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中框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1472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中框的显示装置。所述无中框的显示装置包括由上型材框、两个侧型材框及下型材框围成的支撑框组件,上型材框包括上框本体部、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以围成第一凵型槽,侧型材框包括侧框本体板、第三承载板和第四承载板,以围成第二凵型槽,背板组件用于支撑光学膜片,且上侧边插接并固定于第一凵型槽,左右两侧边分别插接并固定于两个第二凵型槽,下侧边与下型材框连接,显示面板与第一承载板的前表面和第三承载板的前表面连接,保护玻璃和后壳分别支撑于支撑框组件的前后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中框的显示装置整体结构零部件少,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且厚度尺寸更小,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置的轻薄化发展。置的轻薄化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中框的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无中框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平板电脑、电视机等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显示模组和用于支撑显示模组的框架结构,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装置朝着结构更简洁、整体更轻薄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使整个显示装置更轻薄化,除了对显示模组进行改进外,还可以从框架结构进行改进。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安装框架通常包括后壳、背板、中框和外框,光学膜片支撑在背板上,中框支撑在膜片前侧,液晶面板安装在中框上,最后再在中框外部设置前框,保护玻璃和后壳分别安装在外框的前侧和后侧,且为了方便安装,中框通常也由多部分拼装而成。这种显示装置零部件多、结构复杂、安装繁琐,且整体厚度较厚。
[0003]因此,亟需专利技术一种无中框的显示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中框的显示装置,整体结构零部件少,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且显示装置的厚度尺寸更小,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无中框的显示装置,包括:
[0007]上型材框,包括上框本体部及平行相对设置在所述上框本体部下端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以围成第一凵型槽;
[0008]两个侧型材框,所述侧型材框包括侧框本体板和平行相对设置在所述侧框本体板一侧的第三承载板和第四承载板,以围成第二凵型槽;
[0009]下型材框,与所述上型材框、两个所述侧型材框围成支撑框组件;
[0010]背板组件,用于支撑光学膜片,所述背板组件的上侧边插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凵型槽,左右两侧边分别插接并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凵型槽,下侧边与所述下型材框连接;
[0011]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前表面和所述第三承载板的前表面连接;
[0012]保护玻璃和后壳,分别支撑于所述支撑框组件的前后两侧。
[0013]可选地,所述上框本体部的前侧设置第一凸台,所述侧框本体板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前表面和所述第二凸台的前表面共面,以形成第一支撑平面,所述保护玻璃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平面。
[0014]可选地,所述上框本体部的后侧设置第一沉槽,所述侧框本体板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沉槽,所述后壳固定于所述第一沉槽和所述第二沉槽内。
[0015]可选地,所述侧型材框包括:
[0016]直线段,平行于所述背板组件的侧边,所述背板组件的侧边插接于所述第二凵型槽位于所述直线段的部分;
[0017]上折弯段,垂直连接于所述直线段的上端,所述上框本体部的左右两端分别插接
于所述第二凵型槽位于所述上折弯段的部分。
[0018]可选地,所述上框本体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包括朝上设置和朝侧方设置的抵接面,所述上折弯段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抵接于所述限位凹槽。
[0019]可选地,所述侧型材框还包括垂直连接于所述直线段下端的下折弯段,所述下型材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配合凹部,所述配合凹部包括朝下设置和朝侧方设置的抵接面,所述下折弯段抵接于所述配合凹部并与所述背板组件的下侧边连接。
[0020]可选地,所述背板组件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凸部,所述连接凸部与所述下折弯段抵接,所述下折弯段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连接凸部连接。
[0021]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声音采集组件,所述声音采集组件包括与所述上型材框连接的声音处理板,所述声音处理板上设置有声音采集件,所述上型材框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能够连通所述显示装置外部和所述声音采集件。
