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衔接式引流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338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13
新型多衔接式引流袋,包括袋体和袋体上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空心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三管段通过锥形的第二管段连接,所述第三管段直径小于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袋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现有引流袋接口与胸管不适配、更换引流袋时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流袋时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流袋时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多衔接式引流袋


[0001]本技术属于引流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衔接式引流袋。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病人留置胸腔引流管引流积液时,需要将引流袋上的引流管与医生留置的胸管接口连接起来,但是一般胸管接口非常小,无法与病房常用的引流袋紧密连接,目前的方法是用空针管的乳头进行转换后连接,参见图2,将空针管的乳头与胸管接口连接、推进端与引流管连接,该连接不紧密,需要用胶布多次缠绕固定,防止漏液漏气,每日更换引流袋需要多次拆除、缠绕胶布,操作极其不方便。
[0003]目前的引流袋参见图1,其引流管末端接口为锥形,与胸管接口并不适配。
[0004]专利申请号“CN201521002559.4”的“气胸、液气胸专用引流袋”,提供了一种带接口的引流袋,但是该引流袋并未考虑接口适配问题,同时存在密封不严的问题,也需要使用胶布一圈圈缠绕以防止引流管和接口之间脱开,更换引流袋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多衔接式引流袋,可解决现有引流袋接口与胸管不适配、更换引流袋时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7]新型多衔接式引流袋,包括袋体和袋体上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空心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
[0008]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三管段通过锥形的第二管段连接,所述第三管段直径小于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袋体相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三管段为圆柱形。/>[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交界处设置收集斗,所述收集斗底部固定在引流管上、侧壁包围第三管段且与第三管段外壁之间留有间隙。
[0011]优选地,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和收集斗一体成型,均为软质塑料。
[0012]优选地,所述收集斗底部固定胶带,所述胶带上设置覆膜;所述胶带一头固定在收集斗底部、另一头为自由端。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三管段的外径为0-2mm。
[0014]本专利技术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的引流袋包含的圆柱形第三管段,可与胸管接口适配,且收集斗可用于收集漏液,最后通过胶布加固,密封性和便于操作性能均良好。而本技术还包含锥形第二管段,又可以适应其他尺寸的管道。
[0016]本新型引流袋使用面更加广泛,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手工操作次数,更加符合无菌原则;避免工作中胶布反复缠绕,本技术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减少引流管接口不紧密产生漏液漏气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现有的引流袋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现有的引流袋的引流管与胸管接口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引流袋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的A位置局部放大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引流袋的引流管与胸管接口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5的B位置局部放大图。
[0023]附图编号:1-袋体,2-引流管,21-第一管段,22-第二管段,23-第三管段,24-收集斗,3-胶带,4-胸管接口,5-空针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0025]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
[0026]参见各图,新型多衔接式引流袋,包括袋体1和袋体1上的引流管2,所述引流管2包括空心的第一管段21、第二管段22和第三管段23,
[0027]所述第一管段21和第三管段23通过锥形的第二管段22连接,所述第三管段23直径小于第一管段21,所述第一管段21与袋体1相连通。
[00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段21和第三管段23为圆柱形。
[002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段22和第三管段23交界处设置收集斗24,所述收集斗24底部固定在引流管2上、侧壁包围第三管段23且与第三管段23外壁之间留有间隙。
[0030]进一步地,第一管段21、第二管段22、第三管段23和收集斗24一体成型,均为软质塑料。
[0031]进一步地,所述收集斗24底部固定胶带3,所述胶带3上设置覆膜;所述胶带3一头固定在收集斗24底部、另一头为自由端。
[00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管段23的外径为0-2mm。
[0033]使用时,将第三管段23套入胸管接口5内,胸管接口5位于第三管段23和收集斗24侧壁之间的缝隙内,将收集斗24边缘用胶带3粘在胸管接口5上,一方面可以防止胸管接口5和第三管段23分离,另一方面可以密封收集斗24,防止漏液或漏气。
[0034]胸管接口5和第三管段23之间本就是紧密配合的,设置收集斗24及胶带3是为了进一步保障密封性。
[0035]更换引流袋时整体取下更换即可。胶带3为引流袋自带的,且只需少量缠绕即可,操作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多衔接式引流袋,包括袋体(1)和袋体(1)上的引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2)包括空心的第一管段(21)、第二管段(22)和第三管段(23),所述第一管段(21)和第三管段(23)通过锥形的第二管段(22)连接,所述第三管段(23)直径小于第一管段(21),所述第一管段(21)与袋体(1)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衔接式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21)和第三管段(23)为圆柱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衔接式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22)和第三管段(23)交界处设置收集斗(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君田敏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