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多孔分布器的钠碱法脱硫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2354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多孔分布器的钠碱法脱硫塔。它包括脱硫塔本体、除雾器和喷淋层,多孔分布器和脱硫剂再生系统;多孔分布器安装在脱硫塔本体内,多孔分布器位于喷淋层下方、且位于烟气入口上方;烟气入口位于脱硫塔本体侧壁下部;锅炉原烟气与烟气入口连接;有烟气出口设置在脱硫塔本体上端;脱硫剂再生系统包括石灰浆液池、输送泵、脱硫剂再生池、沉淀池、脱硫循环池、循环泵和除渣泵;脱硫剂再生池与脱硫塔本体下端连接;脱硫剂再生池与沉淀池连接;沉淀池分别与除渣泵和脱硫循环池连接;脱硫循环池与喷淋层连接;石灰浆液池与脱硫剂再生池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改善塔内烟气流场分布使其更加均匀化,提高脱硫效率,降低装置能耗的优点。能耗的优点。能耗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多孔分布器的钠碱法脱硫塔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多孔分布器的钠碱法脱硫塔,适用于工业锅炉烟气高效脱硫。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燃烧设备所排放的烟气污染物特别是二氧化硫的治理,一直是环境保护的重点对象。近年来我国众多火电厂和大型自备锅炉化工厂等纷纷按照规定装上了脱硫系统,这使得国家对大气污染的治理获得了极大的成效。现有的脱硫装置中湿法脱硫在整个烟气脱硫行业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有石灰石-石膏法和氨法。对石灰石-石膏脱硫工艺方法初期投资高、占地面积大、系统管理操作复杂、磨损腐蚀现象较为严重,但由于石灰石价格便宜,并易于运输与保存,脱硫效率高,是大型火电厂优先选择的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氨法脱硫工艺方法由于氨的易挥发性,易形成白雾,不仅造成氨损失还造成二次污染;控制产物硫铵的结晶颗粒度较困难。而钠碱法脱硫是运用钠基碱溶液作为脱硫剂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钠碱法脱硫工艺具有吸收能力大,脱硫效率高,系统简洁、占地面积小,设备少,投资低,运行可靠,钠碱溶解度较高,吸收系统不存在结垢、堵塞等优点,特别适用中小型锅炉的烟气脱硫系统。
[0003]传统钠碱法脱硫工艺偏见地认为只能采用空塔设计,采用空塔设计能节省成本,提高处理量,提高工作效率;但烟气进入脱硫塔,会在塔内形成一个涡流区,导致塔内烟气流速不均,部分烟气受到塔壁限制后产生向下的速度,在脱硫塔底部浆池附近形成漩涡,由于底部的回流与浆液接触时间较长会使烟气含水量增加。从而导致烟气温度降低,不仅增加除雾器负担而且容易形成低温腐蚀,对脱硫产生不利影响,大多数企业为了满足脱硫效率,增加喷嘴从而提高喷淋量,但相应的系统耗能也随之增加。
[0004]因此,为了克服采用空塔设计的偏见,避免脱硫塔内部气流不均对脱硫产生不利的影响,增加系统耗能问题,研发一种能避免脱硫塔内部气流不均对脱硫产生不利的影响的新型工业锅炉钠碱法脱硫吸收塔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带多孔分布器的钠碱法脱硫塔,克服传统采用空塔设计的偏见,改善钠碱法脱硫吸收塔内烟气流场分布、使其更加均匀化,提高脱硫效率,降低装置能耗。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多孔分布器的钠碱法脱硫塔,包括脱硫塔本体、除雾器和喷淋层,所述除雾器和喷淋层均位于脱硫塔本体内;所述除雾器位于所述喷淋层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孔分布器和脱硫剂再生系统;所述多孔分布器安装在所述脱硫塔本体内,所述多孔分布器位于所述喷淋层下方、且位于烟气入口上方;
[0007]所述烟气入口位于所述脱硫塔本体侧壁下部;
[0008]锅炉原烟气与所述烟气入口连接;有烟气出口设置在所述脱硫塔本体上端;
[0009]所述脱硫剂再生系统包括石灰浆液池、输送泵、脱硫剂再生池、沉淀池、脱硫循环池、循环泵和除渣泵;
[0010]所述脱硫剂再生池与所述脱硫塔本体下端连接;
[0011]所述脱硫剂再生池与沉淀池连接;
[0012]所述沉淀池分别与除渣泵和脱硫循环池连接;
[0013]所述脱硫循环池通过连通管道与所述喷淋层连接;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连通管道上;
[0014]所述石灰浆液池与所述脱硫剂再生池连接。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通管道包括第一连通管道、第二连通管道、第三连通管道、第四连通管道和第五连通管道;
[0016]所述第一连通管道一端连接在所述脱硫塔本体下端、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脱硫剂再生池上端;
[0017]第二连通管道一端连接在所述石灰浆液池下部、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脱硫剂再生池上部;
[0018]第三连通管道一端连接在所述沉淀池中部、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脱硫循环池上部;
[0019]所述除渣泵通过第四连通管道连接在所述沉淀池下部;
