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过滤水龟鱼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5497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循环过滤水龟鱼缸,包括龟虾共生箱、植物过滤箱和微生物过滤箱,所述植物过滤箱设有第一水泵以将所述龟虾共生箱的水引入进行过滤,所述微生物过滤箱设有第二水泵以将经所述植物过滤箱过滤后的水引入过滤后再导入所述龟虾共生箱。这样,首先,可以显著缩短清理时间;其次,能够长时间维持健康水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概率,减少爆藻现象;此外,组建了小型生态循环,构建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循环过滤水龟鱼缸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观赏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循环过滤水龟鱼缸。

技术介绍

[0002]宠物龟已经逐渐进入家居生活,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其养殖于常规的鱼缸之中,但使用现有的鱼缸养龟存在较多问题:
[0003]1、大多鱼缸只针对鱼类进行设计,而龟类的粪便颗粒较大,不易吸附清理,易造成乌龟收细菌感染。
[0004]2、使用现有的鱼缸喂养龟类时,需要定期清理过滤棉以防止堵塞。
[0005]3、乌龟的粪便富含有机物,但鱼缸废水并不能方便地用于浇灌植物。
[0006]4、乌龟粪便含氮量较高,易引发藻类繁殖,导致水缸内藻类爆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循环过滤水龟鱼缸,长时间不清理鱼缸也能保持环境清洁,实现了水龟缸内生态平衡。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循环过滤水龟鱼缸,包括龟虾共生箱、植物过滤箱和微生物过滤箱,所述植物过滤箱设有第一水泵以将所述龟虾共生箱的水引入进行过滤,所述微生物过滤箱设有第二水泵以将经所述植物过滤箱过滤后的水引入过滤后再导入所述龟虾共生箱。
[0009]优选地,所述龟虾共生箱设有将其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龟区和下部虾区的隔离网,所述下部虾区还竖向设有能够自其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驱赶网,所述隔离网靠近其一侧的位置还设有喂食口。
[0010]优选地,所述隔离网的空隙设为饵料鱼虾能够穿过且乌龟不能穿过。
[0011]优选地,所述下部虾区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横向延伸的轨道,所述驱赶网沿所述轨道横向移动。
[0012]优选地,所述驱赶网安装有磁体。
[0013]优选地,所述下部虾区靠近所述喂食口的底部设有向下倾斜的斜坡。
[0014]优选地,所述斜坡的底部通过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水泵,且进水口设有放吸网。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水泵设于所述植物过滤箱的底部,沿水流方向所述植物过滤箱中依次设有第一多孔材料层和固根材料层,所述第一多孔材料层的底部还设有第一排污阀。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水泵设于微生物过滤箱的底部,沿水流方向微生物过滤箱中依次设有第二多孔材料层和海绵层,所述第二多孔材料层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污阀,所述微生物过滤箱的顶部还设有回水导管。
[0017]优选地,所述回水导管的出水口连通于所述龟虾共生箱的顶部;所述上部龟区还设有乌龟晒台。
[001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生态循环过滤水龟鱼缸,包括龟虾共生箱、植物过滤箱和微生物过滤箱,所述植物过滤箱设有第一水泵以将所述龟虾共生箱的水引入进行过滤,所述微生物过滤箱设有第二水泵以将经所述植物过滤箱过滤后的水引入过滤后再导入所述龟虾共生箱。这样,首先,可以显著缩短清理时间;其次,能够长时间维持健康水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概率,减少爆藻现象;此外,组建了小型生态循环,构建龟-虾-滤纸生态循环,保证了宠物龟的活力,同时还能收获新鲜蔬菜作物。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生态循环过滤水龟鱼缸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微生物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专利技术核心是提供一种生态循环过滤水龟鱼缸,长时间不清理鱼缸也能保持环境清洁,实现了水龟缸内生态平衡。
