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粗仲辛醇连续中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228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粗仲辛醇连续中和装置,包括连续中和塔,连续中和塔的上部连接有碱液进料管,碱液进料管与液碱罐相连通;连续中和塔的下部连接有粗醇原料进料管,粗醇原料进料管与原料罐相连通;连续中和塔的上部设置有粗醇出料管,粗醇出料管与中间罐相连通;中间罐上连通有输料管和第一回料管,所述输料管与成品罐相连通;第一回料管与原料罐相连通;连续中和塔的底部连接有碱液出料管,碱液出料管与分离罐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粗仲辛醇中和过程的连续化,缩短反应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减少中和水洗用水量,减少废水量,有利于环保;可以实现中和碱的循环利用,提高碱水的利用率,减少废碱水的排放量,降低生产成本低。产成本低。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粗仲辛醇连续中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粗仲辛醇连续中和装置,属于化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由蓖麻油生产癸二酸时,仲辛醇是副产品,通过回收得到仲辛醇。仲辛醇不溶于水,能与醇、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对皮肤和粘膜具有一定刺激作用,主要用于生产增塑剂、乳化剂、溶剂和有机合成原料等。
[0003]仲辛醇又称2-辛醇,为高级脂肪仲醇,具有高级脂肪醇的通性。与羧酸反应生成羧酸的仲辛醇酯,例如与邻苯二甲酸酐进行酯化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醇酯,这是聚氯乙烯用增塑剂;与环氧乙烷缩合生成聚氧乙基高级醇,是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途径。
[0004]粗仲辛醇的酸值较高,含有的杂质成分太多,影响其在下游产品中的应用,传统的粗仲辛醇中和水洗采用釜式间歇反应,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5]1、现有中和水洗为间歇式,反应时间长,生产效率低;
[0006]2、设备运行能耗大,生产成本高,且不利于节能,
[0007]3、中和过程中用水量大,产生的废水多,不利于当前的环境要求,
[0008]4、废碱水的排放量大,中和用碱水利用率低。
[0009]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粗仲辛醇连续中和装置,可以实现粗仲辛醇中和过程的连续化,缩短反应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减少中和水洗用水量,减少废水量,有利于环保;可以实现中和碱的循环利用,提高碱水的利用率,减少废碱水的排放量,降低生产成本低。
[0011]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粗仲辛醇连续中和装置,包括连续中和塔,所述连续中和塔的上部连接有碱液进料管,所述碱液进料管与液碱罐相连通;所述连续中和塔的下部连接有粗醇原料进料管,所述粗醇原料进料管与原料罐相连通;所述连续中和塔的上部设置有粗醇出料管,所述粗醇出料管与中间罐相连通;所述中间罐上连通有输料管和第一回料管,所述输料管与成品罐相连通;所述第一回料管与原料罐相连通;所述连续中和塔的底部连接有碱液出料管,所述碱液出料管与分离罐相连通;所述分离罐将从连续中和塔底部排出的中和后的低浓度液碱进行醇碱分离。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续中和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醇产品富集室、填料区、碱水沉降室;所述填料区包括多个填料层。
[0013]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填料层之间设置有液体分布器,所述液体分布器为圆形,所述液体分布器上多个通流孔,所述通流孔为长方形通孔,多个通流孔的长度沿液体分布器的中心向边缘依次减小。
[0014]进一步地,所述分离罐的顶部连通有第二回料管,所述第二回料管与粗醇原料进
料管相连通;所述分离罐的底部连接有碱液回料管,所述碱液回料管与液碱罐相连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填料层的填料为β环填料;最上面填料层的顶面设置有填料盖板,最下面填料层的底面设置有填料支撑板。
[0016]进一步地,所述液碱罐内为中和用碱液;所述碱液进料管上设置有第一进料泵。
[0017]进一步地,所述原料罐内为待中和粗仲辛醇;所述粗醇原料进料管上设置有第二进料泵。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料管上设置有第一回料泵;所述第二回料管上设置有第二回料泵;所述碱液回料管上设置有第三回料泵。
[0019]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盖板和填料支撑板均为圆形板,所述填料盖板和填料支撑板上都均匀分布有若干筛孔,所述筛孔的形状为方形、圆形、菱形或者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0020]进一步地,所述填料区的上部设置有碱液进口,所述碱液进口与碱液进料管相连通;所述填料区的下部设置有原料进口,所述原料进口与粗醇原料进料管连通;所述醇产品富集室上设置有醇产品出口;所述醇产品出口与粗醇出料管相连通;所述碱水沉降室的底部设置有碱液出口,所述碱液出口与碱液出料管相连通。
