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重卡车门手动遮阳帘开闭耐久试验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5679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重卡车门手动遮阳帘开闭耐久试验的装置,所述车门手动遮阳帘包括安装座和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支撑框架、传动机构和导向槽;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两端分别设置有1个第一支架;所述上横梁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下横梁的中部设置有第三支架;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底座、驱动装置、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齿条上固定设置有拉手连接架;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安装座与2个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拉手与所述拉手连接架连接。采用本装置进行试验,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模拟温湿度环境进行试验,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重卡车门手动遮阳帘开闭耐久试验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是一种用于重卡车门手动遮阳帘开闭耐久试验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各类型重卡使用的范围及频率的日益提高,对整车零部件及其功能可靠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重卡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车门遮阳帘,例如夏天遮挡烈日暴晒或个人隐私保护,如果车门遮阳帘因出现故障而失效,将严重影响客户的驾乘感受和乘坐舒适度。所以在重卡的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对车门遮阳帘进行台架开闭耐久试验以验证考核车门遮阳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针对手动车门遮阳帘台架开闭试验需要按照一定的频率、开闭速度以及温湿度要求进行试验。现有技术中,试验阶段通常是采用人工对遮阳帘进行直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且采用人工操作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开闭试验的频率及开闭速度要求,采用人工方式在严酷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试验也不可行,对试验的精度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重卡车门手动遮阳帘开闭耐久试验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试验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试验不精确且人工操作无法模拟严酷温湿度条件下进行试验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
[0005]一种用于重卡车门手动遮阳帘开闭耐久试验的装置,所述车门手动遮阳帘包括安装座和遮阳帘,所述遮阳帘的下边缘上设置有拉手,其创新点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支撑框架、传动机构和导向槽;
[0006]所述支撑框架固定设置在试验平台上,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沿竖直方向分布,所述上横梁与下横梁相互平行,所述上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1个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轴向向所述支撑框架的前方延伸;所述上横梁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下横梁的中部设置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三支架位置相对,所述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二者的轴向均向所述支撑框架的后方延伸;
[0007]所述导向槽的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导向槽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槽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
[0008]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底座、驱动装置、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齿条能在所述导向槽内上下滑动,所述齿条的齿面朝向所述支撑框架的后方,所述齿条上与齿面相背的面上固定设置有拉手连接架;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的顶面上,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面上,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0009]所述安装座与2个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拉手与所述拉手连接架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下座和上座,所述第三支架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长条孔,所述第一长条孔的轴向沿支撑框架的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下座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二长条孔,所述第二长条孔的轴向沿支撑框架的前后方向设置,所述下座通过第一长条孔与所述第三支架螺栓连接,所述上座通过第二长条孔与所述下座螺栓连接。
[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由于通过本试验装置能自动控制车门手动遮阳帘进行自动开闭耐久试验,无需人工对车门手动遮阳帘进行直接操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可以将本申请所述装置放入温湿度箱内进行试验,所以可以模拟真实的温湿度环境进行试验,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2]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15]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0016]图中:1、安装座;2、遮阳帘;3、拉手;4、支撑框架;5、传动机构;6、导向槽; 41、上横梁;42、下横梁;43、第一支架;44、第二支架;45、第三支架;51、底座;52、驱动装置;53、齿轮;54、齿条;55、拉手连接架;511、下座;512、上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的用于重卡车门手动遮阳帘开闭耐久试验的装置,所述车门手动遮阳帘包括安装座1和遮阳帘2,所述遮阳帘2的下边缘上设置有拉手3,所述装置包括支撑框架4、传动机构5和导向槽6;
[0019]所述支撑框架4固定设置在试验平台上,所述支撑框架4包括上横梁41和下横梁42,所述上横梁41和下横梁42沿竖直方向分布,所述上横梁41与下横梁42相互平行,所述上横梁4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1个第一支架43,所述第一支架43的轴向向所述支撑框架4 的前方延伸;所述上横梁4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支架44,所述下横梁42的中部设置有第三支架45,所述第二支架44与第三支架45位置相对,所述第二支架44和第三支架45二者的轴向均向所述支撑框架4的后方延伸;
[0020]所述导向槽6的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导向槽6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44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槽6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架45固定连接;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导向槽6的横断面为两个开口相对的凹槽。
[0021]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底座51、驱动装置52、齿轮53和齿条54;所述齿条54设置在所述导向槽6内,所述齿条54能在所述导向槽6内上下滑动,所述齿条54的齿面朝向所述支撑框架4的后方,所述齿条54上与齿面相背的面上固定设置有拉手连接架55;所述底座51 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45的顶面上,所述驱动装置52设置在所述底座51的顶面上,所述齿轮53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52的输出轴上,所述齿轮53与所述齿条54啮合;
[0022]所述安装座1的两端分别与2个所述第一支架43固定连接,所述拉手3与所述拉手连接架55连接。
[0023]为了便于安装调整,所述底座51包括下座511和上座512,所述第三支架45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长条孔,所述第一长条孔的轴向沿所述支撑框架4的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下座511 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二长条孔,所述第二长条孔的轴向沿所述支撑框架4的前后方向设置,所述下座511通过第一长条孔与所述第三支架45螺栓连接,所述上座512通过第二长条孔与所述下座511螺栓连接。这样通过下座511左右方向调整可将齿轮53与齿条54的中心对齐,通过512前后方向的调整,可调整齿轮53与齿条54的间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重卡车门手动遮阳帘开闭耐久试验的装置,所述车门手动遮阳帘包括安装座(1)和遮阳帘(2),所述遮阳帘(2)的下边缘上设置有拉手(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支撑框架(4)、传动机构(5)和导向槽(6);所述支撑框架(4)固定设置在试验平台上,所述支撑框架(4)包括上横梁(41)和下横梁(42),所述上横梁(41)和下横梁(42)沿竖向分布,所述上横梁(41)与下横梁(42)相互平行,所述上横梁(4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1个第一支架(43),所述第一支架(43)的轴向向所述支撑框架(4)的前方延伸;所述上横梁(4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支架(44),所述下横梁(42)的中部设置有第三支架(45),所述第二支架(44)与第三支架(45)位置相对,所述第二支架(44)和第三支架(45)二者的轴向均向所述支撑框架(4)的后方延伸;所述导向槽(6)的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导向槽(6)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44)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槽(6)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架(45)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底座(51)、驱动装置(52)、齿轮(53)和齿条(54);所述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松李相标徐华莉吴秀杰龙鹏谢建徐刚陶弦龙伟熊怀波蓝海川赵胤杉钟礼科张简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