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电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286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电源车,包括底盘车包括底盘车、车厢总成、机组总成、通风系统和支腿系统,车厢总成包括底架、前围、后围、左侧围、右侧围和顶棚,组装成一正六面体;前围、后围为通用件;底架上设有滑槽,机组总成从车厢总成的后端进入;通风系统的后进风百叶窗和前排风百叶窗为通用件;侧进风百叶窗的外框上开多个槽孔,未安装百叶片的部分安装有调节板;支腿系统的连接架有多层连接孔,油缸安装座可调高度安装在连接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零部件的标准化和系列化设计,使同一款车厢总成能够满足不同功率不同尺寸机组总成的布置,也能满足不同长度电缆绞盘和不同通风量的通风系统的安装,扩大产品的适用范围,提升产品设计的效率。设计的效率。设计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电源车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车
,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电源车。

技术介绍

[0002]电源车广泛用于工业企业、建筑施工、工程抢险、大型集会、影视拍摄、港口码头、邮电通讯、医院、大厦、军工民用等场合,作为理想的照明、动力应急低噪声的流动备用电站。
[0003]现有电源车普遍存在定制项目多、设计周期长、生产困难等现象,已成为电源车行业快速发展制约瓶颈。且目前电源车产品属于定制设计,一个项目通常采用一套设计图纸;整车部件通用性、系列化、标准化程度低,大量的图纸需重复进行绘制;不同设计员具有不同设计风格,无法建立统一的设计标准;存在电源车布置不合理,维修困难等问题。因此,电源车的模块化设计已成为生产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电源车,以解决零部件标准化和系列化问题;解决机组安装通用化问题。
[0005]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模块化电源车,包括底盘车、车厢总成、机组总成、通风系统和支腿系统,所述车厢总成安装在底盘车上,所述机组总成和通风系统安装在所述车厢总成上,所述支腿系统固定在所述底盘车下方;
[0007]所述车厢总成包括底架、前围、后围、左侧围、右侧围和顶棚,所述底架是为框架结构,固定在所述底盘车上,所述前围、后围、左侧围、右侧围和顶棚安装于所述车厢底架的五个对应面上,组装成一正六面体;所述前围、后围为通用件;
[0008]所述机组总成安装在底架上,所述机组总成设有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下方设有底座,所述底架上设有滑槽,所述底座与所述滑槽配合,所述底座从所述车厢总成的后端进入,通过所述滑槽进入所述车厢总成内部;所述滑槽两侧开设有紧固件安装孔;
[0009]所述通风系统包括后进风百叶窗、侧进风百叶窗和前排风百叶窗,所述后进风百叶窗设置在所述后围上部,所述侧进风百叶窗设置在所述左侧围和右侧围上部,所述前排风百叶窗设置在所述前围上部;所述后进风百叶窗和前排风百叶窗为通用件;所述侧进风百叶窗包括外框、百叶片,所述外框上开多个槽孔,所述百叶片从后端安装;所述百叶片数量可调,所述外框上未安装百叶片的部分安装有调节板;
[0010]所述支腿系统包括液压油缸、油缸安装座和连接架,所述连接架有多层连接孔,所述油缸安装座可调高度安装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连接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盘下方。
[0011]优选的,所述前围分成前包边和前围板,所述后围分成后包边和后围板,所述左侧围和右侧围包括侧上包边、左侧板、右侧板和侧下包边,所述车厢总成的8个连接顶点处设有包角,所述前围板、后围板、左侧板、右侧板和顶棚紧贴设置在所述底架的对应面,对应套
上所述前包边、后包边以及两侧的侧上包边和侧下包边。
[0012]优选的,所述车厢总成后部还设有电缆绞盘,所述电缆绞盘与所述机组总成共用所述滑槽进行安装,所述电缆绞盘包括绞盘架和绞盘,所述绞盘为通用件,所述绞盘架底部为与所述滑槽匹配的滑块,上部由多个单个架拼接。
[0013]本技术通过将零部件的标准化和系列化设计,使同一款车厢总成能够满足不同功率不同尺寸机组总成的布置,也能满足不同长度电缆绞盘和不同通风量的通风系统的安装,扩大产品的适用范围,提升产品设计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设计流程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电源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车厢总成示意图。