[0020]第五连通管道一端连接在所述脱硫循环池下部、另一端与所述喷淋层连接。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第五连通管道上;
[0022]所述第二连通管道上设有所述输送泵。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淋层有多层。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石灰浆液池、脱硫剂再生池和脱硫循环池上均设有搅拌器。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有出口烟气挡板门设置在烟气出口处。
[00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孔分布器包括薄板和设于所述薄板上的通孔;所述薄板呈U型结构;有加强筋设置在所述薄板侧面上。
[0027]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8](1)本技术采用多孔分布器,改善钠碱法脱硫吸收塔内烟气流场分布、使其更加均匀化,提高脱硫效率,降低装置能耗;
[0029](2)本技术中设置多孔分布器,烟气经过多孔分布器,一方面加强了烟气和吸收液的反应时间,提高脱硫效率,另一方面使烟气均匀通过均布装置,使得烟气得到分布,与上方喷淋层喷淋的吸收液接触更充分,有效的降低了液/气比提高吸收剂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循环浆液泵的流量和能耗;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传统脱硫空塔内部烟气气流不均对脱硫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对脱硫塔本体的腐蚀、且主要依靠增加喷淋量提高脱硫效率,对碱液的用量较大,且能耗较高问题;
[0030](3)本技术适用于工业中小型(中小型是指蒸发量小于75t/h的锅炉)锅炉烟气高效脱硫。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中的喷淋层有多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在多孔分布器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图3的A处旋转放大图。
[0035]图5为图3中的多孔分布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图5的主视图。
[0037]图7为图6的A-A向剖视图。
[0038]图中1-脱硫塔本体,2-除雾器,3-喷淋层,4-多孔分布器,4.1-通孔,5-石灰浆液池,6-输送泵,7-脱硫剂再生池,8-沉淀池,9-脱硫循环池,10-循环泵,11-搅拌器,12-锅炉原烟气,13-除渣泵,14-纯碱装置,15-净烟气,16-烟气入口,17-连通管道,17.1-第一连通管道,17.2-第二连通管道,17.3-第三连通管道,17.4-第四连通管道,17.5-第五连通管道,17.51-喷淋层连通管道,18-烟气出口,19-脱硫废液区,20-出口烟气挡板门,2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技术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40]参阅附图可知:一种带多孔分布器的钠碱法脱硫塔,包括脱硫塔本体1、除雾器2和喷淋层3,所述除雾器2和喷淋层3均位于脱硫塔本体1内部上方;所述除雾器2位于所述喷淋层3上方;还包括多孔分布器4和脱硫剂再生系统19;所述多孔分布器4安装在所述脱硫塔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多孔分布器的钠碱法脱硫塔,包括脱硫塔本体(1)、除雾器(2)和喷淋层(3),所述除雾器(2)和喷淋层(3)均位于脱硫塔本体(1)内;所述除雾器(2)位于所述喷淋层(3)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孔分布器(4)和脱硫剂再生系统(19);所述多孔分布器(4)安装在所述脱硫塔本体(1)内,所述多孔分布器(4)位于所述喷淋层(3)下方、且位于烟气入口(16)上方;所述烟气入口(16)位于所述脱硫塔本体(1)侧壁下部;锅炉原烟气(12)与所述烟气入口(16)连接;有烟气出口(18)设置在所述脱硫塔本体(1)上端;所述脱硫剂再生系统(19)包括石灰浆液池(5)、输送泵(6)、脱硫剂再生池(7)、沉淀池(8)、脱硫循环池(9)、循环泵(10)和除渣泵(13);所述脱硫剂再生池(7)与所述脱硫塔本体(1)下端连接;所述脱硫剂再生池(7)与所述沉淀池(8)连接;所述沉淀池(8)分别与所述除渣泵(13)和所述脱硫循环池(9)连接;所述脱硫循环池(9)通过连通管道(17)与所述喷淋层(3)连接;所述循环泵(10)设置在所述连通管道(17)上;所述石灰浆液池(5)与所述脱硫剂再生池(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多孔分布器的钠碱法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道(17)包括第一连通管道(17.1)、第二连通管道(17.2)、第三连通管道(17.3)、第四连通管道(17.4)和第五连通管道(17.5);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武熊遥黄开进魏云飞李顺莹范江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龙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