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静结合反推原始油水界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351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静结合反推原始油水界面的方法,包括:1)建立单井或连通井组地质模型;2)确定静态储集体体积;3)确定动态油体积和动态储集体体积;4)判断动静态储集体体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为否则重复步骤1)和2),直至满足预设条件,进入步骤5);5)设置油水界面得到静态油体积;6)判断动静态油体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为否则重复步骤5),确定原始油水界面;7)将方法应用至其他单井或连通井组,得到全区原始油水界面;8)判断全区原始油水界面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为否则重复步骤1)~7),确定全区原始油水界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创新发明专利技术动静结合反推原始油水界面方法,对原始油水界面识别研究提供参考。始油水界面识别研究提供参考。始油水界面识别研究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静结合反推原始油水界面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开发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静结合反推原始油水界面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油藏油水界面的识别研究方法,主要有岩心剖面分析法、动态资料法、测井解释法、试油法、地球化学测定等直接方法,也有地层压力估算法、毛管压力预测法、地震属性分析法、见水时间-产液深度交会法、岩溶残丘地貌法等间接方法。
[0003]由于岩溶缝洞型储层的复杂地质特征,常规的直接法识别油水界面要求对地层测试、取样精度很高,而缝洞型油藏在储层段常常发生放空漏失,导致测井或测试、取样资料缺失或精度降低无法满足要求,无法用常规的方法确定油区的油水关系。例如,塔里木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由于构造变形、翘倾、风化等活动及其复杂,造成了储层古老、埋藏超深、储集空间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裂缝和溶洞既是储集空间,也是重要的流动通道,油水关系错综复杂。油田开发以缝洞单元为基本单元,缝洞单元内具有相对统一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多年来,油田实钻、测井、流体分析及开发特征表明,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油藏存在上百个缝洞单元,不同缝洞单元油水界面高度各不相同,这对生产井见水以及生产调控等方面有较多不利影响,如何准确预测缝洞型储层原始油水界面,这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评价、采取合理的稳油控水开发措施、油气储量估算必不可少,对整个油田的进一步增产、稳产都具有重要意义。且由于该类油藏的特殊性,直接获得油水界面的监测资料进行油水界面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具有很大的难度。间接分析法是对油藏的油水关系模式的简化且受超深埋藏影响地震资料品质降低。用目前的油水界面判识方法识别缝洞型“一洞一藏”特点油藏的原始油水界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静结合反推原始油水界面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静结合反推原始油水界面的方法。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静结合反推原始油水界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建立待测区域单井或连通井组的地质模型;
[0009]2)根据地质模型,确定单井或连通井组的静态储集体体积;
[0010]3)确定单井或连通井组的动态油体积、动态水体积和动态储集体体积;
[0011]4)判断静态储集体体积和动态储集体体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判断为否则调整地质模型,重复步骤1)和步骤2),直至满足预设条件,进入步骤5);
[0012]5)设置油水界面,计算得到处于该油水界面时的静态油体积;
[0013]6)判断静态油体积和动态油体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判断为否则调整油水界面,重复步骤5),直至满足预设条件,确定待测区域单井或连通井组的原始油水界面;
[0014]7)将步骤1)~步骤6)的方法应用至待测区域其他单井或连通井组的原始油水界面的计算,得到待测区域全区的原始油水界面;
[0015]8)判断待测区域全区的原始油水界面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判断为否则重新建立地质模型,重复步骤1)~步骤7),直至满足预设条件,确定待测区域全区的原始油水界面。
[0016]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建立待测区域单井或连通井组的地质模型具体为: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地质建模方法,建立待测区域单井或连通井组的地质模型。
[0017]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确定单井或连通井组的静态储集体体积具体为:采用静态模型三维网格积分法,计算得到单井或连通井组的静态储集体体积。
[0018]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确定单井或连通井组的动态油体积、动态水体积和动态储集体体积具体为:采用动态产量不稳定分析法,计算得到单井或连通井组的动态油体积、动态水体积和动态储集体体积。
[0019]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调整地质模型具体为:通过调整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地质建模方法中的模型参数和算法调整地质模型。
