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建明专利>正文

营养钵装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3364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营养钵装料器,其由盛料桶、控料阀、支架、营养钵托板和脚踏系统组成,盛料桶底部的漏斗口为出料孔,控料阀的两侧滑槽体连接在出料孔底端两侧的壁体上,支撑立杆顶端固定盛料桶壁体上,营养钵托板固定连接在支撑立杆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我们只需要手拿营养钵,拇指推动控料滑板的推手,此时营养钵装料器下端的漏斗口打开,营养钵装料器内部的营养土顺漏斗口流出,刚好将被手带至漏斗口下端的营养钵装满,我们手拿营养钵整齐的摆放在苗床内即可,摆放过程中,手离开了控料滑板的推手,复位弹簧拉动控料滑板复位,阻挡了营养土顺漏斗口流出,如是操作即可轻松完成营养钵的装料过程。成营养钵的装料过程。成营养钵的装料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营养钵装料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小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营养钵装料器。

技术介绍

[0002]营养钵育苗的优点是宜栽培,移栽成活率高,缺点是营养钵装料较为费时费力,现有技术中,大型的营养钵装料设备仅适用于大型育苗基地使用,而对于我国占种植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种植散户来说不大适用。现有技术中小型的营养钵装料设备也或因为场地限制或设计短板等各种原因没有在农户中推广开了。所以,至今大部分农户还采用手抓营养土装营养钵的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只需要手拿营养钵,用拇指推动控料滑板的推手,营养钵装料器内部的营养土顺漏斗口流出,即可将被手带至漏斗口下端的营养钵装满的营养钵装料器。营养钵装料器,其由盛料桶、控料阀、支架、营养钵托板和脚踏系统组成。
[0004]所述盛料桶,其为中空漏斗状空心盛料桶,其上端为添料口,其底部的漏斗口为出料孔,出料孔直径微小于营养钵上口直径。
[0005]所述控料阀,其由两侧滑槽和安装在两侧滑槽内的控料板组成,控料板宽度和出料孔直径对应,控料板前端形状和出料孔前端对应,控料阀的两侧滑槽体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的方法连接在出料孔底端两侧的壁体上;两侧滑槽前端底端设置有复位弹性带挂钩;控料板前端板体底部板体上下垂状设置有推手,推手高度为三至五公分,推手位置距控料板前端板体侧边宽度一拇指;控料板后端板体底部两侧设置有复位弹性带挂钩,复位弹性带后端连接在控料板后端板体底部两侧设置有复位弹性带挂钩上,复位弹性带前端连接在两侧滑槽前端底部设置的挂钩上。
[0006]所述控料阀,其由两侧滑槽和安装在两侧滑槽内的控料板组成,控料板宽度和出料孔直径对应,控料板前端形状和出料孔前端对应,控料阀的两侧滑槽体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的方法连接在出料孔底端两侧的壁体上;两侧滑槽前端底端设置有复位弹性带挂钩;控料板前端板体中间设置有拉索固定孔;控料板后端板体底部两侧设置有复位弹性带挂钩,复位弹性带后端连接在控料板后端板体底部两侧设置有复位弹性带挂钩上,复位弹性带前端连接在两侧滑槽前端底部设置的挂钩上。
[0007]所述支架,其由支撑立杆和连接底环组成,支撑立杆顶端通过螺栓固定盛料桶壁体上,支撑立杆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或焊接的方法连接在圆环状连接底环上。
[0008]所述营养钵托板,其有托板和固定连接杆组成,托板大小以放置营养钵顺手为宜,固定连接杆一端连接在托板上,其另一端通过可调活动扣固定连接在支撑立杆中部,托板上端间距盛料桶底部的出料孔的间距距离和营养钵高度相同。
[0009]所述脚踏系统,其由脚踏板、拉索和滑轮组成,拉索上端连接在控料板后端板体中间的拉索固定孔内,拉索中端部分安装在固定在支撑立杆中上部的滑轮的滑轮槽内,拉索
底端连接支撑立杆底部处的脚踏板上。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营养钵装料器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中控料阀12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图1中控料阀12的仰视图。
