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智能密闭卸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26442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卸油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效智能密闭卸油装置,包括软管、快速接头、离心泵及智能控制装置;所述软管一端通过快速接头与罐车密闭连接,另一端与离心泵连接;软管上靠近离心泵的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用于控制离心泵启停的智能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罐车顶部设置有呼吸阀,呼吸阀在非卸油状态时处于常关状态,在卸油过程中处于开合状态,用于平衡罐内外压力,防止油罐抽瘪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卸油过程在全密闭环境和智能控制下实现,杜绝了卸油过程中挥发性气体的散逸,实现了卸油过程零排放,卸油过程的智能化控制,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用工,安全环保、高效、可靠。可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智能密闭卸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卸油
,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效智能密闭卸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卸油方式由卸油罐、卸油台、离心泵等组成,占地面积大,投资高;卸油池敞口,卸油过程不密闭,油气挥发严重,不但污染环境,造成员工的职业危害,还存在火灾、爆炸等安全风险;卸油过程智能化程度低,职工劳动强度大;卸油方式靠原油自身重力卸油,卸油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卸油台坡度大,在雨、雪、冰等自然环境下,卸油车辆难以就位,使用条件苛刻。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在全密闭环境和智能控制下实现卸油过程的高效智能密闭卸油装置很有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智能密闭卸油装置,其卸油过程在全密闭环境和智能控制下实现,改变了卸油方式,由传统的重力卸油变为动力卸油,取消卸油台,显著提高了卸油速度,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用地和投资的效果;卸油过程由敞开变为密闭,解决了卸油过程中挥发性气体的散逸问题,实现了卸油过程零排放。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高效智能密闭卸油装置,包括软管、快速接头、离心泵及智能控制装置;所述软管一端通过快速接头与罐车密闭连接,另一端与离心泵连接;软管上靠近离心泵的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用于控制离心泵启停的智能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罐车顶部设置有呼吸阀,呼吸阀在非卸油状态时处于常关状态,在卸油过程中处于开合状态,用于平衡罐内外压力,防止油罐抽瘪事故的发生。
[0006]进一步的,所述软管分为两部分,即软管a和软管b,软管a和软管b之间通过收油汇管连接;所述收油汇管包括支架、两个弯头和连接油管;所述两个弯头通过连接杆安装在支架上,两个弯头之间安装有连接油管;两个弯头的端部分别与软管a、软管b端部连接;所述软管b的高度高于软管a的高度。通过收油汇管结构的设置,能够降低软管的高度,便于灵活调整与车的高度,有利于卸油操作。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密封控制器,包括动滑轮、钢丝、支架;所述钢丝缠绕在动滑轮上,其端部与软管连接,通过调节钢丝控制软管的高度;支架为伸缩式结构,支架底部通过底座固定在地面上,支架与底座相对转动式连接,从而实现支架左右、上下调整,从而通过支架左右、上下调整控制动滑轮方向,实现吊装线多维度自由调整,软管与卸油罐车卸油接头快速、准确密封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高效智能密闭卸油装置还包括用于罐车定位的车辆限位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软管为PU钢丝软管,便于快速连接,同时具有耐磨性强、内部平滑、可伸缩、高抗张强度和抗撕强度的优点。
[0010]进一步的,所述快速接头采用吊环型快速接头,其子体连接在罐车上,作为卸油口
使用,其母体为不锈钢接管,所述不锈钢管内设置篮式过滤器,用于过滤原油内的杂质;采用不锈钢材质,适应了原油卸油过程耐腐蚀的要求;形成子体与母体密封对接的密封垫片采用耐油复合材料,能实现长期可靠密封。
[0011]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罐车内液位变化造成的压力参数变化,合理设置阈值,通过智能控制装置内的逻辑控制单元来控离心泵的启停。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智能密闭卸油装置,主要用于密闭卸油,卸油过程在全密闭环境和智能控制下实现,杜绝了卸油过程中挥发性气体的散逸,实现了卸油过程零排放,减少了职业危害,避免环境污染,消除火灾、爆炸等安全风险;通过连接密封控制器和集油汇管的协同作用,不仅具有逐级降低软管高度的效果,还便于快速拆装;本技术改变卸油方式,由传统的重力卸油变为动力卸油,取消卸油台,显著提高了卸油速度,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用地和投资的效果;卸油过程的智能化控制,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用工,安全环保、高效、可靠。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快速接头结构放大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篮式过滤器结构放大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图3的仰视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智能控制装置流程图。
[0018]其中,离心泵1、智能控制装置2、压力传感器3、软管4、收油汇管5、连接密封控制器6、快速接头7、车辆限位器8、呼吸阀9、软管a41、软管b42、支架51、弯头52、连接油管53、连接杆54、动滑轮61、钢丝62、支架63、子体71、母体72、篮式过滤器73。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高效智能密闭卸油装置,包括软管4、快速接头7、离心泵1及智能控制装置2;所述软管4一端通过快速接头7与罐车密闭连接,另一端与离心泵1连接;软管4上靠近离心泵1的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3;压力传感器3与用于控制离心泵
1启停的智能控制装置2连接;所述罐车顶部设置有呼吸阀9,呼吸阀9在非卸油状态时处于常关状态,在卸油过程中处于开合状态,用于平衡罐内外压力,防止油罐抽瘪事故的发生。
[0024]本实施例所述软管4分为两部分,即软管a41和软管b42,软管a41和软管b42之间通过收油汇管5连接;所述收油汇管5包括连接架63、两个弯头52和连接油管53;所述两个弯头52通过连接杆54安装在连接架63上,两个弯头52之间安装有连接油管53;两个弯头52的端部分别与软管a41、软管b42端部连接;所述软管b42的高度高于软管a41的高度。通过收油汇管5结构的设置,能够降低软管4的高度,便于灵活调整与车的高度,有利于卸油操作。
[0025]本实施例所述连接密封控制器6,包括动滑轮61、钢丝62、连接架63;所述钢丝62缠绕在动滑轮61上,其端部与软管4连接,通过调节钢丝62控制软管4的高度;连接架63为伸缩式结构,连接架63底部通过底座固定在地面上,连接架63与底座相对转动式连接,从而实现连接架63左右、上下调整,从而通过连接架63左右、上下调整控制动滑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智能密闭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快速接头、连接密封控制器、离心泵及智能控制装置;所述软管一端通过快速接头与罐车密闭连接,另一端与离心泵连接;软管上靠近离心泵的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用于控制离心泵启停的智能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罐车顶部设置有呼吸阀,呼吸阀在非卸油状态时处于常关状态,在卸油过程中处于开合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智能密闭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分为两部分,即软管a和软管b,软管a和软管b之间通过收油汇管连接;所述收油汇管包括支架、两个弯头和连接油管;所述两个弯头通过连接杆安装在支架上,两个弯头之间安装有连接油管;两个弯头的端部分别与软管a、软管b端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智能密闭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b的高度高于软管a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顺华董臣强王其玉尚庆军王勇陶建强潘阳冯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