[0020]优选地,步骤8)中所述重新建立地质模型具体为:根据缝洞型油藏地质规律,对不满足预设条件的单井或连通井组重新建立地质模型。
[0021]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动态储集体体积为动态油体积和动态水体积之和。
[0022]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预设条件为步骤2)得到的静态储集体体积和步骤3)得到的动态储集体体积相等。
[0023]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预设条件为步骤5)得到的静态油体积和步骤3)得到的动态油体积相等。
[0024]优选地,步骤8)中所述预设条件为步骤7)得到的待测区域全区的原始油水界面和全区油水界面分布趋势地质规律一致。
[0025]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调整油水界面的设置具体为:
[0026]当步骤5)得到的静态油体积大于步骤3)得到的动态油体积,说明油水界面设置偏低,上调油水界面;
[0027]当步骤5)得到的静态油体积小于步骤3)得到的动态油体积,说明油水界面设置偏高,下调油水界面。
[0028]优选地,所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静结合反推原始油水界面的方法,在确定待测区域全区的原始油水界面后,还包括对待测区域全区的原始油水界面进行验证的步骤。
[0029]优选地,所述对待测区域全区的原始油水界面进行验证,具体包括:
[0030]综合分析油藏酸压认识、完井测试资料分析、生产测井资料认识和开发动态资料认识,得到缝洞储层油水特征;根据该缝洞储层油水特征,对待测区域全区的原始油水界面进行验证,实现多信息认识一致从而指导开发生产。
[003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2]本专利技术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水界面识别方法现状,创新专利技术动静结合反推原始油水界面方法,以对相似油藏的原始油水界面识别研究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4]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静结合反推原始油水界面的方法流程图。
[0035]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初始连通井组地质模型。
[0036]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动静态储集体体积一致的连通井组地质模型。
[0037]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油水界面设定为-5772m时计算的连通井组油体积分布图。
[0038]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油水界面设定为-5830m时计算的连通井组油体积分布图。
[0039]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油水界面设定为-5801.13m时计算的连通井组油体积分布图。
[0040]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调整前的原始油水界面分布图。
[0041]图8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调整后的原始油水界面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了更清楚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静结合反推原始油水界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待测区域单井或连通井组的地质模型;2)根据地质模型,确定单井或连通井组的静态储集体体积;3)确定单井或连通井组的动态油体积、动态水体积和动态储集体体积;4)判断静态储集体体积和动态储集体体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判断为否则调整地质模型,重复步骤1)和步骤2),直至满足预设条件,进入步骤5);5)设置油水界面,计算得到处于该油水界面时的静态油体积;6)判断静态油体积和动态油体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判断为否则调整油水界面,重复步骤5),直至满足预设条件,确定待测区域单井或连通井组的原始油水界面;7)将步骤1)~步骤6)的方法应用至待测区域其他单井或连通井组的原始油水界面的计算,得到待测区域全区的原始油水界面;8)判断待测区域全区的原始油水界面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判断为否则重新建立地质模型,重复步骤1)~步骤7),直至满足预设条件,确定待测区域全区的原始油水界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静结合反推原始油水界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建立待测区域单井或连通井组的地质模型具体为: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地质建模方法,建立待测区域单井或连通井组的地质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静结合反推原始油水界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确定单井或连通井组的静态储集体体积具体为:采用静态模型三维网格积分法,计算得到单井或连通井组的静态储集体体积;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确定单井或连通井组的动态油体积、动态水体积和动态储集体体积具体为:采用动态产量不稳定分析法,计算得到单井或连通井组的动态油体积、动态水体积和动态储集体体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静结合反推原始油水界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调整地质模型具体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晓娟李勇周代余王琦赵宽志张琪张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