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96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包括:外框、固定块、第一格栅叶片、第二格栅叶片、驱动电机、主动连杆、第一从动连杆和第二从动连杆,外框采用框架结构,外框上通过固定块安装有第一格栅叶片和第二格栅叶片;外框中段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有主动连杆,主动连杆连接第一格栅叶片和第二格栅叶片;第一格栅叶片上设置有第一从动连杆,第二格栅叶片上设置有第二从动连杆;一方面通过主动连杆带动所有格栅叶片同步旋转,运动一致性、稳定性高,同时分散应力,叶片不易断裂,另一方面采用框架结构和多点支撑,减少格栅叶片在大风阻状态下的形变量,减小叶片的振动,降低噪音。降低噪音。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水平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使用率逐年提高,汽车市场得到了十足的拓广,而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推进,汽车行业的研发力量也空前强大,技术发展迅速。汽车制造涉及多个领域,其制造技术的高低体现着全国工业水平的高低,汽车及其相关配件制造已经成为我国第五大支柱产业。
[0003]现在的用户,更多关注的是汽车的舒适与美观,为了更好的保证车内的空气质量,汽车进气格栅也是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现在的进气格栅,大多采用的是电机直接驱动一片格栅叶片,再通过连杆带动其余叶片翻转,电机的驱动力及扇叶的反作用力都集中在主动扇叶轴上,应力集中,主动扇叶轴容易断。现在的进气格栅电机扭力传递力臂太多,结构相对复杂不稳定。车辆高速行驶风阻较大,对格栅叶片的冲击力较大,叶片变形量加大、振动频率加大,从而叶片断裂风险加大,同时噪声增多。因此本申请就以上问题,对进气格栅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0004]现在的进气格栅,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现在的进气格栅,大多采用的是电机直接驱动一片格栅叶片,再通过连杆带动其余叶片翻转,电机的驱动力及扇叶的反作用力都集中在主动扇叶轴上,应力集中,主动扇叶轴容易断。
[0005]2、现在的进气格栅在车辆高速时,行驶风阻较大,对格栅叶片的冲击力较大,叶片变形量加大、振动频率加大,从而叶片断裂风险加大,同时噪声增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一方面通过主动连杆带动所有格栅叶片同步旋转,运动一致性、稳定性高,同时分散应力,叶片不易断裂,另一方面采用框架结构和多点支撑,减少格栅叶片在大风阻状态下的形变量,减小叶片的振动,降低噪音。
[0007]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包括:外框、固定块、第一格栅叶片、第二格栅叶片、驱动电机、主动连杆、第一从动连杆和第二从动连杆,所述外框采用框架结构,所述外框一端设置有第一格栅叶片,所述第一格栅叶片两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压迫第一格栅叶片,所述外框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格栅叶片,所述第二格栅叶片两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压迫第二格栅叶片;所述第一格栅叶片与第二格栅叶片之间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外框上,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设置有主动连杆,所述主动连杆连接第一格栅叶片,所述主动连杆连接第二格栅叶片;所述第一格栅叶片上设置有第一从动连杆,所述第二格栅叶片上设置有第二从动连杆。
[0008]本技术中所述进气格栅的设置,其通过主动连杆带动所有格栅叶片同步旋
转,运动一致性、稳定性高,同时分散应力,叶片不易断裂。
[0009]本技术中所述进气格栅的设置,采用框架结构和多点支撑,减少格栅叶片在大风阻状态下的形变量,减小叶片的振动,降低噪音。
[0010]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格栅叶片包括叶片主体、连接杆和连动环,所述叶片主体设置有多个,所述叶片主体呈直线排列布置;所述叶片主体两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于外框上,所述连接杆与外框转动接触;所述叶片主体一端设置有连动环,所述连动环设置于连接杆一侧,所述连动环内连接主动连杆。
[0011]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格栅叶片还包括从动连杆安装槽和让位凹槽,所述第一格栅叶片上设置有让位凹槽,所述让位凹槽两侧设置有从动连杆安装槽,所述从动连杆安装槽设置于第一格栅叶片上,所述从动连杆安装槽与第一从动连杆铰接。
[0012]本技术中所述的让位凹槽呈矩形。
[0013]本技术中所述从动连杆的设置,其通过在格栅叶片两端增加从动连杆,格栅叶片旋转轴与驱动点分开,加强了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4]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二格栅叶片结构与第一格栅叶片相同,所述第二格栅叶片与第一格栅叶片对称设置。
[0015]本技术中所述的主动连杆包括驱动电机连接杆、扭矩板、连接板和格栅连接杆,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杆输入端连接设置于驱动电机上,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杆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扭矩板,所述扭矩板输出端连接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扭矩板铰接,所述连接板一侧固定设置有格栅连接杆,所述格栅连接杆设置有多个,所述格栅连接杆与第一格栅叶片配合,所述格栅连接杆与第一格栅叶片铰接,所述格栅连接杆与第二格栅叶片配合,所述格栅连接杆与第二格栅叶片铰接。
