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流结构的遮蔽罩及车辆授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3897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车辆充电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授流结构的遮蔽罩及车辆授流装置。该授流结构容置在遮蔽罩的容纳腔内,且遮蔽罩上形成有供授流结构的固定端穿过的第一开口以及供授流结构的运动端穿过的第二开口,这样,授流结构既能够通过固定端实现与外界的连接固定,其用于充电的极板可作为运动端穿过第二开口出入容纳腔,以使其能够在需要充电时伸出容纳腔,闲置时容纳在容纳腔内,避免了风雪及腐蚀性气体等对闲置的授流器的破坏,增加了授流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成本。另外,该遮蔽罩与授流结构连接,因此,只需要将授流结构固定即可实现授流结构与遮蔽罩的同时固定,减少了安装步骤,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授流结构的遮蔽罩及车辆授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动车辆充电的
,尤其涉及一种授流结构的遮蔽罩及车辆授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大气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新能源成为研究热点,各行各业引进新能源成为主流趋势。
[0003]新能源车辆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车辆。新能源车辆包括电动车辆,电动车辆利用电池作为动力源,通过电池驱动车辆行驶。
[0004]车辆电池一般通过车辆上的取流器以及充电设备上的授流器接触实现充电,但是充电设备的授流器在闲置时长期暴露于户外,从而会受到雨雪、腐蚀性气体的影响,导致授流器的极板发生腐蚀甚至老化等,缩短授流器的极板的使用寿命,增加授流器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授流器的极板受雨雪及腐蚀性气体的影响而发生腐蚀甚至老化等,从而导致授流器的极板的使用寿命的缩短,授流器的维护成本的增加。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授流结构的遮蔽罩,所述授流结构具有固定端及运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罩适于与所述授流结构连接,所述遮蔽罩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置所述授流结构,所述遮蔽罩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供所述固定端穿出以使所述授流结构与外界连接,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供所述运动端出入所述容纳腔。
[0007]本实施例的授流结构的遮蔽罩,授流结构容置在遮蔽罩的容纳腔内,且遮蔽罩上形成有供授流结构的固定端穿过的第一开口以及供授流结构的运动端穿过的第二开口,这样,授流结构既能够通过固定端实现与外界的连接固定,其用于充电的极板可作为运动端穿过第二开口出入容纳腔,以使其能够在需要充电时伸出容纳腔,闲置时容纳在容纳腔内,避免了风雪及腐蚀性气体等对闲置的授流器的破坏,增加了授流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成本。另外,该遮蔽罩与授流结构连接,因此,在安装时,只需要将授流结构固定即可实现遮蔽罩及授流结构的同时固定,减少了安装步骤,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遮蔽罩还包括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且向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延伸,以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有供所述运动端通过的通道。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限位板及所述第二限位板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板及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板均与多个所述第二开口对应设置,以形成多个所述通道。
[0010]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上,所述遮蔽罩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逐渐增大。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遮蔽罩包括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口形成在第一端,所述第二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二端上,所述第二开口形成在所述第二部件上,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适于与所述授流结构连接。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遮蔽罩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且向所述第一部件延伸,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可拆卸连接。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遮蔽罩还包括配合结构,所述配合结构包括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二端的边缘向内翻折形成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部件靠近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边缘向内翻折形成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抵接配合。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遮蔽罩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且适于与所述授流结构连接。
[0016]另一方面,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授流装置,包括授流结构及上述的遮蔽罩,所述授流结构包括驱动件、固定端、支撑架及运动端,所述运动端及固定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两侧,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遮蔽罩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运动端出入所述第二开口。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授流结构还包括吊耳,所述吊耳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且向外延伸,所述吊耳适于与所述遮蔽罩连接。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授流装置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连接在所述驱动件与运动端之间,所述传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0019]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授流装置,包括授流结构及上述的遮蔽罩,也就是说授流结构与遮蔽罩模块化,这样,遮蔽罩不但保护了授流结构,尤其是授流结构的极板,还简化了车辆授流装置的安装步骤,不必分别将授流结构及遮蔽罩分别固定,因此,不但简化了安装结构,也不需要考虑安装时二者的适配,降低了安装难度,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授流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蔽罩的主视图;
[0022]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0023]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4]图5是图2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5]图6是图2所示的遮蔽罩的第二部件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授流装置的俯视图;
[0027]图8是图1中B-B处的剖面图;
[0028]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授流结构的示意图。
[0029]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30]10、车辆授流装置;
[0031]1、授流结构;11、固定端;111、固定板;112、支架;12、运动端; 13、支撑架;14、传动件;15、链条;151、空腔;16、吊耳;17、电缆线;
[0032]2、遮蔽罩;21、容纳腔;22、第一开口;23、第二开口;231、第一侧开口;232、第二侧开口;24、第一部件;241、第一端;242、第二端;243、连接件;244、第一翻边;25、第二部件;251、第二翻边;26、第一限位板;27、第二限位板;28、第一连接板;29、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4]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授流装置10,包括授流结构1及遮蔽罩2,该授流结构1包括固定端11及运动端12。
[0035]如图1至图5所示,遮蔽罩2适于与授流结构1连接,该遮蔽罩2内形成有容纳腔21,该容纳腔21用于容纳授流结构1,遮蔽罩2上形成有与容纳腔21连通的第一开口22及第二开口23,第一开口22用于供固定端11穿出以使所述授流结构1与外界连接,第二开口23用于供运动端12出入容纳腔2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授流结构的遮蔽罩,所述授流结构具有固定端及运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罩适于与所述授流结构连接,所述遮蔽罩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置所述授流结构,所述遮蔽罩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供所述固定端穿出以使所述授流结构与外界连接,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供所述运动端出入所述容纳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授流结构的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罩还包括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且向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延伸,以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有供所述运动端通过的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授流结构的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限位板及所述第二限位板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板及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板均与多个所述第二开口对应设置,以形成多个所述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授流结构的遮蔽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上,所述遮蔽罩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授流结构的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罩包括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口形成在第一端,所述第二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二端上,所述第二开口形成在所述第二部件上,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适于与所述授流结构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授流结构的遮蔽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道林陈奎宇徐光强李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