[0021]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2]1、采用粗仲辛醇连续中和装置,可以降低粗仲辛醇的酸值,采取成品酸值降至0.1mgKOH/g以下,达到生产要求。
[0023]2、采用粗仲辛醇连续中和装置,可以实现中和过程的连续化,缩短反应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由间歇的釜式反应改为连续的塔式反应,连续进料,连续采出。每天中和粗醇量由原来的90吨/天,提高至120吨/天,提高了30%。
[0024]3、采用粗仲辛醇连续中和装置,可以减少中和水洗的用水,减少废水量,中和每吨粗醇产生的废碱水减少30%-40%,有利于当前环保形势。
[0025]4、采用粗仲辛醇连续中和装置,实现中和碱的循环利用,减少废碱水的排放量,提高产品利用率;每吨粗醇节约中和碱15%-20%。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连续中和塔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液体分布器的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连续中和塔,101-塔体,102-填料层,103-填料盖板,104-填料支撑板,105-液体分布器,106-醇产品富集室,107-碱水沉降室,108-碱液进口,109-原料进口,110-碱液出口,111-醇产品出口,112-通流孔,2-中间罐,201-取样检测口,3-成品罐,4-分离罐,401-排液口,5-液碱罐,6-原料罐,7-粗醇原料进料管,8-碱液进料管,9-粗醇出料管,10-碱液出料管,11-第一进料泵,12-第二进料泵,13-输料管,14-第一回料管,15-第一回料泵,16-第二回料管,17-碱液回料管,18-第二回料泵,19-第三回料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3]实施例1一种粗仲辛醇连续中和装置
[003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粗仲辛醇连续中和装置,包括连续中和塔1,连续中和塔1为常温塔,采用常温反应,不需要加热装置。
[0035]所述连续中和塔1的上部连通有碱液进料管8,所述碱液进料管8与液碱罐5相连通,所述液碱罐5内的碱液为2.5%—4.0%的氢氧化钠溶液。
[0036]所述碱液进料管8上设置有第一进料泵11;通过第一进料泵11将液碱罐5内的中和液碱泵入连续中和塔1内。
[0037]所述连续中和塔1的下部连通有粗醇原料进料管7,所述粗醇原料进料管7与原料罐6相连通;所述原料罐6内为待中和粗仲辛醇,其酸值为4—5mgKOH/g;所述粗醇原料进料管7上设置有第二进料泵12。
[0038]所述连续中和塔1的上部设置有粗醇出料管9,所述粗醇出料管9与中间罐2相连通;
[0039]所述中间罐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粗仲辛醇连续中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中和塔(1),所述连续中和塔(1)的上部连接有碱液进料管(8),所述碱液进料管(8)与液碱罐(5)相连通;所述连续中和塔(1)的下部连接有粗醇原料进料管(7),所述粗醇原料进料管(7)与原料罐(6)相连通;所述连续中和塔(1)的上部设置有粗醇出料管(9),所述粗醇出料管(9)与中间罐(2)相连通;所述中间罐(2)上连通有输料管(13)和第一回料管(14),所述输料管(13)与成品罐(3)相连通;所述第一回料管(14)与原料罐(6)相连通;所述连续中和塔(1)的底部连接有碱液出料管(10),所述碱液出料管(10)与分离罐(4)相连通;所述分离罐(4)将从连续中和塔(1)底部排出的中和后的低浓度液碱进行醇碱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粗仲辛醇连续中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中和塔(1)包括塔体(101),所述塔体(10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醇产品富集室(106)、填料区、碱水沉降室(107);所述填料区包括多个填料层(10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粗仲辛醇连续中和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填料层之间设置有液体分布器(105),所述液体分布器(105)为圆形,所述液体分布器(105)上多个通流孔(112),所述通流孔(112)为长方形通孔,多个通流孔(112)的长度沿液体分布器(105)的中心向边缘依次减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粗仲辛醇连续中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罐(4)的顶部连通有第二回料管(16),所述第二回料管(16)与粗醇原料进料管(7)相连通;所述分离罐(4)的底部连接有碱液回料管(17),所述碱液回料管(17)与液碱罐(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国栋李义田张强高祥吉李军刚刘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元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