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流场整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526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流场整流装置,包括流场调节单元和反馈控制单元,流场调节单元包括叶片组、固定外框以及安装壳体;固定外框呈管状,两个叶片组分别设置于固定外框两端,每个叶片组包括多个等宽的叶片,每个叶片一端中部穿设有转轴,转轴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外框上,固定外框上嵌设有多个第一电机,每个第一电机对应连接一个转轴;固定外框旋转嵌设于安装壳体内,固定外框外壁中部设置有齿条,安装壳体上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反馈控制单元包括控制部件和流速传感器,流速传感器将安装位置的流速信号反馈给控制部件,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进行流场调节;以解决烟道内部流场整流问题。整流问题。整流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流场整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流场整流
,具体涉及一种内流场整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随着燃煤电厂排放标准不断趋严,脱硫塔上游烟道系统发生重大的布置调整,使得烟气在烟道内的分布不均匀性加剧。这种情况引发了较大的系统阻力以及系统噪声,提高了系统的能耗和吸收剂消耗。随着节能减排的并举推进,精细化运行不断深化,节能提效已经成为今后燃煤电厂的工作重点。通过降低原有系统能耗,提高吸收塔内反应效率,为燃煤电厂稳定高效实现超低排放要求提供了更高的保障。目前提高脱硫效率均通过吸收塔内调整液相喷淋覆盖率或者增设多孔板托盘的形式,提高气液相间反应效果。但是,前者无法影响气相分布,后者存在系统阻力大和气相整流不充分等问题。为了解决内部流场整流问题,提出一种内流场整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流场整流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烟道内部流场整流不充分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内流场整流装置,包括动态整流组件,所述动态整流组件包括流场调节单元和反馈控制单元,所述反馈控制单元安装于流场调节单元的下游,并根据反馈信息流场调节单元,实现系统流场均化调节;所述流场调节单元包括叶片组、固定外框以及安装壳体;所述固定外框呈管状,两个所述叶片组分别设置于固定外框两端,每个所述叶片组包括多个等宽的叶片,每个所述叶片一端中部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外框上,所述固定外框上嵌设有多个第一电机,每个所述第一电机对应连接一个转轴;所述固定外框旋转嵌设于安装壳体内,所述固定外框外壁中部设置有齿条,所述安装壳体上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反馈控制单元包括控制部件和流速传感器,所述流速传感器将安装位置的流速信号反馈给控制部件,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进行流场调节。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为伺服电机,用于获得精确的旋转角度。
[0007]优选的,所述控制部件包括微处理器、供电模块、无线模块、采集模块以及驱动模块,所述微处理器通过采集模块连接至流速传感器,所述微处理器通过驱动模块连接至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微处理器还连接无线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分别为微处理器、无线模块、采集模块以及驱动模块供电。
[0008]优选的,所述无线模块用于连接远程终端,所述远程终端包括手机或电脑;所述无线模块包括ZigBee模块、LoRa模块或NB-IoT模块。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叶片组沿中部旋转对称设置。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一种内流场整流装置,整体呈圆柱状,其便于安装在烟道内;同时整体框架结构,具有装卸便利,改造工期短;流场调节单元中叶片组位置的设计,有效解决了贴壁流无法控制的问题,实现了烟道截面流场的全尺度调节;反馈控制单元的设置,将烟气流速信号反馈给控制部件,通过控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运转实现流场调节,第一电机可带动叶片开合以及开合角度,且每个叶片独立设置控制;第二电机可以带动叶片组圆周旋转,使得其在烟道内更加灵活实用;同时具备无线模块,可以从远端进行人为监控,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是本技术整体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截面示意图;
[0015]图中标记为:1.流场调节单元,2.叶片组,21.叶片,22.转轴,3.固定外框,31.齿条,4.安装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内流场整流装置,包括动态整流组件,动态整流组件包括流场调节单元1和反馈控制单元,反馈控制单元安装于流场调节单元的下游,并根据反馈信息流场调节单元,实现系统流场均化调节;
[0017]如图2所示,流场调节单元1包括叶片组2、固定外框3以及安装壳体4;固定外框3呈管状,两个叶片组2分别设置于固定外框3两端,两个叶片组2沿中部旋转对称设置;每个叶片组2包括多个等宽的叶片21,每个叶片21一端中部穿设有转轴22,转轴22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外框3上,固定外框3上嵌设有多个第一电机,每个第一电机对应连接一个转轴22;固定外框3旋转嵌设于安装壳体4内,固定外框3外壁中部设置有齿条31,安装壳体4上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31啮合;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为伺服电机,用于获得精确的旋转角度;
[0018]反馈控制单元包括控制部件和流速传感器,流速传感器将安装位置的流速信号反馈给控制部件,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进行流场调节;控制部件包括微处理器、供电模块、无线模块、采集模块以及驱动模块,微处理器通过采集模块连接至流速传感器,微处理器通过驱动模块连接至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微处理器还连接无线模块,供电模块分别为微处理器、无线模块、采集模块以及驱动模块供电;无线模块用于连接远程终端,远程终端包括手机或电脑;无线模块包括ZigBee模块、LoRa模块或NB-IoT模块。
[001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流场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态整流组件,所述动态整流组件包括流场调节单元和反馈控制单元,所述反馈控制单元安装于流场调节单元的下游,并根据反馈信息流场调节单元,实现系统流场均化调节;所述流场调节单元包括叶片组、固定外框以及安装壳体;所述固定外框呈管状,两个所述叶片组分别设置于固定外框两端,每个所述叶片组包括多个等宽的叶片,每个所述叶片一端中部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外框上,所述固定外框上嵌设有多个第一电机,每个所述第一电机对应连接一个转轴;所述固定外框旋转嵌设于安装壳体内,所述固定外框外壁中部设置有齿条,所述安装壳体上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反馈控制单元包括控制部件和流速传感器,所述流速传感器将安装位置的流速信号反馈给控制部件,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第一电机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笛张会生戴如鑫周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亿准纳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