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和蓝藻协同深度脱水的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565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泥和蓝藻协同深度脱水的废水处理系统,其显著性降低废水中氨氮浓度的方法,同时可以降低废水pH至中性、减少后续去除C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和蓝藻协同深度脱水的废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和蓝藻协同深度脱水的废水处理系统,属于环境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工业和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导致城市工业/生活污水处理量逐年上升。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又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截至2016年3月,我国已建成3910多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1.67亿m
3 /d。预计到2020年,我国每年的市政污泥产量将达到6000-9000万吨。因此,污泥处理已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0003]城市工业/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如湖泊、河流等,这些自然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不断加剧。据报道,我国目前超过66%的湖泊和水库属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22%的湖泊处于重富营养和超富营养化,而且138个面积大于10 km2湖泊中有 85.4%的湖泊超过了富营养化标准,其中达到重富营养化的湖泊占40.1%。太湖是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端的典型富营养化湖泊,全太湖营养指数在62左右,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湖泊富营养化会直接导致蓝藻爆发,使水质发生恶化,造成城市饮用水危机。
[0004]目前,我国污泥主要采用化学调理+板框压滤脱水处理技术,污泥直接从含水率95%降低到50-60%,大大降低了污泥量,而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排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蓝藻主要采用人工打捞+絮凝沉淀,含水率仅能降低到85~90%。因此,大大增加了蓝藻的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近年来,为解决太湖蓝藻问题,开发出了蓝藻和污泥协同深度脱水处理技术(公开号为CN110342779A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该技术通过调配污泥和蓝藻的干物质比,然后通过化学调理+板框压滤脱水处理技术,可直接将蓝藻和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55%~60%,但其脱水产生的污水中Ca
2+
和氮浓度过高。
[0005]经检索发现公开号为CN110183066A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蓝藻深度脱水废水处理系统以及工艺,该蓝藻深度脱水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废水化学调节+生化处理两个部分。其中化学调节部分,是通过回流厌氧出水,利用厌氧出水中的碳酸盐碱度除去废水中的离子Ca
2+
,然后用酸调节废水的pH至中性后再将废水进行生化处理。生化处理部分是通过升流式污泥床厌氧反应器除去废水中的COD,再利用A/O+MBR进行硝化反硝化脱氮。尽管该工艺采用厌氧出水中的碱度除废水中的Ca
2+
的方法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该方法去除Ca
2+
效果有限,且去除了污水中的CO
32-碱度,导致后续脱氮过程因碱度不足,导致需要额外补充碳酸盐碱度,药剂使用量大,成本高;同时利用盐酸或硫酸调节pH值存在一定的药剂成本且大大增加了水中的Cl-或SO
42-浓度,一方面,会增加出水Cl-超标的风险,另一方,在厌氧条件下,SO
42-会与产甲烷反应争夺供氢体,影响产甲烷过程。另外,考虑到蓝藻中存在藻毒素等物质对硝化反硝化过程存在慢性抑制作用,造成脱氮效率低,无法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的排放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之一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泥和蓝藻协同深度脱水的废水处理系统,显著性降低废水中氨氮浓度的方法,同时可以降低废水pH至中性、减少后续去除Ca
2+
阶段所需化学药剂的量。
[0007]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污泥和蓝藻协同深度脱水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吹脱塔、调pH池、化学沉淀池、厌氧进水池、上流式污泥床厌氧反应器(UASB)、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
[0008]污泥和蓝藻协同脱水装置的废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调节池的进水口,所述调节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吹脱塔顶部的进水口,所述吹脱塔底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调pH池的进水口,所述调pH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化学沉淀池的进水口,所述化学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厌氧进水池的进水口,所述厌氧进水池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UASB的进水口,所述UASB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缺氧池的进水口,所述缺氧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好氧池的进水口,所述好氧池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缺氧池的进水口和二沉池的进水口,所述二沉池底部通过管道连接好氧池的进水口;
[0009]所述吹脱塔底部设有空气曝气管道,所述空气曝气管道依次连接酸吸收池和鼓风机,所述调pH池底部设有沼气曝气管道、顶部通过沼气管道连接沼气燃烧装置,所述沼气曝气管道依次连接引风机、稳压柜和UASB,所述化学沉淀池顶部通过碳酸钠管道连通碳酸钠储罐。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吹脱塔顶部通过空气排气管道依次连接碱吸收池和鼓风机。
[0011]本技术的系统通过将污泥和蓝藻协同深度脱水后具有强碱性的废水(pH≥12)于吹脱塔内通过空气对吹,除去游离态氨分子,大幅降低反硝化、硝化作用前的氨氮浓度,即使在藻毒素的抑制作用下,废水经本技术系统处理后,仍能够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通过增设UASB,将产生的沼气通入调pH池中,通过沼气中CO2的作用实现废水中的Ca
2+
部分沉淀和降低废水pH值至中性,同时减少了化学除钙阶段碳酸钠的投加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一种污泥和蓝藻协同深度脱水的废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调节池、吹脱塔、调pH池、化学沉淀池、厌氧进水池、上流式污泥床厌氧反应器(UASB)、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
[0014]污泥和蓝藻协同脱水装置的废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调节池的进水口,调节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吹脱塔顶部的进水口,吹脱塔底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调pH池的进水口,调pH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化学沉淀池的进水口,化学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厌氧进水池的进水口,厌氧进水池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UASB的进水口,UASB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缺氧池的进水口,缺氧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好氧池的进水口,好氧池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缺氧池的进水口和二沉池的进水口,二沉池底部通过管道连接好氧
池的进水口;
[0015]吹脱塔底部设有空气曝气管道,空气曝气管道依次连接酸吸收池和鼓风机,吹脱塔顶部通过空气排气管道依次连接碱吸收池和鼓风机,调pH池底部设有沼气曝气管道、顶部通过沼气管道连接沼气燃烧装置,沼气燃烧装置具体为火炬,沼气曝气管道依次连接引风机、稳压柜和UASB,化学沉淀池顶部通过碳酸钠管道连通碳酸钠储罐。
[0016]设计水量:3600m3/d。
[0017](1)调节池的设计参数,
[0018]设计尺寸:54
×
40
×
5.5m,
[0019]数量:1座。
[0020](2)吹脱塔的设计参数,
[0021]设计尺寸:Ф 4.2
×
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和蓝藻协同深度脱水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吹脱塔、调pH池、化学沉淀池、厌氧进水池、上流式污泥床厌氧反应器、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污泥和蓝藻协同脱水装置的废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调节池的进水口,所述调节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吹脱塔顶部的进水口,所述吹脱塔底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调pH池的进水口,所述调pH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化学沉淀池的进水口,所述化学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厌氧进水池的进水口,所述厌氧进水池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上流式污泥床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口,所述上流式污泥床厌氧反应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缺氧池的进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汉文蒋昌旺李冲李莉霞王瑞陈安怡彭依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国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