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蓄电池铅带浇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160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蓄电池铅带浇铸装置,包括铸带大轮,能绕自身轴线旋转,且沿外圆周设置有凹槽;铸带小轮,与所述铸带大轮相切设置,同时能绕自身轴线与铸带大轮同步旋转,且轴向宽度不小于所述凹槽宽度;铅液注入件,包括铅液过渡槽以及与所述铅液过渡槽连通的弧形浇铸嘴,所述弧形浇铸嘴伸入到铸带大轮与铸带小轮相切位置,弧形浇铸嘴为与铸带大轮同心的圆弧结构,弧形浇铸嘴的出口宽度不大于所述凹槽宽度;调整架;铅液槽;流铅管,一端与所述铅液槽连通,另一端通向所述铅液过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简单,且连铸与连轧操作同步进行,保证了铅带成型的厚度均匀,与传统重力浇铸板栅相比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能。铸板栅相比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能。铸板栅相比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蓄电池铅带浇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铅蓄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铅蓄电池铅带浇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铅蓄电池板栅作为电子集流体,同时起到固定活性物质的作用,是铅酸蓄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铅酸蓄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多孔的活性物质会渗透硫酸,导致板栅发生腐蚀,影响板栅的循环使用寿命,进而对蓄电池的耐用性造成重要的影响。
[0003]上世纪80年代起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电池生产商都开始使用板栅绿色制造技术,例如:拉网式、冲孔式、连铸连轧等先进板栅制造技术,因为传统的重力浇铸板栅会产生大量的铅烟(铸造温度450℃以上),铅损耗量(铅渣)在15-20%,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但中国绝大多数厂家还都采用重力浇铸板栅的生产技术。
[0004]而采用拉网式、冲压式、连铸连轧等先进板栅制造工艺基本无铅烟排放(工作温度为350℃以下),可以控制铅渣小于3%,设备操作人员的数量降到1/10,生产设备可以完全实现密闭或负压下运行,对环境无污染、对操作者无伤害、实现了板栅制造的清洁生产。
[0005]例如申请号为201210414126.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生产铅带的连铸连轧系统,公开了铅带连铸机置于熔炼炉和保温炉后,入口剪刀布置在铅带连铸机和铅带连轧装置之间,铅带连轧装置的出口侧依次装有清洗装置、纵剪、出口剪刀、导带机、卷取装置,入口剪刀、纵剪和出口剪刀的一侧分别布置有输送皮带,纵剪的下方设有碎边剪,该方案中铅带连铸机和铅带连轧装置独立设置,方案结构复杂,增加了设计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成本投入,此外铅液连铸后到连轧装置时已冷却成型,再进行连轧会存在厚度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铅蓄电池铅带浇铸装置。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铅蓄电池铅带浇铸装置,包括:
[0009]铸带大轮,能绕自身轴线旋转,且沿外圆周设置有凹槽;
[0010]铸带小轮,与所述铸带大轮相切设置,同时能绕自身轴线与铸带大轮同步旋转,且轴向宽度不小于所述凹槽宽度;
[0011]铅液注入件,包括铅液过渡槽以及与所述铅液过渡槽连通的弧形浇铸嘴,所述弧形浇铸嘴伸入到铸带大轮与铸带小轮相切位置,弧形浇铸嘴为与铸带大轮同心的圆弧结构,弧形浇铸嘴的出口宽度不大于所述凹槽宽度;
[0012]调整架,用于承托和固定铅液注入件;
[0013]铅液槽,用于存储铅液并向所述铅液过渡槽提供铅液;
[0014]流铅管,一端与所述铅液槽连通,另一端通向所述铅液过渡槽。
[0015]本技术通过铅液槽向铅液过渡槽不断提供铅液,铅液经弧形浇铸嘴进入铸带大轮的凹槽内,在铸带大轮旋转过程中,铅液不断充满凹槽,快速冷却形成铅带,并且在铸
带小轮的旋转挤压下,保证铅带的厚度,通过上述连铸连轧的制造工艺,能有效制成厚度较薄、机械性能及抗腐蚀性能优良的铅带。
[0016]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深度为8-12mm,可根据需要将凹槽设计成不同尺寸,从而能够得到不同厚度的铅带,选择灵活。
[0017]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横断面为梯形,且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大4-6mm,便于成型铅带的脱离。
