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杆支护组件及锚杆钻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518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锚杆支护组件,包括升降操作台、P方向滑移组、Q方向滑移组、至少一件前顶锚杆机和至少一件后顶锚杆机,前顶锚杆机与后顶锚杆机相对设置且两者分别通过Q方向滑移组设置于所述升降操作台上,Q方向滑移组实现前顶锚杆机与后顶锚杆机沿Q方向运动;前顶锚杆机对应的Q方向滑移组与升降操作台之间或后顶锚杆机对应的Q方向滑移组与升降操作台之间设有P方向滑移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锚杆支护组件通过Q方向滑移组可以实现相邻的前顶锚杆机或相邻的后顶锚杆机之间调节距离,通过P方向滑移组可以实现前后顶锚杆机之间的排距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锚杆支护组件的锚杆钻车,一套设备可适应多种巷道或者单巷道变断面的情况。的情况。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杆支护组件及锚杆钻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锚杆钻车
,具体涉及一种锚杆支护组件及锚杆钻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煤炭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有锚杆支护功能的掘锚机成套设备渐渐登上历史舞台。在巷道顶板稳定的煤矿,已逐步采用掘锚一体的快速掘进成套设备,锚杆钻车作为后配套设备承担锚护及运输功能,但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
[0003](1)锚杆钻车机身高度较高,无法适应较薄煤层巷道;
[0004](2)为实现一次循环支护成型,锚杆钻机数量较多,且排布复杂,占用空间大,人员操作空间不畅;
[0005](3)帮锚杆机通常布置于履带上方,支护下限高度相对较高,使得低位帮锚杆常通过人工补打;
[0006](4)因锚杆机位置相对固定,无法适应多种巷道或者单巷道变断面的情况。
[0007]综上所述,急需一种锚杆支护组件及锚杆钻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杆支护组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锚杆支护组件,包括升降操作台、P方向滑移组、Q方向滑移组、至少一件前顶锚杆机和至少一件后顶锚杆机,所述前顶锚杆机与后顶锚杆机相对设置且两者分别通过Q方向滑移组设置于所述升降操作台上,所述Q方向滑移组实现前顶锚杆机与后顶锚杆机沿Q方向运动;
[0010]前顶锚杆机对应的Q方向滑移组与升降操作台之间或后顶锚杆机对应的Q方向滑移组与升降操作台之间设有P方向滑移组,通过P方向滑移组实现前顶锚杆机或后顶锚杆机沿P方向运动;
[0011]所述P方向和Q方向相互垂直。
[0012]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前顶锚杆机和后顶锚杆机均与相对应的Q方向滑移组可转动连接,前顶锚杆机与对应的Q方向滑移组间以及后顶锚杆机与对应的Q方向滑移组间均设有摆动伸缩件。
[0013]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Q方向滑移组包括滑动座、安装板和滑移伸缩件,所述滑动座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滑移伸缩件连接滑动座和安装板。
[0014]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P方向滑移组包括滑移轨道、P方向伸缩件和滑移平台,所述升降操作台上设有中空腔体,所述滑移平台通过滑移轨道与所述中空腔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P方向伸缩件连接滑移平台和中空腔体的内壁。
[0015]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升降操作台包括操作平台、支撑座和竖直浮动伸缩件,所述操作平台的下部为套筒结构,所述操作平台的下部通过套筒结构活动套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竖直浮动伸缩件连接所述支撑座和操作平台,通过竖直浮动伸缩件驱动操
作平台在M方向上运动;所述P方向、Q方向和M方向两两垂直。
[0016]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操作平台的下部和支撑座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定位销孔,多个定位销孔沿M方向排列设置,定位销穿过操作平台下部的定位销孔和支撑座上的定位销孔实现对操作平台和支撑座间进行定位。
[0017]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下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滑动设置于导轨上,所述支撑座连接操作台驱动件,通过操作台驱动件驱动升降操作台沿P方向运动;
[0018]所述导轨上设有耐磨衬板,所述滑轨在耐磨衬板上滑动。
[0019]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操作平台沿Q方向的两端均可拆卸设有侧边平台;所述操作平台或侧边平台上沿M方向设有至少两组安装孔。
[0020]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侧边平台上设有多个顶锚杆机控制台,单个顶锚杆机控制台用于控制单个前锚杆机或后顶锚杆机动作;所述操作平台上设有用于存放锚杆锚索的锚杆锚索库。
