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客车及轻型客车的前端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2157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型客车及轻型客车的前端模块,其中,轻型客车的前端模块包括一体注塑成型并均为塑料材质的框架、加强件和连接件;框架包括横梁和两个分别设于横梁两端的纵梁,横梁设有用于安装引擎盖锁的锁扣安装点;连接件连接于纵梁远离横梁的一端,加强件和连接件均位于框架的前侧,加强件连接于横梁和连接件之间并与锁扣安装点对应。该前端模块能够降低前端模块的重量,利于实现整车轻量化的目的。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型客车及轻型客车的前端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轻型客车及轻型客车的前端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前端模块FEM(Front End Module)是在保证前大灯、引擎盖锁、冷却系统和前防撞梁等布置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为其提供安装固定支撑。按照前端模块组成材料不同,现有技术中的前端模块,主要包括金属框架和钢塑混合两种设计,使得该前端模块的重量较重,不利于实现整车轻量化的目的。
[0003]而如何降低前端模块的重量,利于实现整车轻量化的目的,是本利于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型客车及轻型客车的前端模块,能够降低前端模块的重量,利于实现整车轻量化的目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轻型客车的前端模块,其包括一体注塑成型并均为塑料材质的框架、加强件和连接件;所述框架包括横梁和两个分别设于所述横梁两端的纵梁,所述横梁设有用于安装引擎盖锁的锁扣安装点;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纵梁远离所述横梁的一端,所述加强件和所述连接件均位于所述框架的前侧,所述加强件连接于所述横梁和所述连接件之间并与所述锁扣安装点对应。
[0006]框架、加强件和连接件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材质,在生产过程中,仅通过一种模具即可生产,从而可简化该前端模块的制作工艺,并且,塑料材质的重量较轻,相较于金属框架和钢塑混合两种现有的情况来说,能够减小该前端模块的重量,利于实现整车的轻量化目标,同时可降低成本。
[0007]具体的,框架包括横梁和两个分别设于横梁两端的纵梁,具体在使用时,该框架类似一个底部具有开口的倒U型结构(在使用状态下,该U型结构的开口向下),横梁设有用于安装引擎盖锁的锁扣安装点,连接件连接于纵梁远离横梁的一端,即该连接件连接于纵梁的下端,加强件连接于横梁和连接件之间,并且该加强件与锁扣安装点对应,从而保证锁扣安装点所在位置的结构强度,同时该加强件的和连接件的设置能够提升该框架的整体结构强度。
[0008]加强件和连接件均位于框架的前侧(是指在使用状态下朝向车头方向的一侧),框架的倒U型结构并成了一个安装空间,纵梁的底端通过过渡支架与车辆纵梁和防撞梁固定,冷却系统安装于安装空间和纵梁之间,具体的,横梁的下端面设有用于安装冷却系统的安装孔,冷却系统位于该安装空间内与安装孔配合,同时,该冷却系统与下方的车辆纵梁固定,加强件和连接件均位于框架的前侧,不会对冷却系统的安装造成影响。
[0009]可选地,所述加强件包括两根间隔并列设置的立柱。
[0010]可选地,所述加强件还设有用于安装导流板和格栅的安装点。
[0011]可选地,还包括充电座安装板,所述充电座安装板可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纵梁和所述加强件之间。
[0012]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呈U型结构,且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纵梁远离所述横梁的一端连接,所述加强件设有折弯,且所述折弯的凹面向后设置。
[0013]可选地,所述横梁、所述纵梁、所述加强件和所述连接件的后侧分别设有加强结构。
[0014]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为交叉设置的加强板。
[0015]可选地,所述框架、所述加强件和所述连接件的材质均为PA6+GF40。
[0016]可选地,所述横梁的上端面还设有用于安装前大灯支架螺栓连接的前大灯安装点。
[0017]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轻型客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前端模块。
[0018]具有如上所述的前端模块的轻型客车,其技术效果与上述前端模块的技术效果类似,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一种轻型客车的前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的侧视图;
[0021]图3是图1的后视图;
[0022]图4是前端模块设有充电座安装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1-4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4]1-框架,11-横梁,12-纵梁,13-锁扣安装点,14-安装空间,15-前大灯安装点;
[0025]2-加强件,21-立柱,22-折弯;
[0026]3-连接件;
[0027]4-加强结构;
[0028]5-充电座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0]请参考图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一种轻型客车的前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后视图;图4是前端模块设有充电座安装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轻型客车及轻型客车的前端模块,其中,轻型客车包括上述前端模块,具体的,如图1-4所示,轻型客车的前端模块包括框架1、加强件2和连接件3,具体的,框架1包括横梁11和两个分别设于横梁11两端的纵梁12,连接件3连接于纵梁12远离横梁11的一端,横梁11设有用于安装引擎盖锁的锁扣安装点13,加强件2和连接件3均位于框架1的前侧,且加强件2连接于横梁11和连接件3之间并与锁扣安装点13对应。
[0032]框架1、加强件2和连接件3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材质,在生产过程中,仅通过一种模具即可生产,从而可简化该前端模块的制作工艺,并且,塑料材质的重量较轻,相较于
金属框架和钢塑混合两种现有的情况来说,能够减小该前端模块的重量,利于实现整车的轻量化目标,同时可降低成本。
[0033]具体的,框架1包括横梁11和两个分别设于横梁11两端的纵梁12,具体在使用时,该框架1类似一个底部具有开口的倒U型结构(在使用状态下,该U型结构的开口向下),横梁11设有用于安装引擎盖锁的锁扣安装点13,连接件3连接于纵梁12远离横梁11的一端,即该连接件3连接于纵梁12的下端,加强件2连接于横梁11和连接件3之间,并且该加强件2与锁扣安装点13对应,从而保证锁扣安装点13所在位置的结构强度,同时该加强件2的和连接件3的设置能够提升该框架1的整体结构强度。
[0034]如图2所示,加强件2和连接件3均位于框架1的前侧(是指在使用状态下朝向车头方向的一侧),框架1的倒U型结构并成了一个安装空间14,纵梁12的底端通过过渡支架(图中未示出)与车辆纵梁和防撞梁固定,冷却系统安装于安装空间14和纵梁之间,具体的,横梁11的下端面设有用于安装冷却系统的安装孔,冷却系统位于该安装空间14内与安装孔配合,同时,该冷却系统与下方的车辆纵梁固定,加强件2和连接件3均位于框架1的前侧,不会对冷却系统的安装造成影响。
[0035]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加强件2包括两根间隔并列设置的立柱21,当然,本实施例中,对于该加强件2的数量和结构并不做限制,如还可将其设置为一根、三根或三根以上立柱21均可,而将其设置为两根立柱21并且并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型客车的前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注塑成型并均为塑料材质的框架(1)、加强件(2)和连接件(3);所述框架(1)包括横梁(11)和两个分别设于所述横梁(11)两端的纵梁(12),所述横梁(11)设有用于安装引擎盖锁的锁扣安装点(13);所述连接件(3)连接于所述纵梁(12)远离所述横梁(11)的一端,所述加强件(2)和所述连接件(3)均位于所述框架(1)的前侧,所述加强件(2)连接于所述横梁(11)和所述连接件(3)之间并与所述锁扣安装点(13)对应;所述加强件包括两根间隔并列设置的立柱(21);还包括充电座安装板(5),所述充电座安装板(5)可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纵梁(12)和所述加强件(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客车的前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还设有用于安装导流板和格栅的安装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轻型客车的前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竺保成姚光平金小红姜进京郁强李忠欣徐婷张彬丁赛华宋桂霖詹民民彭硕方李军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