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拭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3527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咽拭子,包括吞咽部,所述吞咽部为椭球型,该椭球型长度方向沿y轴设置,所述吞咽部的设有若干相互独立的环形槽体;以及,连接于吞咽部中部的拉拽部,所述拉拽部与所述吞咽部的连接部位与XZ面共面;有益效果是:取样时患者可以直接吞咽,无需保持张嘴动作,降低了取样难度,也降低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和感染风险;使用简单,仅需吞咽保持一定时间,就可直接拉拽出;采用凹槽设计取代外凸设计,提高了取样的舒适度。提高了取样的舒适度。提高了取样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咽拭子


[0001]本技术属于医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咽拭子。

技术介绍

[0002]活检是指活体组织检查,它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消化道疾病诊断时常常需要刮取消化道粘膜进行确诊,而现有的技术一般是通过刮勾刮取样本,然后牵拉出粘膜组织。
[0003]通过普通取样器一般只能取口腔或者较浅部位咽喉的样本,较难再继续深入咽喉后壁。
[0004]一些如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疾病中,如果依然让患者将嘴张大取样,在取样过程中容易对患者造成刺激使其咳嗽,会增加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和感染的风险;并且取样时间短,取样面积小,影响最终样本代表性。
[0005]现有的如CN108784752A中公开的技术,通过设置吞咽式的取样部来进行取样;
[0006]但是该装置较为复杂,使用时还需要进行充气,不适合大规模快速取样,同时,该装置取样部通过设置凸起来进行取样作业,取样拉拽时增加了患者内腔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咽拭子,主要解决了现有取样装置使用不太方便,舒适度相对较低,取样风险较大等问题。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咽拭子,包括吞咽部,
[0010]所述吞咽部为椭球型,该椭球型长度方向沿y轴设置,
[0011]所述吞咽部的设有若干相互独立的环形槽体;
[0012]以及,
[0013]连接于吞咽部中部的拉拽部,
[0014]所述拉拽部与所述吞咽部的连接部位与XZ面共面。
[0015]一种方式,所述吞咽部外壁设有螺旋取样槽,所述取样槽中心轴与吞咽部的Z轴同向设置。
[0016]一种方式,所述拉拽部与所述吞咽部的连接部位与所述螺旋取样槽螺旋中心轴共线。
[0017]一种方式,所述吞咽部长度方向两端设有刷片。
[0018]一种方式,所述拉拽部远离所述吞咽部一端设有抓握部。
[0019]一种方式,所述拉拽部尾端或所述抓握部设有标签部。
[0020]一种方式,所述抓握部为拉环。
[0021]一种方式,所述吞咽部为弹性球体。
[0022]一种方式,所述吞咽部XZ截面为圆形。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取样时患者可以直接吞咽,无需保持张嘴动作,降低了取样难度,也降低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和感染风险;
[0025]2.使用简单,仅需吞咽保持一定时间,就可直接拉拽出;
[0026]3.采用凹槽设计取代外凸设计,提高了取样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吞咽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坐标参数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00吞咽部,101螺旋取样槽,200拉拽部,201环形槽体,202刷片,300抓握部,400标签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33]如图1中所示,咽拭子,包括吞咽部100,
[0034]所述吞咽部100为椭球型,
[0035]一种方式为,所述吞咽部100的XZ截面为圆形。
[0036]具体而言为橄榄球型,该椭球型长度方向沿y轴设置;
[0037]为了便于进行描述,结合图3中所示,以吞咽部100长度延伸方向为y轴设立参考坐标;
[0038]所述吞咽部100的设有若干相互独立的环形槽体201;环形槽体201分布于吞咽部100外侧面;
[0039]当吞咽部100在患者咽部移动时,开设的环形凹槽201能够收集一些咽部的组织,并且设置成内凹型,使得吞咽部100外侧面整体比较顺滑,从而使得吞咽部100移动时不会因为表面凸起,使得咽部被凸起过多的刮伤。
[0040]以及,
[0041]连接于吞咽部100中部的拉拽部200,拉拽部200一种方式设置为柔性绳体。吞咽部100y轴长度大于z轴长度。
[0042]结合图2中所示,所述拉拽部200与所述吞咽部100的连接部位与所述螺旋取样槽101螺旋中心轴共线,不限定为完全重合,只要是上述连接部位在如图2中所示连接部位即可,即连接部位位于螺旋体内侧。
[0043]所述拉拽部200与所述吞咽部100的连接部位与XZ面共面,这种设置方式使得通过拉拽部200向上拉拽吞咽部100时,使得吞咽部100沿着总体上Z轴移动,此时吞咽部200横向的两端能够更好的与咽部接触,从而使得吞咽部200两端更好的挤压咽部内壁。
[0044]所述吞咽部100外壁设有螺旋取样槽101,所述取样槽101中心轴与吞咽部100的Z轴同向设置;当拉拽部200拉拽吞咽部100是,拉拽的方向总体上与螺旋取样槽101中心轴相同。
[0045]所述吞咽部100长度方向两端设有刷片202,刷片202一种方式为取样绵层;刷片202贴附设置在吞咽部100两端,在拉拽吞咽部200时,吞咽部200两端与咽部更好的接触,此时刷片202能够更好的取样。
[0046]所述拉拽部200远离所述吞咽部100一端设有抓握部300。所述抓握部300的一种方式为拉环。
[0047]所述拉拽部200尾端或所述抓握部300设有标签部400,标签部400可以用于记录患者信息编号、取样信息,从而使得整个取样装置能够较为完整的保留。
[0048]所述吞咽部100为弹性球体,能够更好的进行吞咽动作,能够被挤压也降低了患者咽部负担。
[0049]本技术的一种使用方式为:
[0050]首先,抓住抓握部300,然后让患者将吞咽部100吞咽下去,在将吞咽部100往下吞咽时,各凹槽的侧壁剐蹭咽部内壁,从而实现将部分组织卡如凹槽内;
[0051]然后,让吞咽部100在体内停留一定时间,此时随着患者吞咽和呼吸动作刺激内腔软组织动,进一步给吞咽部100附着组织,同时,刷片202也能附着一些组织;
[0052]最后,通过拉拽部200将吞咽部300从口腔向外拉拽,拉拽过程中,环形槽体201进一步收集组织,与此同时,由于螺旋取样槽101各螺旋面类垂直于拉拽方向,从而使得螺旋槽移动时也能较好的刮蹭收集内壁组织,直至吞咽部300被整体拉拽出。
[0053]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方案以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咽拭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吞咽部(100),所述吞咽部(100)为椭球型,该椭球型长度方向沿y轴设置,所述吞咽部(100)的设有若干相互独立的环形槽体(201);以及,连接于吞咽部(100)中部的拉拽部(200),所述拉拽部(200)与所述吞咽部(100)的连接部位与xz面共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咽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吞咽部(100)外壁设有螺旋取样槽(101),所述螺旋取样槽(101)中心轴与吞咽部(100)的Z轴同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咽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拽部(200)与所述吞咽部(100)的连接部位与所述螺旋取样槽(101)螺旋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庚张文竞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