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灯光检修设计结构的弧形玻璃隔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463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灯光检修设计结构的弧形玻璃隔断系统,包括底座、隔墙板、灯带和顶座,所述底座和顶座上分别安装有一传送轮,对应两个传送轮之间安装有一环形带,所述灯带安装在此环形带外侧;所述顶座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一个所述隔墙板的顶端与第一顶板连接,另一个所述隔墙板的顶端与第二顶板连接,所述第二顶板的高度低于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之间形成有一检修间隔,且此检修间隔位于吊顶层上方;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之间安装有一用于封堵检修间隔的挡板,此挡板上开有多个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与环形带对应,且此检修口上活动安装有一检修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玻璃隔断中光源损坏后,检修困难、返修成本大的问题。返修成本大的问题。返修成本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灯光检修设计结构的弧形玻璃隔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灯光检修设计结构的弧形玻璃隔断系统,属于建筑装饰


技术介绍

[0002]在室内设计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室内空间的合理布局以及功能区的恰当划分,为室内空间的形象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隔断最重要的功能恰恰也在于对室内空间的分割,初步塑造了室内造型形象;随着工艺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进步,隔断的种类增多、造型更加丰富。
[0003]玻璃隔断根据玻璃结构分为单层玻璃隔墙、双层玻璃隔墙、夹胶玻璃隔墙、真空玻璃隔墙等,为了进一步提高玻璃隔断的装修装饰效果,目前,在玻璃隔断中,通过添加灯带的方法使得玻璃隔断结构不仅具有照明效果,还进一步增加了玻璃隔断的装饰效果;但是,玻璃隔断内部光源损坏时,必须将整个玻璃隔断进行较大规模的“手术”才能完成内部光源的更换,费时费力、且返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灯光检修设计结构的弧形玻璃隔断系统,该隔断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玻璃隔断中光源损坏后,检修困难、返修成本大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灯光检修设计结构的弧形玻璃隔断系统,包括底座、隔墙板、灯带和顶座,两个所述隔墙板安装在底座与顶座之间形成隔断结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隔墙板为弧形玻璃板,所述底座和顶座上分别安装有一传送轮,对应两个传送轮之间安装有一环形带,此环形带位于两个隔墙板之间,所述灯带安装在此环形带外侧;所述顶座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一个所述隔墙板的顶端与第一顶板连接,另一个所述隔墙板的顶端与第二顶板连接,所述第二顶板的高度低于第一顶板,顶部的所述传送轮安装于第一顶板上,所述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之间形成有一检修间隔,且此检修间隔位于吊顶层上方;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之间安装有一用于封堵检修间隔的挡板,此挡板上开有多个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与环形带对应,且此检修口上活动安装有一检修门。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 上述方案中,两个所述隔墙板均为弧形玻璃板。
[0007]2. 上述方案中,所述传送轮上开有一环形槽,所述环形带嵌于此环形槽中。
[0008]3. 上述方案中,所述环形带为自粘橡胶带。
[0009]4.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在平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5~60cm。
[0010]5.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顶板靠近传送轮一侧侧缘于地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顶板的正投影之间留有间隙。
[0011]6.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顶板上安装有一加固板,此加固板端部位于检修口顶部,且所述检修门顶端通过合页安装在加固板端部。
[0012]7. 上述方案中,所述加固板通过一方通与顶面基层连接。
[00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具有灯光检修设计结构的弧形玻璃隔断系统,其通过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的高度差形成一个检修间隔,为检修人员的提供了操作空间,此时,通过传送轮与环形带安装上灯带,在提供照明、装饰光源的同时,还能方便检修人员拉动环形带,带动环形带上的灯带位移至检修间隔处,实现灯带的便捷式检修,从而降低维护、返修成本。
