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班延误原因自动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4146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航班延误原因自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统计多种地面延误原因,并建立用于判断地面延误原因的自动分析模型;获取因地面原因延误的航班;采集航班相关参数并输入自动分析模型,获取对应的地面延误原因。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航班延误原因自动分析方法,通过算法自动寻找航班延误的环节,并提供航班延误环节的数据依据供用户参考,提高延误原因分析效率。分析效率。分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班延误原因自动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班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航班延误原因自动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根据民航考核规定,当航班晚于计划离港时间一定时间之后起飞就会被认为是起飞延误;而当航班在未在机场规定的过站时间内正常起飞就会被认为是放行延误。当航班延误之后,机场、航司、空管等单位需要对延误航班评定延误原因并上报民航局。
[0003]目前延误原因评定大部分为人工通过会商评定,通过参考多套系统的航班进程保障数据,结合航班放行数据商定最终延误原因。
[0004]目前的延误原因分析方法一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核对商议;另一方面是对于延误原因缺乏定量的分析结果支撑,说服力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航班延误原因自动分析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航班延误原因自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统计多种地面延误原因,并建立用于判断地面延误原因的自动分析模型;
[0008]S2、获取因地面原因延误的航班;
[0009]S3、采集航班相关参数并输入自动分析模型,获取对应的地面延误原因。
[0010]优选的,步骤S1中,针对每一种地面延误原因均设有对应的判断条件,并结合所有判断条件组成自动分析模型。
[0011]优选的,地面延误原因及对应的判断条件至少部分如下表1所示:
[0012][0013]表1中,T0、T1、T2、T3、T4、T5、T6均为预设的时间值,T0≧10min;80≦n<100。
[0014]优选的,步骤S2具体为:
[0015]S21、统计航班相关参数以及受限情况,将延误航班分类为非受限的起飞延误航班、非受限的放行延误航班和受限变非受限延误航班;
[0016]S22、针对三种分类分别判断延误原因是地面原因还是空中原因;
[0017]S23、统计因地面原因延误的航班,包括:因地面原因延误的非受限的起飞延误航班、因地面原因延误的非受限的放行延误航班、以及因地面原因延误的受限变非受限延误航班。
[0018]优选的,步骤S21具体为:
[0019]统计延误航班,并根据延误航班的受限情况,分别统计非受限的延误航班和受限变非受限延误航班;
[0020]根据预设的起飞延误筛查模型和放行延误筛查模型,将非受限的延误航班分类为起飞延误航班和放行延误航班;
[0021]起飞延误筛查模型为:实际起飞时间>标准滑出时长+计划离港时间;
[0022]放行延误筛查模型为:
[0023]针对始发航班:实际起飞时间>标准滑出时长+计划离港时间;
[0024]针对过站航班:
[0025]实际起飞时间>max{实际到达时间+最短过站时间+滑入时长+滑出时长,计划起飞时间+滑出时长}。
[0026]优选的,步骤S22中,判断非受限的放行延误航班的延误原因是地面原因还是空中原因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SA1、获取非受限的放行延误航班作为评估对象,获取评估对象的CTOT;
[0028]SA2、判断CTOT是否变更;
[0029]SA3、是,则判断是否CTOT的每一次变更均满足预设的第一放行延误条件;否,则将评估对象的延误原因归纳为地面原因;是,则将评估对象的延误原因归纳为空中原因;
[0030]第一放行延误条件为:ΔCTOT
i+1
<CTOT
i-VTT-Δt1,Δt1≤5min;其中,CTOT
i
表示经i-1次变更后的CTOT,ΔCTOT
i+1
表示CTOT从CTOT
i
变为CTOT
i+1
的变更时间;
[0031]SA4、如果CTOT没有变更记录,则判断是否满足:CTOT>最晚起飞时间;否,则将评估对象的延误原因归纳为地面原因;是,则将评估对象的延误原因归纳为空中原因。
[0032]优选的,步骤S22中,判断非受限的起飞延误航班的延误原因是地面原因还是空中原因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SB1、获取非受限的起飞延误航班作为评估对象,获取评估对象的CTOT;
[0034]SB2、判断CTOT是否变更;
[0035]SB3、是,则判断是否CTOT的每一次变更均满足预设的第一起飞延误条件;否,则将评估对象的延误原因归纳为地面原因;是,则将评估对象的延误原因归纳为空中原因;
[0036]第一起飞延误条件为:ΔCTOT
i+1
<CTOT
i-VTT-Δt2,Δt2≤5min;其中,CTOT
i
表示经i-1次变更后的CTOT,ΔCTOT
i+1
表示CTOT从CTOT
i
变为CTOT
i+1