[0016]本技术中所述的外框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格栅叶片两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格栅叶片两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固定块覆盖所述安装槽,所述固定块中段通过快拆螺丝固定于外框上。
[0017]本技术中所述的外框的设置,格栅叶片连接杆可快速安装于外框槽内,增加零部件可拆装性。
[0018]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其通过主动连杆带动所有格栅叶片同步旋转,运动一致性、稳定性高,同时分散应力,叶片不易断裂。
[0019]2、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采用框架结构和多点支撑,减少格栅叶片在大风阻状态下的形变量,减小叶片的振动,降低噪音。
[0020]3、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其通过在格栅叶片两端增加从动连杆,格栅叶片旋转轴与驱动点分开,加强了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1]4、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格栅叶片连接杆可快速安装于外框槽内,增加零部件可拆装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格栅叶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第一格栅叶片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主动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主动连杆与格栅叶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外框-1、固定块-2、第一格栅叶片-3、叶片主体-31、连接杆-32、连动环-33、从动连杆安装槽-34、让位凹槽-35、第二格栅叶片-4、驱动电机-5、主动连杆-6、驱动电机连接杆-61、扭矩板-62、连接板-63、格栅连接杆-64、第一从动连杆-7、第二从动连杆-8。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
[0024]实施例1如图1-5所示的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包括:外框1、固定块2、第一格栅叶片3、第二格栅叶片4、驱动电机5、主动连杆6、第一从动连杆7和第二从动连杆8,所述外框1采用框架结构,所述外框1一端设置有第一格栅叶片3,所述第一格栅叶片3两端设置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压迫第一格栅叶片3,所述外框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格栅叶片4,所述第二格栅叶片4两端设置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压迫第二格栅叶片4;所述第一格栅叶片3与第二格栅叶片4之间设置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设置于外框1上,所述驱动电机5输出端连接设置有主动连杆6,所述主动连杆6连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1)、固定块(2)、第一格栅叶片(3)、第二格栅叶片(4)、驱动电机(5)、主动连杆(6)、第一从动连杆(7)和第二从动连杆(8),所述外框(1)采用框架结构,所述外框(1)一端设置有第一格栅叶片(3),所述第一格栅叶片(3)两端设置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压迫第一格栅叶片(3),所述外框(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格栅叶片(4),所述第二格栅叶片(4)两端设置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压迫第二格栅叶片(4);所述第一格栅叶片(3)与第二格栅叶片(4)之间设置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设置于外框(1)上,所述驱动电机(5)输出端连接设置有主动连杆(6),所述主动连杆(6)连接第一格栅叶片(3),所述主动连杆(6)连接第二格栅叶片(4);所述第一格栅叶片(3)上设置有第一从动连杆(7),所述第二格栅叶片(4)上设置有第二从动连杆(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格栅叶片(3)包括叶片主体(31)、连接杆(32)和连动环(33),所述叶片主体(31)设置有多个,所述叶片主体(31)呈直线排列布置;所述叶片主体(31)两端设置有连接杆(32),所述连接杆(32)设置于外框(1)上,所述连接杆(32)与外框(1)转动接触;所述叶片主体(31)一端设置有连动环(33),所述连动环(33)设置于连接杆(32)一侧,所述连动环(33)内连接主动连杆(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格栅叶片(3)还包括从动连杆安装槽(34)和让位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伟楠郑福新田雪刘敦绿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睿昕联合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