[0014]2.本专利技术具有灯光检修设计结构的弧形玻璃隔断系统,其通过在检修间隔处封堵挡板,避免灰尘进入玻璃隔断之间,影响玻璃隔断的装饰效果和灯带的照明效果;同时,通过活动安装的检修门方便检修人员打开开设的检修口实现检修操作,并能在检修完毕后关系检修口,保证挡灰效果。
[0015]3.本专利技术具有灯光检修设计结构的弧形玻璃隔断系统,其通过控制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之间的高差,并通过设计第二顶板的投影不予第一顶板重叠,使得检修口处的空间足以供检修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有灯光检修设计结构的弧形玻璃隔断系统的整体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有灯光检修设计结构的弧形玻璃隔断系统的检修口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传送轮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底座;2、隔墙板;3、灯带;4、顶座;41、第一顶板;42、第二顶板;43、挡板;44、加固板;45、方通;5、传送轮;51、环形槽;6、环形带;7、检修间隔;71、检修口;72、检修门;73、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1:一种具有灯光检修设计结构的弧形玻璃隔断系统,参照附图1~3,包括底座1、隔墙板2、灯带3和顶座4,两个所述隔墙板2安装在底座1与顶座4之间形成隔断结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隔墙板2为弧形玻璃板,所述底座1和顶座4上分别安装有一传送轮5,对应两个传送轮5之间安装有一环形带6,此环形带6位于两个隔墙板2之间,所述灯带3安装在此环形带6外侧;所述顶座4包括第一顶板41和第二顶板42,一个所述隔墙板2的顶端与第一顶板41连接,另一个所述隔墙板2的顶端与第二顶板42连接,所述第二顶板42的高度低于第一顶板41,顶部的所述传送轮5安装于第一顶板41上,所述第一顶板41与第二顶板42之间形成有一检修间隔7,且此检修间隔7位于吊顶层上方;所述第一顶板41和第二顶板42之间安装有一用于封堵检修间隔7的挡板43,此挡板43上开有多个检修口71,所述检修口71与环形带6对应,且此检修口71上活动安装有一检修门72。
[0020]两个所述隔墙板2均为弧形玻璃板;所述传送轮5上开有一环形槽51,所述环形带6嵌于此环形槽51中;所述环形带6为自粘橡胶带;所述第一顶板41上安装有一加固板44,此加固板44端部位于检修口71顶部,且所述检修门72顶端通过合页73安装在加固板44端部;所述加固板44通过一方通45与顶面基层连接。
[0021]实施例2:一种具有灯光检修设计结构的弧形玻璃隔断系统,参照附图1~3,包括底座1、隔墙板2、灯带3和顶座4,两个所述隔墙板2安装在底座1与顶座4之间形成隔断结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隔墙板2为弧形玻璃板,所述底座1和顶座4上分别安装有一传送轮5,对应两个传送轮5之间安装有一环形带6,此环形带6位于两个隔墙板2之间,所述灯带3安装在此环形带6外侧;所述顶座4包括第一顶板41和第二顶板42,一个所述隔墙板2的顶端与第一顶板41连接,另一个所述隔墙板2的顶端与第二顶板42连接,所述第二顶板42的高度低于第一顶板41,顶部的所述传送轮5安装于第一顶板41上,所述第一顶板41与第二顶板42之间形成有一检修间隔7,且此检修间隔7位于吊顶层上方;所述第一顶板41和第二顶板42之间安装有一用于封堵检修间隔7的挡板43,此挡板43上开有多个检修口71,所述检修口71与环形带6对应,且此检修口71上活动安装有一检修门72。
[0022]两个所述隔墙板2均为弧形玻璃板;所述传送轮5上开有一环形槽51,所述环形带6嵌于此环形槽51中;所述环形带6为自粘橡胶带;所述第一顶板41和第二顶板42所在平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5~60cm;所述第二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灯光检修设计结构的弧形玻璃隔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隔墙板(2)、灯带(3)和顶座(4),两个所述隔墙板(2)安装在底座(1)与顶座(4)之间形成隔断结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隔墙板(2)为弧形玻璃板,所述底座(1)和顶座(4)上分别安装有一传送轮(5),对应两个传送轮(5)之间安装有一环形带(6),此环形带(6)位于两个隔墙板(2)之间,所述灯带(3)安装在此环形带(6)外侧;所述顶座(4)包括第一顶板(41)和第二顶板(42),一个所述隔墙板(2)的顶端与第一顶板(41)连接,另一个所述隔墙板(2)的顶端与第二顶板(42)连接,所述第二顶板(42)的高度低于第一顶板(41),顶部的所述传送轮(5)安装于第一顶板(41)上,所述第一顶板(41)与第二顶板(42)之间形成有一检修间隔(7),且此检修间隔(7)位于吊顶层上方;所述第一顶板(41)和第二顶板(42)之间安装有一用于封堵检修间隔(7)的挡板(43),此挡板(43)上开有多个检修口(71),所述检修口(71)与环形带(6)对应,且此检修口(71)上活动安装有一检修门(7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灯光检修设计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荣朱志英陈茂华韩路崔健李晓舒斌汤其驰卢锦长辛奕辰周大伟龚勃伟崔荣国颜丙月高攀陈秋荣宗翰卿李林杰陈蕊常亚菲李嘉群黄江峰张倩刘安明沈修利郑强刘治平李敏朱嘉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