的变更时间;
[0037]SB4、如果CTOT没有变更记录,则判断是否满足:CTOT>STD+Δt3,Δt3≤30min;否,则将评估对象的延误原因归纳为地面原因;是,则将评估对象的延误原因归纳为空中原因。
[0038]优选的,步骤S22中,判断受限变非受限延误航班的延误原因是地面原因还是空中
原因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SC1、获取受限变非受限延误航班作为评估对象,检测评估对象是否开始登机;
[0040]SC2、评估对象开始登机时,则判断评估对象是否满足第一受限延误判断模型;是,则判断评估对象的延误原因为地面原因;否,则判断评估对象的延误原因为空中原因;第一受限延误判断模型为:
[0041]开始登机时间<限制取消后的DOBT-标准登机时长-Δt4;Δt4≥15min;
[0042]SC3、评估对象没有开始登机时,则判断评估对象是否满足第二受限延误判断模型;是,则判断评估对象的延误原因为地面原因;否,则判断评估对象的延误原因为空中原因;第二受限延误判断模型为:
[0043]限制取消时间<限制取消后的DOBT-机型标准登机时长-Δt5;Δt5≥15min。
[0044]优选的,针对受限航班,DBOT的计算模型为:
[0045]CTOT-STD≤T7时,DOBT=STD;
[0046]CTOT-STD>T7时,DOBT=CTOT-VTT;
[0047]T7≧30min;
[0048]针对非受限航班,DBOT的计算模型为:
[0049]前站已起飞或实际落地时,DOBT=MAX{STD,实际上轮挡时间+MTTT},当没有实际上轮挡时间时,使用预计上轮挡时间替代实际上轮挡时间。
[0050]一种航班延误原因自动分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51]S100、统计延误航班;
[0052]S200、根据航班相关参数以及受限情况,将延误航班分类为非受限的起飞延误航班、非受限的放行延误航班和受限变非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班延误原因自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统计多种地面延误原因,并建立用于判断地面延误原因的自动分析模型;S2、获取因地面原因延误的航班;S3、采集航班相关参数并输入自动分析模型,获取对应的地面延误原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班延误原因自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针对每一种地面延误原因均设有对应的判断条件,并结合所有判断条件组成自动分析模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班延误原因自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地面延误原因及对应的判断条件至少部分如下表1所示:表1中,T0、T1、T2、T3、T4、T5、T6均为预设的时间值,T0≧10min;80≦n<10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班延误原因自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为:S21、统计航班相关参数以及受限情况,将延误航班分类为非受限的起飞延误航班、非受限的放行延误航班和受限变非受限延误航班;S22、针对三种分类分别判断延误原因是地面原因还是空中原因;S23、统计因地面原因延误的航班,包括:因地面原因延误的非受限的起飞延误航班、因地面原因延误的非受限的放行延误航班、以及因地面原因延误的受限变非受限延误航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航班延误原因自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具体为:统计延误航班,并根据延误航班的受限情况,分别统计非受限的延误航班和受限变非受限延误航班;根据预设的起飞延误筛查模型和放行延误筛查模型,将非受限的延误航班分类为起飞延误航班和放行延误航班;起飞延误筛查模型为:实际起飞时间>标准滑出时长+计划离港时间;放行延误筛查模型为:针对始发航班:实际起飞时间>标准滑出时长+计划离港时间;针对过站航班:实际起飞时间>max{实际到达时间+最短过站时间+滑入时长+滑出时长,计划起飞时
间+滑出时长}。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航班延误原因自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2中,判断非受限的放行延误航班的延误原因是地面原因还是空中原因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A1、获取非受限的放行延误航班作为评估对象,获取评估对象的CTOT;SA2、判断CTOT是否变更;SA3、是,则判断是否CTOT的每一次变更均满足预设的第一放行延误条件;否,则将评估对象的延误原因归纳为地面原因;是,则将评估对象的延误原因归纳为空中原因;第一放行延误条件为:ΔCTOT
i+1
<CTOT
i-VTT-Δt1,Δt1≤5min;其中,CTOT
i
表示经i-1次变更后的CTOT,ΔCTOT
i+1
表示CTOT从CTOT
i
变为CTOT
i+1
的变更时间;SA4、如果CTOT没有变更记录,则判断是否满足:CTOT>最晚起飞时间;否,则将评估对象的延误原因归纳为地面原因;是,则将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明明方海保宣彤郑洪峰
申请(专利权)人:飞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