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模板支撑组合滑轨桁架支撑格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23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隧道模板支撑组合滑轨桁架支撑格构体系,包括分别设置于隧道宽度方向两侧下部以用于浇筑混凝土的下倒角模板及贴合设置于隧道两侧内壁的侧墙模板,隧道宽度方向两侧上部分别设置上倒角模板,上倒角模板分别通过斜撑杆倾斜支撑,其特征在于:两个侧墙模板之间支撑设置若干组对撑组件,每组所述对撑组件均包括两排相互平行设置的多个顺次连接的第二桁架及位于外端的第二桁架分别连接的第一桁架,第一桁架的支撑于相应的侧墙模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结构合理巧妙,在使用时,通过采用对撑组件能够增大纵向立杆间距;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设置滑移轨道钢结构能够实现对侧墙模板的方便快速移动。道钢结构能够实现对侧墙模板的方便快速移动。道钢结构能够实现对侧墙模板的方便快速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模板支撑组合滑轨桁架支撑格构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隧道施工设备
,涉及一种隧道模板支撑组合滑轨桁架支撑格构体系。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此类隧道的支撑及模板安全要求,同时对隧道的支撑及模板体系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有两种浇筑工艺,一种浇筑工艺为第一步浇筑底板及下倒角

第二步浇筑中隔墙

第三步浇筑侧墙和顶板;第二种浇筑工艺为第一步浇筑底板及下倒角

第二步浇筑侧墙和顶板。
[0003]传统钢管满堂支撑体系:采用钢管扣件满堂支撑的隧道项目钢管间距很密,隧道侧墙支撑钢管间距为400mm
×
600mm、隧道顶板支架间距为600mm
×
600mm在搭设钢管支撑架时工人施工操作较为困难,安全性很难保障,搭设成本较高,侧墙拆模时无法移动到下一标段使用需要投入大量的材料周转。现有的隧道钢管扣件满堂模板支撑架功能相对单一,灵活性较差,并且在架体安拆的过程中需要多次搭接及拆卸,就造成过多的人工需求,无形增加人工成本,搬运不便等缺点,在浇筑时钢管扣件满堂撑容易出现模板炸模及安全事故,是当下市场存在的通病亟待解决。为此需要对隧道模板支撑体系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隧道模板支撑组合滑轨桁架支撑格构体系,该支撑格构体系在使用时,能够实现对外墙模板、桁架体系、单支撑进行方便快捷移位操作。
[0005]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模板支撑组合滑轨桁架支撑格构体系,包括分别设置于隧道宽度方向两侧下部以用于浇筑混凝土的下倒角模板及贴合设置于隧道两侧内壁的侧墙模板,隧道宽度方向两侧上部分别设置上倒角模板,上倒角模板分别通过斜撑杆倾斜支撑,其特征在于:两个侧墙模板之间支撑设置若干组对撑组件,每组所述对撑组件均包括多个顺次连接的第二桁架及位于外端的第二桁架分别连接的第一桁架,第一桁架的支撑于相应的侧墙模板上;隧道内部由立杆、横杆构成格构框架,对撑组件设置于横杆上,侧墙模板还通过单支撑倾斜支撑;靠近侧墙模板的一排立杆的上部固定连接三角架,三角架的下端固定滑移轨道钢,滑移轨道钢配合连接滑移滚轮,滑移滚轮的下端吊设手拉葫芦,手拉葫芦用于实现工作时对侧墙模板及单支撑的移位。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沿隧道长度方向相邻两个立杆的间距为1200mm。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沿隧道高度方向相邻两个对撑组件的间距为1500mm。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支撑包括中部支撑管体,中部支撑管体的轴向两端分别螺纹连接调节杆,调节杆的轴向外端分别设置定位孔,定位孔与侧墙模板背楞上设置的限位孔对齐配合,以实现对单支撑的支撑角度调节。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桁架、第二桁架分别设置有盘扣,第一桁架、第二桁架相互连接的端部错位设置连接套筒,以实现第一桁架与第二桁架及相邻两个第二桁架的对接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产品结构合理巧妙,在使用时,通过采用对撑组件能够增大纵向立杆间距;同时,本专利技术产品设置滑移轨道钢结构能够实现对侧墙模板的方便快速移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对应于两孔隧道的中隔墙模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下倒角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中隔墙模板的主视图。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中隔墙模板的仰视图。
