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通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71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通阀,包括直通阀本体,所述直通阀本体包括有第一主接阀,所述第一主接阀包括有横阀体、横阀腔、竖阀体、盖体、弹簧、阀芯、固定轴和阀杆,所述第一主接阀左侧设置有第二调整阀,所述第二调整阀包括有第一调整阀体、第一调整腔、第一限位块、上出水接口、下出水接口、左一横腔、右一横腔、第一调整体和第二调整体,所述第二调整阀左侧设置有第三调整阀,所述第三调整阀包括有第二调整阀体、第二调整腔、第二限位块、左二横腔、右二横腔和第二调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合理,能够多方向出水并便于调节出水角度。并便于调节出水角度。并便于调节出水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通阀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直通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直通阀多为一个十字型阀体加一个阀芯以及两端的进出水端头组成,这种结构较为单一,只能单方向的排水,由于其是螺纹连接,在安装龙头后并不能保证龙头出水角度,使用起来非常麻烦,不能满足客户使用需求。
[0003]为此,亟待需要一种直通阀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便于连接且能多方向出水的一种直通阀。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直通阀,包括直通阀本体,所述直通阀本体包括有第一主接阀,所述第一主接阀包括有横阀体、横阀腔、竖阀体、盖体、弹簧、阀芯、固定轴和阀杆,所述第一主接阀左侧设置有第二调整阀,所述第二调整阀包括有第一调整阀体、第一调整腔、第一限位块、上出水接口、下出水接口、左一横腔、右一横腔、第一调整体和第二调整体,所述第二调整阀左侧设置有第三调整阀,所述第三调整阀包括有第二调整阀体、第二调整腔、第二限位块、左二横腔、右二横腔和第三调整体。
[0007]进一步地,所述横阀腔横向设置在横阀体内腔中部,所述竖阀体垂直设置在横阀体上下两端呈十字型设计并与横阀体内部连通,所述竖阀体内部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盖体、弹簧、阀芯和固定轴,所述盖体与竖阀体内部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阀杆外侧并位于盖体和阀芯顶部之间,所述阀杆一端与阀芯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弹簧和盖体并延伸至竖阀体顶部中心上方,所述阀芯中部开设有水槽且位置与横阀腔位置相对应,所述阀芯底端套设在固定轴上并与固定轴转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整阀体内部设置有第一调整腔,且第一调整腔内腔中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左侧顶壁和右侧底壁分别设置有上出水接口和下出水接口,且上出水接口和下出水接口外侧分别设置有左一横腔和右一横腔,所述左一横腔和右一横腔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调整体和第二调整体。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整阀体内部设置有第二调整腔,且第二调整腔内腔中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调整腔左右两侧壁中部分别设置有左二横腔和右二横腔,所述左二横腔内置有第三调整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接阀右侧与外部进水端之间、第一主接阀左侧与第二调整体之间、第一调整体与右二横腔之间以及第三调整体、上出水接口和下出水接口外端均设置有快速接头。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整体、第二调整体和第三调整体内部均设置有孔道,所述横
阀腔、第一调整腔、左一横腔、右一横腔、第一调整体上的孔道、第二调整体上的孔道、第二调整腔、左二横腔、右二横腔和第三调整体上的孔道内部之间连通并形成便于水流通过的流道。
[0012]进一步地,所述左一横腔、右一横腔和左二横腔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调整体、第二调整体和第三调整体相适配的卡槽,所述第一调整体、第二调整体和第三调整体与左一横腔、右一横腔和左二横腔内侧壁之间均设置有密封阻尼圈座,所述第一调整体、第二调整体和第三调整体分别与密封阻尼圈座滑动连接并呈左右运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整体、第二调整体和第三调整体内端均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分别与上出水接口、下出水接口、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相适配。
[0014]本技术有益效果为:
[0015](1)、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构合理,解决了传统直通阀出水方向单一且安装后龙头角度不便调节的问题,满足了客户的使用需求。