[0017]图4是车厢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0018]图5是车厢总成顶角的装配示意图。
[0019]图6为车厢前围示意图。
[0020]图7为车厢后围示意图。
[0021]图8为机组总成的安装示意图。
[0022]图9为侧进风百叶窗整体示意图。
[0023]图10为侧进风百叶窗侧视示意图。
[0024]图11为液压支腿示意图。
[0025]图12为支腿系统调节示意图。
[0026]图13为绞盘侧视示意图。
[0027]图14为绞盘俯视示意图。
[0028]图中,1底盘车、2车厢总成、3机组总成、4通风系统、5支腿系统、6电缆绞盘、21车厢底架、22前围、23后围、24左侧围、25右侧围、26顶棚、221前包边、222前围板、231后包边、232后围板、241侧上包边、242左侧板、243右侧板、侧下包边244、27包角、31发电机组、32滑槽、41后进风百叶窗、42侧进风百叶窗、43前排风百叶窗、421外框、422百叶片、423调节板、51液压油缸、52油缸安装座、53连接架、61绞盘架、62绞盘、611滑块、612单个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0]图1~14是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模块化电源车主要包括底盘车1、车厢总成2、机组总成3、通风系统4、支腿系统5和电缆绞盘6。底盘车1上设有控制系统,底盘车1下方设有支腿系统5,控制系统7驱动支腿系统5,将底盘1稳定水平支撑于地面;车厢总成2安装在底盘车1上,机组总成3、电缆绞盘6和通风系统4布置于车厢总成2内,支腿系统5和车厢总成2通过连接螺栓和骑马螺栓紧固在底盘车1上。
[0031]车厢总成2包括车厢底架21、前围22、后围23、左侧围24、右侧围25和顶棚26,车厢底架21是为框架结构,固定在底盘车1上,以车辆前进方向为前,将前围22、后围23、左侧围
24和右侧围25安装于车厢底架21的对应位置,再装上顶棚26即组装成一正六面体,安装方式可以是压合、铆接、焊接或螺纹连接,本实施例采用积木式搭接方法,将前围22分成前包边221和前围板222,后围23分成后包边231和后围板232,左侧围24和右侧围25则包括侧上包边241、左侧板242、右侧板243和侧下包边244,8个连接顶点处设置包角27,将前围板222、后围板232、左侧板242、右侧板243和顶棚26紧贴设置在车厢底架21的对应面外,然后对应套上前包边221、后包边231以及两侧的侧上包边241和侧下包边244,在8个连接顶点处套上包角27,用铆钉快速连接固定,即可完成车厢总成2的组装。
[0032]本实施例根据机组总成3中发电机组31的功率大小,将机组分成4组(也可拓展更多组别),通过计算分析得出4种车型:车型A,车厢长度为L1,所能适应机组总成3的功率区间为为P1~P2;车型B,车厢长度为L2,所能适应机组总成3的功率区间为为P3~P4;依次类推,4组发电机组31对应的车厢长度如表1所示。
[0033]表1
[0034]车型车厢长度m可适应机组功率Kw要求通风量m
³
/min通风系统参数车型AL1P1~P2Q≤Q14A车型BL2P3~P4Q1≤Q≤Q24B车型CL3P5~P6Q2≤Q≤Q34C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电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车、车厢总成、机组总成、通风系统和支腿系统,所述车厢总成安装在底盘车上,所述机组总成和通风系统安装在所述车厢总成上,所述支腿系统固定在所述底盘车下方;所述车厢总成包括底架、前围、后围、左侧围、右侧围和顶棚,所述底架是为框架结构,固定在所述底盘车上,所述前围、后围、左侧围、右侧围和顶棚安装于所述底架的五个对应面上,组装成一正六面体;所述前围、后围为通用件;所述机组总成安装在所述底架上,所述机组总成设有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下方设有底座,所述底架上设有滑槽,所述底座与所述滑槽配合,所述底座从所述车厢总成的后端进入,通过所述滑槽进入所述车厢总成内部;所述滑槽两侧开设有紧固件安装孔;所述通风系统包括后进风百叶窗、侧进风百叶窗和前排风百叶窗,所述后进风百叶窗设置在所述后围上部,所述侧进风百叶窗设置在所述左侧围和右侧围上部,所述前排风百叶窗设置在所述前围上部;所述后进风百叶窗和前排风百叶窗为通用件;所述侧进风百叶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祥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市海德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