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温控制的水冷型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326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温控制的水冷型制冷设备,包括机体、压缩机、冷凝器和连接管,所述机体内部设有左箱体,所述左箱体右侧设有右箱体,所述机体背部底侧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右上部设有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位于右箱体背部,所述压缩机左上部设有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位于左箱体背部,所述第二蒸发器下部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下部设有冷凝器,该一种双温控制的水冷型制冷设备,通过启动第二电磁阀,将冷却剂压入第二蒸发器中,通过通过第二蒸发器快速蒸发冷却剂进行冷藏。通过冷凝器将冷却剂进行快速冷却,使左箱体可以进行冷冻,通过连接管将未蒸发的冷却剂回收再利用,增加资料回收利用率。增加资料回收利用率。增加资料回收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温控制的水冷型制冷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具体为一种双温控制的水冷型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人类从很早的时候就已懂得,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食品不容易腐败。公元前2000多年,西亚古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就已开始在坑内堆垒冰块以冷藏肉类。中国在商代(公元前17世纪初一前11世纪)也已懂得用冰块制冷保存食品了。在中世纪,许多国家还出现过把冰块放在特制的水柜或石柜内以保存食品的原始冰箱。直到19世纪50年代,美国还有这种冰箱出售。1910年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的家用冰箱在美国问世。1925年瑞典丽都公司开发了家用吸收式冰箱。192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全封闭式冰箱。1930年采用不同加热方式的空气冷却连续扩散吸收式冰箱投放市场。1931年研制成功新型制冷剂氟利昂。50年代后半期开始生产家用电冰箱,中国从50年代开始生产电冰箱。
[0003]现有的制冷设备在开机之后,无法根据空气中的温度与湿度来调整设备的运转速度,或者是否继续制冷,不够智能化,且比较浪费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温控制的水冷型制冷设备,解决了现有的制冷设备在开机之后,无法根据空气中的温度与湿度来调整设备的运转速度,或者是否继续制冷,不够智能化,且比较浪费电。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温控制的水冷型制冷设备,包括机体、压缩机、冷凝器和连接管,所述机体内部设有左箱体,所述左箱体右侧设有右箱体,所述机体背部底侧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右上部设有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位于右箱体背部,所述压缩机左上部设有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位于左箱体背部,所述第二蒸发器下部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通过毛细管与第二蒸发器相连通,所述过滤器下部设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管道与过滤器相连通,所述冷凝器右侧设有连接管,所述冷凝器通过连接管与压缩机相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通过连接管与压缩机相连通,所述机体表面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螺栓固定在机体表面,所述右箱体内部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左箱体内部设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蒸发器表面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蒸发器表面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机体内表面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左箱体和右箱体贴合,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之间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通过螺栓与机体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机体上部设有机盖,所述机盖下部设有合页,所述机盖通过合页与机体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机盖右上部设有第一指示灯,所述第一指示灯通过导线与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机盖左上部设有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二指示灯通过导线与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温控制的水冷型制冷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一种双温控制的水冷型制冷设备,打开机盖通过左箱体和右箱体内部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感应内部温度和湿度信息,传递信号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启动压缩机运行,将内部的冷却剂压入第一蒸发器中,通过第一蒸发器快速蒸发冷却剂进行冷藏,不需要进行冷藏时,通过第一电磁阀控制冷却剂不进入第一蒸发器中,通过启动第二电磁阀,将冷却剂压入第二蒸发器中,通过通过第二蒸发器快速蒸发冷却剂进行冷藏。通过冷凝器将冷却剂进行快速冷却,使左箱体可以进行冷冻,通过连接管将未蒸发的冷却剂回收再利用,增加资料回收利用率。
[0015](2)、该一种双温控制的水冷型制冷设备,在机体内侧设有保温层,保温层采用高密度硅酸铝棉填充,防止左箱体和右箱体内部温度流失,隔热板起隔热效果,降低左箱体和右箱体之间的温度影响,保证制冷效果稳定,在机体上部设有机盖,机盖内部也采用高密度硅酸铝棉填充,增加制冷设备的保温效果,机盖上部的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在左箱体和右箱体工作时常亮,不工作时则常灭。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机体-1、机盖-2、合页-3、控制器-4、第一指示灯-5、第二指示灯-6、保温层-7、右箱体-8、第一蒸发器-9、左箱体-10、第二蒸发器-11、过滤器-12、冷凝器-13、压缩机-14、第一电磁阀-15、连接管-16、第一温湿度传感器-17、第二温湿度传感器-18、隔热板-19、第二电磁阀-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温控制的水冷型制冷设备,包括机体1、压缩机14、冷凝器13和连接管16,所述机体1内部设有左箱体10,所述左箱体10右侧设有右箱体8,所述机体1背部底侧设有压缩机14,所述压缩机14右上部设有第一蒸发器9,所述第一蒸发器9位于右箱体8背部,所述压缩机14左上部设有第二蒸发器11,所述第二蒸发器11位于左箱体10背部,所述第二蒸发器11下部设有过滤器12,所述过滤器12
通过毛细管与第二蒸发器11相连通,所述过滤器12下部设有冷凝器13,所述冷凝器13通过管道与过滤器12相连通,所述冷凝器13右侧设有连接管16,所述冷凝器13通过连接管16与压缩机14相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9通过连接管16与压缩机14相连通,所述机体1表面设有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通过螺栓固定在机体1表面,所述右箱体8内部第二温湿度传感器18,所述左箱体10内部设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17,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17和第二温湿度传感器18通过导线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
[0022]所述第一蒸发器9表面设有第一电磁阀15,所述第二蒸发器11表面设有第二电磁阀20,所述第一电磁阀15和第二电磁阀20通过导线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通过第一电磁阀15和第二电磁阀20控制压缩机14内部冷却剂的进入,实现控制蒸发器的工作。
[0023]所述机体1内表面设有保温层7,所述保温层7与左箱体10和右箱体8贴合,所述左箱体10和右箱体8之间设有隔热板19,所述隔热板19通过螺栓与机体1固定连接,保温层7采用高密度硅酸铝棉填充,防止左箱体10和右箱体8内部温度流失,隔热板19起隔热效果,降低左箱体10和右箱体8之间的温度影响,保证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温控制的水冷型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压缩机(14)、冷凝器(13)和连接管(16),所述机体(1)内部设有左箱体(10),所述左箱体(10)右侧设有右箱体(8),所述机体(1)背部底侧设有压缩机(14),所述压缩机(14)右上部设有第一蒸发器(9),所述第一蒸发器(9)位于右箱体(8)背部,所述压缩机(14)左上部设有第二蒸发器(11),所述第二蒸发器(11)位于左箱体(10)背部,所述第二蒸发器(11)下部设有过滤器(12),所述过滤器(12)通过毛细管与第二蒸发器(11)相连通,所述过滤器(12)下部设有冷凝器(13),所述冷凝器(13)通过管道与过滤器(12)相连通,所述冷凝器(13)右侧设有连接管(16),所述冷凝器(13)通过连接管(16)与压缩机(14)相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9)通过连接管(16)与压缩机(14)相连通,所述机体(1)表面设有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通过螺栓固定在机体(1)表面,所述右箱体(8)内部第二温湿度传感器(18),所述左箱体(10)内部设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17),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17)和第二温湿度传感器(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雷梁荣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杭瑞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