[0018]作为优选,所述调整架包括承托部以及设置在承托部两侧端的装夹部,所述装夹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铅液过渡槽的宽度。
[0019]具体设计时,装夹部之间的距离可等于铅液过渡槽的宽度,通过彼此间的摩擦可进行简单的固定。
[0020]作为优选,所述装夹部上设置有相对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配合设置有用于锁紧铅液过渡槽的紧固螺栓。
[0021]当装夹部之间的距离大于铅液过渡槽的宽度时,可通过两侧的紧固螺栓对铅液过渡槽进行固定,从而完成对铅液注入件的固定。
[0022]作为优选,所述流铅管为弯管,铅液出口设计成弯曲角度比常规直角更能避免铅液铅渣的堵塞。
[0023]作为优选,所述流铅管通向铅液过渡槽的一端出口处设置有固定盖板,所述固定盖板与铅液过渡槽的槽口尺寸相匹配,使用过程中,固定盖板刚好将铅液过渡槽盖住,能有效避免铅液溅出,同时保证铅液不易与空气接触而不被氧化。
[0024]作为优选,所述铅液过渡槽远离弧形浇铸嘴一端设置有拉手,工作人员可通过拉手对铅液注入件进行位置调整,防止烫伤。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6]本技术设计简单,且连铸与连轧操作同步进行,保证了铅带成型的厚度均匀,同时可产生细致高密度金属晶粒结构,与传统重力浇铸板栅相比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铅液注入件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铅液注入件俯视示意图;
[0030]图4为图3沿B-B向的剖视图;
[0031]图5为调整架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铅液槽与流铅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如图1所示,一种铅蓄电池铅带浇铸装置,包括铸带大轮1,通过外部电机带动能使其绕自身轴线旋转,铸带大轮1沿外圆周设置有凹槽11,该凹槽11是用于成型铅带的型腔。
[0034]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凹槽11深度设计为8-12mm;更进一步地,凹槽11设计为横断面为梯形的结构,且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大4-6mm,便于成型铅带的脱离。
[0035]与铸带大轮1相切设置有铸带小轮2,通过外部电机带动能使其绕自身轴线并与铸带大轮1进行同步转动,铸带小轮2用于对凹槽11内铅液进行挤压,保证铅带的成型厚度,具体设计时,铸带小轮2的轴向宽度不小于凹槽12的宽度,以对铅液进行全覆盖,从而保证铅带整体厚度一致。
[0036]与铸带大轮1和铸带小轮2相切位置设置有铅液注入件3,用于将铅液注入到铸带大轮1的凹槽11内,具体地,铅液注入件3包括铅液过渡槽31以及与铅液过渡槽31连通的弧形浇铸嘴32,如图2所示,铅液过渡槽31用于铅液的中转以及保证弧形浇铸嘴32内有不断的铅液流出,弧形浇铸嘴32为与铸带大轮1同心的圆弧结构,且弧形浇铸嘴32的出口宽度不大于凹槽11宽度,已便于铅液顺利流入到凹槽11内。
[0037]铅液注入件3固定时,弧形浇铸嘴32伸入到铸带大轮1与铸带小轮2相切位置,该相切位置位于铸带大轮1顶部位置,铸带大轮1与铸带小轮2旋转方向相反,具体地,铸带大轮1朝着远离弧形浇铸嘴32一侧旋转,即逆时针旋转,铸带小轮2顺时针旋转,以保证铅液能从上往下不断成型于凹槽11内。
[0038]铅液注入件3底部还设置有调整架4,调整架4用于对铅液注入件3进行承托与固定,调整架4可固定在外机架上。
[0039]作为一种可选方案,调整架4包括承托部41以及设置在承托部41两侧端的装夹部42,如图3所示,铅液过渡槽31安装在装夹部42之间;更近一步地,装夹部42上设置有相对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蓄电池铅带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铸带大轮,能绕自身轴线旋转,且沿外圆周设置有凹槽;铸带小轮,与所述铸带大轮相切设置,同时能绕自身轴线与铸带大轮同步旋转,且轴向宽度不小于所述凹槽的宽度;铅液注入件,包括铅液过渡槽以及与所述铅液过渡槽连通的弧形浇铸嘴,所述弧形浇铸嘴伸入到铸带大轮与铸带小轮相切位置,弧形浇铸嘴为与铸带大轮同心的圆弧结构,弧形浇铸嘴的出口宽度不大于所述凹槽的宽度;调整架,用于承托和固定铅液注入件;铅液槽,用于存储铅液并向所述铅液过渡槽提供铅液;流铅管,一端与所述铅液槽连通,另一端通向所述铅液过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蓄电池铅带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为8-1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蓄电池铅带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序锋宋文龙欧阳万忠万鹏张旭杨震华汪章杰陆毅刘焯曹龙泉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