[0022]可选地,所述声音处理板平行于所述背板组件,所述通孔沿平行于所述背板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声音采集组件还包括嵌设于所述上型材框的嵌设件,所述嵌设件上开设有弯孔,所述弯孔的一端开口与所述通孔连通,另一端开口与所述声音采集件相对设置。
[0023]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图像采集组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嵌设于所述上型材框。
[0024]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
[0025]本专利技术无中框的显示装置,上型材框、下型材框、两个侧型材框围成支撑框组件,支撑框组件通过第一凵型槽和第二凵型槽包覆并支撑背板组件及其上的光学膜片,同时,支撑框组件能支撑保护玻璃和后壳,并通过第一承载板的前侧和第三承载板的前侧支撑显示面板,从而使得整个显示装置不必设置中框,整体结构零部件少,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且显示装置的厚度尺寸更小,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0029]图4是图1中的B-B剖视图;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从后向前看部分结构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0031]图6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从前向后看时部分结构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0032]图7是图5中的C处放大图;
[0033]图8是图5中的D处放大图;
[0034]图9是图6中的E处放大图;
[0035]图10是图6中的F处放大图;
[0036]图1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图像采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
[0038]11-上型材框;111-上框本体部;1111-第一凸台;1112-第一沉槽;1113-限位凹槽;1114-通孔;1115-第一挡边;112-第一承载板;113-第二承载板;114-第一凵型槽;115-安装孔;
[0039]12-下型材框;121-配合凹部;
[0040]13-侧型材框;131-侧框本体板;1311-第二凸台;1312-第二沉槽;1313-第二挡边;132-第三承载板;133-第四承载板;134-第二凵型槽;135-直线段;136-上折弯段;1361-限位凸台;137-下折弯段;
[0041]2-背板组件;21-连接凸部;
[0042]3-光学膜片;
[0043]4-显示面板;
[0044]51-保护玻璃;52-触摸膜材;
[0045]6-后壳;
[0046]71-第一泡棉胶;72-第二泡棉胶;73-第三泡棉胶;
[0047]8-声音采集组件;81-声音处理板;82-声音采集件;83-嵌设件;831-弯孔;
[0048]9-图像采集组件;91-安装板;92-摄像头;93-橡胶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5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中框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型材框(11),包括上框本体部(111)及平行相对设置在所述上框本体部(111)下端的第一承载板(112)和第二承载板(113),以围成第一凵型槽(114);两个侧型材框(13),所述侧型材框(13)包括侧框本体板(131)和平行相对设置在所述侧框本体板(131)一侧的第三承载板(132)和第四承载板(133),以围成第二凵型槽(134);下型材框(12),与所述上型材框(11)、两个所述侧型材框(13)围成支撑框组件;背板组件(2),用于支撑光学膜片(3),所述背板组件(2)的上侧边插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凵型槽(114),左右两侧边分别插接并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凵型槽(134),下侧边与所述下型材框(12)连接;显示面板(4),与所述第一承载板(112)的前表面和所述第三承载板(132)的前表面连接;保护玻璃(51)和后壳(6),分别支撑于所述支撑框组件的前后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中框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本体部(111)的前侧设置第一凸台(1111),所述侧框本体板(131)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凸台(1311),所述第一凸台(1111)的前表面和所述第二凸台(1311)的前表面共面,以形成第一支撑平面,所述保护玻璃(51)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平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中框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本体部(111)的后侧设置第一沉槽(1112),所述侧框本体板(131)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沉槽(1312),所述后壳(6)固定于所述第一沉槽(1112)和所述第二沉槽(1312)内。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无中框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型材框(13)包括:直线段(135),平行于所述背板组件(2)的侧边,所述背板组件(2)的侧边插接于所述第二凵型槽(134)位于所述直线段(135)的部分;上折弯段(136),垂直连接于所述直线段(135)的上端,所述上框本体部(111)的左右两端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二凵型槽(134)位于所述上折弯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龙曹文乐邹宝华孙鑫杨培忠徐法广房志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