[0024]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生态循环过滤水龟鱼缸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微生物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5]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态循环过滤水龟鱼缸主要包括三部分,即龟虾共生箱1、植物过滤箱2和微生物过滤箱3,三者通过水泵连通成为一个循环系统。
[0026]具体而言,植物过滤箱2设有第一水泵24,第一水泵24可以将龟虾共生箱1中的水引入植物过滤箱2,在植物过滤箱2中完成过滤之后,第二水泵31将循环水引入微生物过滤箱3中,在微生物过滤箱3中完成过滤之后再导入龟虾共生箱1。
[0027]龟虾共生箱1是主要的乌龟养殖场所;显然,本文所指龟或乌龟,均为泛指常见的适于家庭养殖的龟类,属于总称,而并非特指某个龟种。
[0028]龟虾共生箱1中大体水平设有隔离网11,隔离网11将龟虾共生箱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龟区和下部虾区,其空隙可以设为饵料鱼虾能够穿过且乌龟不能穿过。这样,饵料虾可通过隔离网11空隙到达上部龟区水域清理水藻,乌龟的粪便可以落入下部虾区水域,乌龟则无法到达。
[0029]显然,下部虾区仅为一个通用名称,不能基于此认定其中只能养殖饵料虾,其他体型较小适宜作为饵料、具有清洁功能的生物也是适用的。
[0030]隔离网11靠近其一边侧的位置还设有喂食口15,喂食口15的口径明显较大,以便于向下部虾区投入新的饵料虾。
[0031]下部虾区还可以设置大体竖向设置的驱赶网12,驱赶网12的网孔显然更小一些,饵料虾不能方便地穿过。驱赶网12能够自下部虾区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从而使饵料虾等集中起来,并通过上述喂食口15大量进入上部龟区,以方便地实现投喂。此外,通过驱赶网12还能够方便地进行食物残渣、龟虾粪便的清理操作。
[0032]可以在下部虾区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若干横向延伸的轨道13,由此驱赶网12沿轨道13稳定地实现横向移动。
[0033]为了进一步便于操作,驱赶网12还可以安装磁体14;通过操作外部磁体,可以带动磁体14进而带动驱赶网12横向运动,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0034]此外,还可以将下部虾区靠近喂食口15的底部设为向下倾斜的斜坡17,以便于收集。在斜坡17的底部还可以通过水管连通植物过滤箱2的第一水泵24,在进水口18还可以设置放吸网。这样,推动驱赶网12,就可以将底部堆积的龟虾粪便、食物残渣等推至进水口18附近,凭借第一水泵24的吸力,将其排出。进水口18处放置有防吸入网,可以防止饵料虾等误入第一水泵24内。
[0035]第一水泵24可以设于植物过滤箱2的底部,植物过滤箱2内还设有第一多孔材料层21和固根材料层22,两者沿水流方向设置。
[0036]在第一多孔材料层21可以完成粪便等有机质的初步堆积过滤,水流经底部向上涌出,经分隔网到达鹅卵石等固根材料层22。在固根材料层22,可以放置用于无土栽培的定植篮,鹅卵石等固根材料将定植篮固定。定植篮内可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循环过滤水龟鱼缸,其特征在于,包括龟虾共生箱(1)、植物过滤箱(2)和微生物过滤箱(3),所述植物过滤箱(2)设有第一水泵(24)以将所述龟虾共生箱(1)的水引入进行过滤,所述微生物过滤箱(3)设有第二水泵(31)以将经所述植物过滤箱(2)过滤后的水引入过滤后再导入所述龟虾共生箱(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循环过滤水龟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龟虾共生箱(1)设有将其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龟区和下部虾区的隔离网(11),所述下部虾区还竖向设有能够自其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驱赶网(12),所述隔离网(11)靠近其一侧的位置还设有喂食口(1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循环过滤水龟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网(11)的空隙设为饵料鱼虾能够穿过且乌龟不能穿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循环过滤水龟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虾区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横向延伸的轨道(13),所述驱赶网(12)沿所述轨道(13)横向移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循环过滤水龟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驱赶网(12)安装有磁体(14)。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循环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丽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职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