[0016](2)、与传统装置相比,本装置设置了第一主接阀、第二调整阀和第三调整阀,通过第一主接阀、第二调整阀和第三调整阀相配合可实现上排水、下排和水平排水,整体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0017](3)、与传统装置相比,本装置设置了快速接头,通过快速接头连接操作方便,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便于调节出水角度及后期维修更换。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种直通阀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中的第一主接阀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的第二调整阀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中的第三调整阀结构示意图。
[0022]图1-4中:1、直通阀本体;2、第一主接阀;21、横阀体;22、横阀腔;23、竖阀体;24、盖体;25、弹簧;26、阀芯;27、固定轴;28、阀杆;3、第二调整阀;31、第一调整阀体;32、第一调整腔;33、第一限位块;34、上出水接口;35、下出水接口;36、左一横腔;37、右一横腔;38、第一调整体;39、第二调整体;4、第三调整阀;41、第二调整阀体;42、第二调整腔;43、第二限位块;44、左二横腔;45、右二横腔;46、第三调整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直通阀,包括直通阀本体1,直通阀本体1包括有第一主接阀2,第一主接阀2包括有横阀体21、横阀腔22、竖阀体23、盖体24、弹簧25、阀芯26、固定轴27和阀杆28,第一主接阀2左侧设置有第二调整阀3,第二调整阀3包括有第一调整阀体31、第一调整腔32、第一限位块33、上出水接口34、下出水接口35、左一横腔36、右一横腔37、第一调整体38和第二调整体39,第二调整阀3左侧设置有第三调整阀4,第三调整阀4包括有第二调整阀体41、第二调整腔42、第二限位块43、左二横腔44、右二横腔45和第三调整体46。
[0025]其中,横阀腔22横向设置在横阀体21内腔中部,竖阀体23垂直设置在横阀体21上
下两端呈十字型设计并与横阀体21内部连通,竖阀体23内部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盖体24、弹簧25、阀芯26和固定轴27,盖体24与竖阀体23内部顶端螺纹连接,弹簧25套设在阀杆28外侧并位于盖体24和阀芯26顶部之间,阀杆28一端与阀芯26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弹簧25和盖体24并延伸至竖阀体23顶部中心上方,阀芯26中部开设有水槽且位置与横阀腔22位置相对应,阀芯26底端套设在固定轴27上并与固定轴27转动连接,第一调整阀体31内部设置有第一调整腔32,且第一调整腔32内腔中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块33,第一限位块33左侧顶壁和右侧底壁分别设置有上出水接口34和下出水接口35,且上出水接口34和下出水接口35外侧分别设置有左一横腔36和右一横腔37,左一横腔36和右一横腔37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调整体38和第二调整体39,第二调整阀体41内部设置有第二调整腔42,且第二调整腔42内腔中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块43,第二调整腔42左右两侧壁中部分别设置有左二横腔44和右二横腔45,左二横腔44内置有第三调整体46,第一主接阀2右侧与外部进水端之间、第一主接阀2左侧与第二调整体39之间、第一调整体38与右二横腔45之间以及第三调整体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通阀,包括直通阀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阀本体(1)包括有第一主接阀(2),所述第一主接阀(2)包括有横阀体(21)、横阀腔(22)、竖阀体(23)、盖体(24)、弹簧(25)、阀芯(26)、固定轴(27)和阀杆(28),所述第一主接阀(2)左侧设置有第二调整阀(3),所述第二调整阀(3)包括有第一调整阀体(31)、第一调整腔(32)、第一限位块(33)、上出水接口(34)、下出水接口(35)、左一横腔(36)、右一横腔(37)、第一调整体(38)和第二调整体(39),所述第二调整阀(3)左侧设置有第三调整阀(4),所述第三调整阀(4)包括有第二调整阀体(41)、第二调整腔(42)、第二限位块(43)、左二横腔(44)、右二横腔(45)和第三调整体(4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阀腔(22)横向设置在横阀体(21)内腔中部,所述竖阀体(23)垂直设置在横阀体(21)上下两端呈十字型设计并与横阀体(21)内部连通,所述竖阀体(23)内部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盖体(24)、弹簧(25)、阀芯(26)和固定轴(27),所述盖体(24)与竖阀体(23)内部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弹簧(25)套设在阀杆(28)外侧并位于盖体(24)和阀芯(26)顶部之间,所述阀杆(28)一端与阀芯(26)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弹簧(25)和盖体(24)并延伸至竖阀体(23)顶部中心上方,所述阀芯(26)中部开设有水槽且位置与横阀腔(22)位置相对应,所述阀芯(26)底端套设在固定轴(27)上并与固定轴(27)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阀体(31)内部设置有第一调整腔(32),且第一调整腔(32)内腔中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块(33),所述第一限位块(33)左侧顶壁和右侧底壁分别设置有上出水接口(34)和下出水接口(35),且上出水接口(34)和下出水接口(35)外侧分别设置有左一横腔(36)和右一横腔(37),所述左一横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曙栋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东盈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