[0013]图4是本技术营养钵装料器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图4中控料阀12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技术营养钵装料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营养钵装料器,其由盛料桶1、控料阀12、支架2和营养钵托板22组成,盛料桶1为中空漏斗状空心盛料桶,其上端为添料口,其底部的漏斗口为出料孔,出料孔直径微小于营养钵上口直径;如图2、3所示,控料阀12由两侧滑槽122和安装在两侧滑槽内的控料板121组成,控料板121宽度和出料孔直径对应,控料板121前端形状和出料孔前端对应,如图1所示,控料阀12的两侧滑槽体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的方法连接在出料孔底端两侧的壁体上;如图3所示,两侧滑槽122前端底端设置有复位弹性带挂钩1221;如图2、3所示,控料板121前端板体底部板体上下垂状设置有推手1211,推手1211高度三至五公分为宜,推手1211位置距控料板121前端板体侧边一拇指宽度即可;如图3所示,控料板121后端板体底部两侧设置有复位弹性带挂钩1212,复位弹性带123后端连接在控料板121后端板体底部两侧设置的弹性带挂钩1212上,复位弹性带123前端连接在两侧滑槽122前端底部设置的挂钩1221上;如图1所示,支架2由支撑立杆21和连接底环22组成,支撑立杆21顶端通过螺栓固定盛料桶1壁体上,支撑立杆21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或焊接的方法连接在圆环状连接底环22上;如图1所示,营养钵托板22,其有托板221和固定连接杆222组成,托板221大小以放置营养钵顺手为宜,固定连接杆222一端连接在托板221上,其另一端通过可调活动扣固定连接在支撑立杆21中部,托板221上端间距盛料桶1底部的出料孔的间距距离和营养钵高度相同。
[0016]本技术营养钵装料的实施例2,如图4所示,营养钵装料器,其由盛料桶1、控料阀12、支架2、营养钵托板22和脚踏系统3组成,盛料桶1为中空漏斗状空心盛料桶,其上端为添料口,其底部的漏斗口为出料孔,出料孔直径微小于营养钵上口直径;如图5所示,控料阀12由两侧滑槽122和安装在两侧滑槽内的控料板121组成,控料板121宽度和出料孔直径对应,控料板121前端形状和出料孔前端对应,如图1所示,控料阀12的两侧滑槽体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的方法连接在出料孔底端两侧的壁体上;如图5所示,两侧滑槽122前端底端设置有复位弹性带挂钩1221;如图5所示,控料板121后端板体底部两侧设置有复位弹性带挂钩1212,复位弹性带123后端连接在控料板121后端板体底部两侧设置的弹性带挂钩1212上,复位弹性带123前端连接在两侧滑槽122前端底部设置的挂钩1221上;如图4所示,支架2由支撑立杆21和连接底环22组成,支撑立杆21顶端通过螺栓固定盛料桶1壁体上,支撑立杆21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或焊接的方法连接在圆环状连接底环22上;如图4所示,营养钵托板22,其有托板221和固定连接杆222组成,托板221大小以放置营养钵顺手为宜,固定连接杆222一端连接在托板221上,其另一端通过可调活动扣固定连接在支撑立杆21中部,托板221上
端间距盛料桶1底部的出料孔的间距距离和营养钵高度相同;如图4所示,脚踏系统3由脚踏板32、拉索31和滑轮34组成;如图5、图4所示,拉索31上端连接在控料板121后端板体中间的拉索固定孔33内,拉索31中端部分安装在固定在支撑立杆21中上部的滑轮34的滑轮槽内,拉索31底端连接支撑立杆21底部处的脚踏板上32。
[0017]本技术营养钵装料实施例1在使用时,用铁锨添营养土盛料桶内,由于营养钵一般都是叠加后存放的,所以刚分开的营养钵钵口都呈张开状,我们只需要手拿营养钵,拇指推动控料滑板的推手,此时营养钵装料器下端的漏斗口打开,营养钵装料器内部的营养土顺漏斗口流出,刚好将被手带至漏斗口下端的营养钵装满,营养钵接满料后,我们手拿营养钵整齐的摆放在苗床内即可,这个摆放营养钵过程中,手离开了控料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营养钵装料器,其由盛料桶、控料阀、支架、营养钵托板和脚踏系统组成,盛料桶,为中空漏斗状空心盛料桶,其上端为添料口,其底部的漏斗口为出料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料阀,其由两侧滑槽和安装在两侧滑槽内的控料板组成,控料板宽度和出料孔直径对应,控料板前端形状和出料孔前端对应,控料阀的两侧滑槽体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的方法连接在出料孔底端两侧的壁体上;两侧滑槽前端底端设置有复位弹性带挂钩;控料板前端板体底部板体上下垂状设置有推手;控料板后端板体底部两侧设置有复位弹性带挂钩,复位弹性带后端连接在控料板后端板体底部两侧设置有复位弹性带挂钩上,复位弹性带前端连接在两侧滑槽前端底部设置的挂钩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钵装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料阀的控料板前端板体中间设置有拉索固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钵装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