[001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中隔墙模板的右视图。
[0017]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三角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单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侧墙模板的主视图。
[0020]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侧墙模板的仰视图。
[0021]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侧墙模板的右视图。
[0022]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上倒角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桁架的主视图。
[0024]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桁架的主视图。
[0025]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滑移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手拉葫芦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7为本专利技术沿隧道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9]图1~16中,包括下倒角模板1、中隔墙模板2、滑移轨道钢3、滑移滚轮4、手拉葫芦5、三角架6、单支撑7、中部支撑管体7-1、调节杆7-2、定位孔7-3、侧墙模板8、上倒角模板9、第一桁架10、第二桁架11、立杆12、斜撑杆13、套筒14、横杆15等。
[0030]如图1~16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隧道模板支撑组合滑轨桁架支撑格构体系,包括分别设置于隧道宽度方向两侧下部以用于浇筑混凝土的下倒角模板1及贴合设置于隧道两侧内壁的侧墙模板8,隧道宽度方向两侧上部分别设置上倒角模板9,上倒角模板9分别通过斜撑杆13倾斜支撑。
[0031]两个侧墙模板8之间支撑设置若干组对撑组件,每组所述对撑组件均包括多个顺次连接的第二桁架11及位于外端的第二桁架11分别连接的第一桁架10,第一桁架10的支撑于相应的侧墙模板8上。
[0032]在隧道内部通过立杆12与横杆15构成格构框架,对撑组件设置于横杆15上,由横
杆15实现支撑,侧墙模板8还通过单支撑7倾斜支撑。为了适应于不同隧道的倒角,单支撑7的支撑角度可调,单支撑7包括中部支撑管体7-1,中部支撑管体7-1的轴向两端分别螺纹连接调节杆7-2,调节杆7-2的轴向外端分别设置定位孔7-3,定位孔7-3与侧墙模板8背楞上设置的限位孔对齐配合,以实现对单支撑7的支撑角度调节。
[0033]如图7所示,靠近侧墙模板8的一排立杆的上部固定连接连接三角架6,在具体实践中,立杆上部通过八角盘与三角架6固定连接。三角架6的下端固定滑移轨道钢3,滑移轨道钢3配合连接滑移滚轮4,滑移滚轮4的下端吊设手拉葫芦5,手拉葫芦5用于实现工作时对侧墙模板8及单支撑7的移位。三角架6的上部直角端通过插销与立杆12上部固定的盘扣对齐连接。
[0034]在隧道内,竖直方向相邻两个对撑组件的间距设置为1500mm;在隧道内,沿隧道长度方向,相邻两个对撑组件的间距为1200mm。
[0035]如图13、14所示,第一桁架10、第二桁架11分别设置有盘扣,第一桁架10、第二桁架11相互连接的端部错位设置连接套筒14,以实现第一桁架10、第二桁架11的对接连接,构成对撑组件。
[0036]如图15所示,滑移滚轮4包括滚轮架,滚轮架上安装两各滚轮,滑移滚轮4通过两个滚轮支撑于滑移轨道钢3上,手拉葫芦5悬吊于滑移滚轮4下部。
[0037]图1为本专利技术对应于两孔隧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对应于两孔隧道的中隔墙模板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模板支撑组合滑轨桁架支撑格构体系,包括分别设置于隧道宽度方向两侧下部以用于浇筑混凝土的下倒角模板(1)及贴合设置于隧道两侧内壁的侧墙模板(8),隧道宽度方向两侧上部分别设置上倒角模板(9),上倒角模板(9)分别通过斜撑杆(13)倾斜支撑,其特征在于:两个侧墙模板(8)之间支撑设置若干组对撑组件,每组所述对撑组件均包括多个顺次连接的第二桁架(11)及位于外端的第二桁架(11)分别连接的第一桁架(10),第一桁架(10)的支撑于相应的侧墙模板(8)上;隧道内部由立杆(12)、横杆(15)构成格构框架,对撑组件设置于横杆(15)上,侧墙模板(8)还通过单支撑(7)倾斜支撑;靠近侧墙模板(8)的一排立杆的上部固定连接三角架(6),三角架(6)的下端固定滑移轨道钢(3),滑移轨道钢(3)配合连接滑移滚轮(4),滑移滚轮(4)的下端吊设手拉葫芦(5),手拉葫芦(5)用于实现工作时对侧墙模板(8)及单支撑(7)的移位。2.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新华温科姚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速捷模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