[0021]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锚杆支护组件包括升降操作台、至少一件前顶锚杆机和至少一件后顶锚杆机,前顶锚杆机和后顶锚杆机均通过Q方向滑移组设置于升降操作台上,进一步,所述前顶锚杆机对应的Q方向滑移组与升降操作台之间或后顶锚杆机对应的Q方向滑移组与升降操作台之间设有P方向滑移组;通过Q方向滑移组可以实现相邻的前顶锚杆机或相邻的后顶锚杆机之间调节距离,通过P方向滑移组可以实现前后顶锚杆机之间的排距调整,同时前顶锚杆机与对应的Q方向滑移组间以及后顶锚杆机与对应的Q方向滑移组间均设有摆动伸缩件,从而适应不同的巷道排距支护要求,通过前顶锚杆机和后顶锚杆机可以覆盖较大范围锚杆间距。
[0023]升降操作台通过操作台驱动件驱动沿P方向运动,实现前后顶锚杆整体适应不同巷道锚杆排距整体布局并可补偿移机误差;操作平台通过竖直浮动伸缩件沿M方向运动,同时配合所述操作平台或侧边平台上沿M方向的至少两组安装孔,通过更换操作平台与侧边平台间的安装孔实现调节操作平台与侧边平台间的相对高度,可实现不同巷高下均具有合适的站人操作空间。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锚杆钻车,所述锚杆钻车包括帮锚杆机、行走部、运输机、料斗和上述的锚杆支护组件,所述料斗和运输机对应设置于行走部的前端和后端,所述锚杆支护组件设置于所述行走部上,所述帮锚杆机设置于行走部的外侧且位于锚杆支护组件靠近料斗的一侧。
[0025]本专利技术的锚杆钻车通过锚杆支护组件和可低位施工的前置帮锚杆机,实现一机覆盖锚杆锚索支护,实现一套设备适应多种巷道或者单巷道变断面的情况,覆盖范围广、适应性强,进一步降低煤矿掘进成本,真正实现跟机一次锚护成型的安全高效掘进。
[0026]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锚杆支护组件第一视角(隐藏锚杆机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锚杆支护组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锚杆支护组件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图1中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锚杆钻车的正视图;
[0033]图6是本专利技术锚杆钻车的俯视图;
[0034]其中,1、升降操作台,2、前顶锚杆机,3、后顶锚杆机,4帮锚杆机,5、行走部,6、运输机,7、料斗;
[0035]1.1、导轨,1.2、耐磨衬板,1.3、滑轨,1.4、油缸座,1.5、操作台驱动件,1.6、竖直浮动伸缩件,1.7、操作平台,1.8、支撑座,1.9、侧边平台,1.10、顶锚杆机控制台,1.11、行走控制台,1.12、锚杆锚索库,1.13、滑移轨道,1.14、P方向伸缩件,1.15、滑移平台,1.16、定位销孔,2.1、摆动伸缩件,2.2、第一滑动座,2.3、第一安装板,2.4、第一销轴,2.5、第一滑移伸缩件,3.1、第二滑动座,3.2、第二滑移伸缩件,3.3、第二安装板,3.4、第二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杆支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操作台(1)、P方向滑移组、Q方向滑移组、至少一件前顶锚杆机(2)和至少一件后顶锚杆机(3),所述前顶锚杆机(2)与后顶锚杆机(3)相对设置且两者分别通过Q方向滑移组设置于所述升降操作台(1)上,所述Q方向滑移组实现前顶锚杆机(2)与后顶锚杆机(3)沿Q方向运动;前顶锚杆机(2)对应的Q方向滑移组与升降操作台(1)之间或后顶锚杆机(3)对应的Q方向滑移组与升降操作台(1)之间设有P方向滑移组,通过P方向滑移组实现前顶锚杆机(2)或后顶锚杆机(3)沿P方向运动;所述P方向和Q方向相互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支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锚杆机(2)和后顶锚杆机(3)均与相对应的Q方向滑移组可转动连接,前顶锚杆机(2)与对应的Q方向滑移组间以及后顶锚杆机(3)与对应的Q方向滑移组间均设有摆动伸缩件(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杆支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Q方向滑移组包括滑动座、安装板和滑移伸缩件,所述滑动座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滑移伸缩件连接滑动座和安装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杆支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方向滑移组包括滑移轨道(1.13)、P方向伸缩件(1.14)和滑移平台(1.15),所述升降操作台(1)上设有中空腔体,所述滑移平台(1.15)通过滑移轨道(1.13)与所述中空腔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P方向伸缩件(1.14)连接滑移平台(1.15)和中空腔体的内壁。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锚杆支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操作台(1)包括操作平台(1.7)、支撑座(1.8)和竖直浮动伸缩件(1.6),所述操作平台(1.7)的下部为套筒结构,所述操作平台(1.7)的下部通过套筒结构活动套设于所述支撑座(1.8)上,所述竖直浮动伸缩件(1.6)连接所述支撑座(1.8)和操作平台(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香胡树伟张廷寿王健熊世伟龙新良苟苛宋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