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保持轴承的刚性和寿命的同时抑制了转矩的汽车用差动装置和汽车用变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用差动装置(100)的代表性的结构的特征在于,在从环形齿轮(106)侧向驱动轮侧延伸的末端传动轴(120)中的至少环形齿轮(106)侧配置有多列角接触球轴承(轴承130),该多列角接触球轴承(轴承130)具有多列同一滚珠直径且同一节圆直径的滚珠的列。的滚珠的列。的滚珠的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汽车用差动装置和汽车用变速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用差动装置和汽车用变速器。
技术介绍
[0002]差动装置和变速器均是将发动机的旋转运动传递至驱动轮的、对于汽车来讲重要的构成要件。在差动装置和变速器中,多个齿轮与轴复杂地组合,并在各处具有轴承。作为这样的轴承,以往,凭经验大多采用刚性较高的轴承特别是圆锥滚子轴承。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差动装置中,向驱动轮侧延伸的侧齿轮轴6在车辆左侧由圆锥滚子轴承10支承,在车辆右侧由多列斜角接触球轴承(滚动轴承11、21)支承(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将斜角接触球轴承称为角接触球轴承)。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118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对于在差动装置等中经常采用的圆锥滚子轴承,在与球轴承相比的情况下,虽然圆锥滚子轴承的刚性较高,但在转矩较大这点上存在忧虑。若轴承的转矩变小,则还会有助于汽车的燃料效率的提高。然而,从确保刚性的观点出发,差动装置等的轴承广泛使用圆锥滚子轴承。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鉴于这样的课题而提供在保持轴承的刚性和寿命的同时抑制了转矩的汽车用差动装置和汽车用变速器。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常,在欲将圆锥滚子轴承换成其他轴承的情况下,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则关注轴向刚性的确保而容易选择作为多级结构的串联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但是,通过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等的研究可知,在串联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中,为了形成多级结构,需要使一侧的滚珠列的节圆直径大于另一侧的滚珠列的节圆直径,该滚珠列的节圆直径成为决定轴承尺寸的因素,其结果,很可能导致轴承的尺寸增大。另一方面,可知,如果左右列是同一滚珠直径且同一节圆直径的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则与多级结构的情况相比,即使外圈和内圈的尺寸相同,也能够采用较大的直径的滚珠,从而有助于轴承尺寸的缩小、载荷容量的提高。即,若为同一滚珠直径且同一节圆直径的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则虽是球轴承,但也能够确保了高容量、高刚性。
[0011]于是,本技术的汽车用差动装置的代表性结构的特征在于,在从环形齿轮侧向驱动轮侧延伸的末端传动轴(日文:
ファイナル
軸)中的至少环形齿轮侧配置有多列角接触球轴承,该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具有多列同一滚珠直径且同一节圆直径的滚珠的列。
[0012]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采用同一滚珠直径且同一节圆直径的多列角接触球轴承,从而不必改变壳体侧、轴侧的尺寸,能够在维持寿命和刚性的状态下降低转矩而谋求燃料效率的提高。
[0013]对于上述多列角接触球轴承,较佳的是,在将内圈的滚道槽的曲率半径设为Ri、将滚珠的直径设为Bd时,内圈的滚道槽的槽R比,即,Ri/Bd满足0.515≤Ri/Bd。通过满足上述条件,从而在确保刚性的同时使滚道槽与滚珠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而降低转矩,能够有助于车辆的燃料效率的提高。
[0014]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汽车用变速器的代表性结构的特征在于,在与驱动轮相连的末端传动齿轮的轴的两侧配置有多列角接触球轴承,该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具有多列同一滚珠直径且同一节圆直径的滚珠的列。
[0015]与上述汽车用差动装置的技术思想对应的说明也能够适用于该汽车用变速器。因此,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在以往的配置圆锥滚子轴承那样的部位配置同一滚珠直径且同一节圆直径的多列角接触球轴承,从而不必改变壳体侧、轴侧的尺寸,能够在维持寿命和刚性的状态下降低转矩而提高燃料效率。
[0016]对于上述多列角接触球轴承,较佳的是,在将内圈的滚道槽的曲率半径设为Ri、将滚珠的直径设为Bd时,内圈的滚道槽的槽R比,即,Ri/Bd满足0.515≤Ri/Bd。通过满足上述条件,从而在确保刚性的同时使滚道槽与滚珠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而降低转矩,能够有助于车辆的燃料效率的提高。
[0017]技术的效果
[0018]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在保持轴承的刚性和寿命的同时抑制了转矩的汽车用差动装置和汽车用变速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差动装置的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变速器的图。
[0021]图3是将作为实施例的多列角接触球轴承与其他比较例比较的试验结果的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00、差动装置;102、壳体;104、驱动小齿轮;106、环形齿轮;108、小齿轮轴;110、差速器壳;112、差动小齿轮;116、左侧齿轮;118、右侧齿轮;120、左末端传动轴;122、右末端传动轴;130、作为多列角接触球轴承的轴承;132、右轴承;134、内圈;136、外圈;138、140、滚珠;150、变速器;152、输入轴;154、输出轴;156、末端传动齿轮;158、差动轴;160、倒档惰齿轮;162、左轴承;162、右轴承;170、实施例的轴承;10、比较例1的轴承;12、比较例2的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所示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的数值等只不过是为了使技术容易理解的例示,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并不限定本技术。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对于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件,通过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省略重复说明,另外,省略与本技术没有直接关系的要件的图示或说明。
[0025](汽车用差动装置)
[0026]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差动装置(以下称为差动装置100)的图。图1的(a)所示的差动装置100是向驱动轮传递动力并且吸收左右的驱动轮的速度差的装置。差动装置100在壳体102的内侧具备驱动小齿轮104和环形齿轮106。驱动小齿轮104利用传动轴(日文: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
)(省略图示)和小齿轮轴108来接受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而使环形齿轮106旋转。环形齿轮106与差速器壳110成为一体,从而连同差速器壳110一起旋转。该旋转力通过轴(后述的末端传动轴120、122)传递至驱动轮。
[0027]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中央的环形齿轮106侧朝向左右的驱动轮侧延伸的轴称为末端传动轴120、122。末端传动轴120、122是包含与侧齿轮116、118直接连接的侧齿轮轴、与驱动轮直接连接的驱动轴等的轴的总称。
[0028]差动装置100利用轴承130、132来支承末端传动轴120、122。轴承130、132将差速器壳110和末端传动轴120、122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102旋转。其中,作为对末端传动轴120的至少环形齿轮106侧的部分进行支承的轴承130,配置有多列角接触球轴承。以往,从寿命、刚性等观点出发,通常在该部位配置圆锥滚子轴承,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汽车用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汽车用差动装置中,在从环形齿轮侧向驱动轮侧延伸的末端传动轴中的至少该环形齿轮侧配置有多列角接触球轴承,该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具有多列同一滚珠直径且同一节圆直径的滚珠的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在将内圈的滚道槽的曲率半径设为Ri、将所述滚珠的直径设为Bd时,所述内圈的滚道槽的槽R比,即,Ri/Bd满足0.515≤R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尻康浩,河合敏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不二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