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528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钢筋笼、支护结构、加固结构、和浇筑单元,钢筋笼安装在建筑物内部,支护结构包括模板和卡扣,模板位于钢筋笼的两侧,卡扣用于连接相邻两块模板,加固结构穿过模板和钢筋笼,用于加固两侧的模板,浇筑单元用于向支护结构的内部浇筑混凝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新型聚合物复合材料定型模板以及塑料卡扣配合使用,解决了普通模板在潮湿环境中易起鼓、变形的问题,模板易拼装,操作简单,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同时节省了模板的采购数量以及减少了费用支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模板循环利用,简化安装步骤,降低安装难度,节约工程成本,施工简单,安全可靠,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市正在建造捷运地铁二期工程项目为例,该工程由大马城南站及交叉渡线组成,大马城南站设计有两个出入口,分别位于车站两侧,即南北端头,车站主体与附属出入口同时施工,施工工艺采用半逆作法施工,交叉渡线位于南站北侧,与南站连通,施工采用逆作法施工。
[0003]大马城南站工程内部结构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墙结构施工完成后才可以进行顶板以上的防水及回填工作,因此,内墙施工成为工程后期的重点,目前大多数对于内墙的施工方案是采用多层板和方钢作为支撑体系,但是,对于传统的模板支撑体系面临以下问题:
[0004]1)当地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常年日照充足,且降雨丰沛,普通多层板等模板材料极易受到雨水天气的影响,从而起鼓、变形。
[0005]2)工程施工采用逆作法,起重机无法配合进行吊装多层板和方钢支撑体系,支撑体系需散搭散拆,作业繁琐,施工效率低。
[0006]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且施工简单的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该内墙施工的装置结构简单,安装简易,不需要机械配合,节约工程成本,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所述内墙施工的装置包括:
[0010]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一端与建筑物的地面连接,另一端与建筑物顶部连接;
[0011]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模板和卡扣,所述模板位于所述钢筋笼的两侧,所述卡扣用于连接相邻两块所述模板,所述支护结构用于控制内墙的结构;
[0012]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穿过所述模板和所述钢筋笼,用于加固所述钢筋笼两侧的所述模板;
[0013]浇筑单元,所述浇筑单元用于向所述支护结构的内部浇筑混凝土。
[0014]依据上述的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斜支撑;
[0015]所述斜支撑包括钢管和可调节油托,所述可调节油托包括顶托和底托,所述钢管的一端与通过可调节油托与模板连接,另一端通过可调节油托与建筑物地面连接,所述斜
支撑用于调整所述模板的垂度;
[0016]所述钢管与建筑物地面连接的末端还设置有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一加固件包括钢筋和木方,所述钢筋的一端伸入建筑物的地面,另一端伸出地面用于支撑所述木方,所述钢管抵靠在所述木方上,所述第一加固件用于防止所述钢管打滑。
[0017]依据上述的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对拉盘和对拉螺栓;
[0018]所述对拉盘设置在所述模板的外侧,所述对拉螺栓穿过所述钢筋笼且两端分别置与两侧的所述对拉盘连接。
[0019]依据上述的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作为优选方案,相邻两个所述对拉螺栓的间距为660mm;
[0020]所述对拉盘的直径为120mm;
[0021]所述对拉螺栓的直径为15mm。
[0022]依据上述的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模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供所述加固结构穿过;
[0023]所述模板的四周间隔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卡扣通过所述连接孔连接相邻两块所述模板;
[0024]所述模板的规格尺寸包括600mm
×
1350mm和900mm
×
1350mm;
[0025]所述模板为聚合物复合材料定型模板。
[0026]依据上述的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扣具体包括第一端部、连接轴和手柄;
[0027]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手柄垂直设置在所述连接轴的两端,所述卡扣用于连接相邻两块所述模板;
[0028]所述卡扣的排间距为450mm
×
300mm;
[0029]所述卡扣为塑料卡扣。
[0030]依据上述的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通管,所述对拉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管连接两侧的所述模板。
[0031]依据上述的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管为PVC塑料管。
[0032]依据上述的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模板与建筑物地面接触的外部还设置有第二加固件,所述第二加固件包括钢筋和木方,所述钢筋的一端伸入建筑物的地面,另一端伸出地面,所述木方设置在所述模板的外侧与所述钢筋之间,所述第二加固件用于加固所述模板与所述钢筋笼之间的连接;
[0033]所述模板安装前内侧表面均涂刷水性脱模剂。
[0034]依据上述的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斜支撑设置在所述模板的一侧,相邻两个所述斜支撑的间距为2.7m。
[0035]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异效果:
[0036]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该内墙施工的装置采用新型聚合物复合材料定型模板以及塑料卡扣配合使用,解决了普通模板在潮湿环境中易起鼓、变形的问题,而且模板易拼装,操作简单,无需吊装设备配合,提高了模板周转次
数,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节省了模板的采购数量以及减少了安装工时费的支出,本技术提高了模板循环利用,简化安装步骤,降低安装难度,节约工程成本,施工简单,安全可靠,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施工装置结构主视图;
[003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施工装置结构侧视图;
[003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模板结构示意图;
[004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0041]图中:1、模板;2、卡扣;3、加固结构;301、对拉螺栓;302、对拉盘;4、木方;5、钢筋;6、斜支撑;601、钢管;602、可调节油托;7、三角形木方;8、钢筋笼;9、连接孔;10、第一通孔;11、第一端部;12、连接轴;13、手柄;14、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施工的装置包括: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一端与建筑物的地面连接,另一端与建筑物顶部连接;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模板和卡扣,所述模板位于所述钢筋笼的两侧,所述卡扣用于连接相邻两块所述模板,所述支护结构用于控制内墙的结构;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穿过所述模板和所述钢筋笼,用于加固所述钢筋笼两侧的所述模板;浇筑单元,所述浇筑单元用于向所述支护结构的内部浇筑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斜支撑;所述斜支撑包括钢管和可调节油托,所述可调节油托包括顶托和底托,所述钢管的一端与通过可调节油托与模板连接,另一端通过可调节油托与建筑物地面连接,所述斜支撑用于调整所述模板的垂度;所述钢管与建筑物地面连接的末端还设置有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一加固件包括钢筋和木方,所述钢筋的一端伸入建筑物的地面,另一端伸出地面用于支撑所述木方,所述钢管抵靠在所述木方上,所述第一加固件用于防止所述钢管打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对拉盘和对拉螺栓;所述对拉盘设置在所述模板的外侧,所述对拉螺栓穿过所述钢筋笼且两端分别置与两侧的所述对拉盘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对拉螺栓的间距为660mm;所述对拉盘的直径为120mm;所述对拉螺栓的直径为15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聚合物模板逆作法内墙施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凯李武孙发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九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