[0003]用于处理下肢闭塞性病变的现有范例受到当前可用工具的严重限制。PTA术后的解剖,会引起过度的急性血管损伤。PTA术后的结果通常不是最理想的,并且支架是解决该问题的唯一可行解决方案。具有挑战性的形态(例如更长的病变和闭塞)更可能需要通过支架放置进行机械支撑。不幸的是,支架会引起慢性损伤和潜在的炎症,导致内膜增生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支架断裂是在相对复杂的生物力学作用力的区域内植入相对刚性的金属支架的结果,导致支架在血管内持续不断地变形。这些不良的临床结果促使研究人员寻求其他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可提供脚手架的好处,但旨在诱导低水平的炎症和新内膜增生。下肢阻塞性疾病的当前治疗范例依赖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来重建腔体完整性。PTA通过使小块的斑块,内膜和中膜破裂直至外膜水平的血管的小计破裂来增加动脉的横截面积。但是,不受控制的膨胀方式可能会导致血管解剖,并导致不规则的管腔缺损或斑块悬挂在流动通道中。解剖的斑块和血管壁可能产生血液动力学紊乱并产生血栓。即使在经验丰富的短病变手中,股浅动脉(SFA)的球囊血管成形术的1年通畅率为28%至37%。
[0004]对于间歇性跛行的患者而言,SFA疾病的最佳治疗仍是一个不断争论的问题。在SFA中,支架可显着改善结局,但也已显示出它们会引起慢性损伤和炎症,导致1年的高再狭窄率从20%到37%不等。BTK支架置入后,立即获得的技术和手术成功率很高,但是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术(CD-TLR)和截肢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很高。在12个月时,裸金属支架的CD-TLR报告率高达34%,药物洗脱支架的CD-TLR率高达30.5%。放置裸金属支架或药物洗脱支架后,截肢率分别为10.4%至20%和6.4%至13.8%。
[0005]一方面有争议的观点是由血管外科医师提出的,另一方面是血管内专家提出的。
即使是后者,也不能就SFA治疗应限于腔内经皮血管成形术(PTA)还是采用支架植入来达到最佳效果达成共识。
[0006]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通常用于下肢缺血患者的股-血管血运重建,并且已经成为50年来介入治疗者的主力工具。由于血管成形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产生夹层,PTA作为独立疗法与不良预后相关,在47%至88%的病例中可见急性夹层和1年再狭窄率在40%至60%。PTA术后解剖未经治疗会导致急性夹层和长期再狭窄等不良结果。
[0007]在过去的20年中,PTA术后夹层的通常治疗方法是放置支架。尽管支架置入术改善了急性PTA结局,但支架置入术也已显示出可引起慢性损伤和炎症,导致1年的再狭窄率从20%到37%不等。与支架相比,极少金属的Tack植入物专为进行PTA后解剖而设计,具有较低的外向力并减少了金属负荷,从而减少了炎症和内膜增生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载药点状支架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PTA术后夹层部位植入一个载药点状支架,较短的纵向长度与开孔设计功能相结合,提高血管的通畅性,最大程度减少与动脉接触的金属量,减少血管损伤。 载药点状支架的设计通过在血管壁上施加较小的向外径向力以产生局灶性组织来治疗解剖。可解决支架的再狭窄,大大降低金属负荷和骨折等。此外,载药点状支架长度较短,不易断裂,易于进行血管内再介入,并允许放置位置进行旁路移植物再介入。同时在支架表面的微坑中载有抗平滑肌细胞增殖药物,降低传统载药涂层掉落的风险,同时在夹层部位抑制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增厚,从而抑制了新生内膜的增生,有效降低再狭窄的发生,从而增强血管重塑的可能性,提高夹层修复效果。
[0009]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上述载药点状支架的制备方法,如下方案实现:一种载药式点状支架,包括:医用较短镍钛合金支架基体;所述支架基体表面带有均匀的载药微坑,所述支架基体;在均匀载药微坑表面涂覆药物涂层;所述支架基体是自膨式网格设计结构。
[0010]其中,所述支架基体为自膨式网格设计结构,较短的纵向长度与开孔设计功能相结合,便于植入,施加较小的向外径向力。
[0011]其中,所述的载药式点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长度大小为2 ~10mm。
[0012]其中,所述的载药式点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表面均匀载药微坑大小为 200~850nm,微孔深度150~350 nm;优选载药微孔大小为350~550 nm,微孔深度为160~220nm。微坑部位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0013]其中,所述的载药式点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材料为Ni-(54.55-57)%Ti合金。
[0014]其中,所述治疗性药物涂层的厚度为1~15μm。
[0015]其中,所述的抗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治疗血管腔内再狭窄的药物,优先选自于:紫杉醇及其衍生物、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姜黄素、5-氟尿嘧啶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物,以及其他公认的用于治疗此类病情的药物。
[0016]本专利技术的支架基体的自膨式点状支架的长短在设计上从膝下动脉血管的生物学角度考虑,选用适用于人体血管运动,并随血管受外力影响发生变化,减少血管的金属负荷,减少向外的径向力,同时还可进行血管内再介入,并允许放置位置进行旁路移植物再介
入;同时,在自膨式点状支架表面设有均匀微坑以及微坑中带有治疗性药物涂层,所设计的微坑可控制药物释放,使其保持一定浓度的缓慢持续释放,使药物充分发挥抑制新生内膜增生导致再狭窄的医学疗效,提高了载药层药物利用率。
[0017]本专利技术的载药点状支架的制备方法,还包括:上述一种载药式点状支架的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药式点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医用较短镍钛合金支架基体;所述支架基体表面带有均匀的载药微坑,所述支架基体;在均匀载药微坑表面涂覆药物涂层;所述支架基体是自膨式网格设计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式点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长度大小为2~1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式点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表面均匀载药微坑大小为 200~850nm,微孔深度150~350 nm;优选载药微孔大小为350~550 nm,微孔深度为160~220n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式点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材料为Ni-(54.55-57)%Ti合金。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载药式点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材料为Ni-(54.55-57)%Ti合金;所述载药微孔大小为350~550 nm,微孔深度为160~220nm;所述治疗性药物为紫杉醇;所述治疗性药物涂层的厚度为1~15μm。6.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一种载药式点状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镍钛合金加工成支架基体;2)对支架基体表面进行处理,以去除氧化物和表面残留物;3)对支架基体进行电化学腐蚀处理;4)将腐蚀后的支架基体进行清洗处理,去除腐蚀部分,获得均匀的微坑;5)把带有微坑的支架基体表面进行药物涂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载药式点状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工艺:将支架基体置于电解液中进行电化学腐蚀,镍钛合金为阳极,铂/316L不锈钢为阴极,直流电压0~60V,电流为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军周广泰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瑞安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