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伟伟专利>正文

大电流电缆、充电电缆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092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3
一种大电流电缆、充电电缆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充电电缆组件用于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大电流电缆包括至少两根线芯,每一线芯包括导体,导体由多根毛细热管组合而成,毛细热管呈管状,毛细热管的两端密封使其内部形成空腔,空腔内部设有液体工质,毛细热管包括整体加热段和冷凝段,整体加热段用于吸收热量以将液体工质转化为气态工质,冷凝段用于散发热量以将气态工质转化为液体工质,冷凝段与整体加热段相通连接且位于整体加热段的一端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大电流电缆能改善充电电缆的载流能力、散热能力、轻便性,相比液冷充电电缆大大降低了系统复杂性和成本。低了系统复杂性和成本。低了系统复杂性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电流电缆、充电电缆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电流电缆、充电电缆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普通的大电流软电缆,多由多根细铜丝或铝丝,经过多次缠绕形成电导体,在导体外部再包覆绝缘保护层,在两端的电连接位置,把电缆金属丝芯线压接/焊接在特定的连接端子或接插端子上。这种电缆的导体截面积要随着电流能力的提升更加快速地增大,导致需要通过大电流的电缆过于粗大,不仅成本高,而且体积大、重量重、难以弯曲,不适合用于需要单人操作的电动汽车充电用途。
[0003]由于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电流迅速加大,过去的单纯导体芯电缆已经无法满足导电、散热和温升要求,于是又出现了液冷电缆,就是在在普通电力电缆内设置往复的液冷通道,利用通道内流动的液体带走电流通过电缆时产生的热量。虽然这种方式解决了散热问题,从而可以减小导体的截面积,但是增加的来回两条液冷管也要占用不少尺寸、重量,液体与导体的绝缘也成问题,还必须有一套液体主动循环系统和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里去的散热件,进一步提高了成本,并且接头部分很容易出现液体泄漏导致绝缘和漏电问题。
[0004]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电缆散热问题以及提高电缆的载流能力、轻便性、廉价性、可靠性及安全性能的大电流电缆、充电电缆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大电流电缆,所述大电流电缆包括至少两根线芯,每一所述线芯包括导体,所述导体由多根毛细热管组合而成,所述毛细热管呈管状,所述毛细热管的两端密封使其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有液体工质,所述毛细热管包括整体加热段和冷凝段,所述整体加热段用于吸收热量以将所述液体工质转化为气态工质,所述冷凝段用于散发热量以将所述气态工质转化为所述液体工质,所述冷凝段与所述整体加热段相通连接且位于所述整体加热段的一端处。
[0007]进一步地,所述毛细热管内壁设有多个凸起筋,所述凸起筋用以增大热交换面积以及通过毛细原理输运所述液体工质,每两个所述凸起筋之间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有利于使所述冷凝段的所述液体工质回流至所述加热段。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体中部由多根所述毛细热管平行或互相交错编织而成,所述毛细热管的两端密封形成实心部分,所述导体两端部分别由多根所述毛细热管两端的实心部分互相并列平行设置而成。
[000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充电电缆组件,用于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所述充电电缆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大电流电缆,所述大电流电缆位于充电枪及充电桩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
所述充电枪和所述充电桩电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毛细热管的所述冷凝段靠近所述充电桩而设置,所述充电电缆组件还包括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设于所述大电流电缆靠近所述充电桩的一端处。
[0011]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线芯还包括包裹于所述导体外侧的绝缘层,所述大电流电缆还包括包裹于至少两根所述线芯外侧的电缆防护层,所述散热件具有一内孔,所述散热件的内孔套设于所述电缆防护层外,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大电流电缆实现电绝缘的热传递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件与所述电缆防护层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导热胶。
[0013]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件具有一内孔,所述散热件的内孔套设于所述大电流电缆与所述充电桩的连接位置处,于所述连接位置与所述内孔的空隙处填充导热胶,藉由所述导热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毛细热管实现电绝缘的热传递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大电流电缆的两端通过连接端子、插接件或焊接方式分别与所述充电枪和所述充电桩实现电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所述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枪、充电桩和如上所述的充电电缆组件,所述大电流电缆位于充电枪及充电桩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枪和所述充电桩电连接。
[0016]本技术提供的大电流电缆、充电电缆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系统通过将导体由多根毛细热管组合而成,而毛细热管沿着长度延长方向依次包括整体加热段和冷凝段,以及毛细热管内壁设有有助于液体工质回流至加热段的凹槽,则毛细热管能够作为导电媒介,也能作为传热部件,从而解决电缆散热问题以及提高电缆的轻便性、廉价性、可靠性及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充电电缆组件的整体结构第一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充电电缆组件的整体结构第二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大电流电缆的截面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大电流电缆中的毛细热管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用于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包括充电枪(图未示)、充电桩(图未示)和充电电缆组件 10,充电电缆组件10包括大电流电缆20,位于充电枪及充电桩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充电枪和充电桩电连接。
[0023]参阅图1~4,大电流电缆20包括至少两根线芯21和包裹于至少两根线芯21外侧的电缆防护层22,每一线芯21包括导体23和包裹于导体23外侧的绝缘层24,绝缘层24用于保护导体23,起到绝缘作用。导体23由多根毛细热管25组合而成,毛细热管25呈管状,毛细热管25的两端密封使其内部形成空腔26,空腔26内部设有液体工质(图未示),毛细热管25包括整体加热段和冷凝段,整体加热段用于吸收热量以将液体工质转化为气态工质,冷凝段
用于散发热量以将气态工质转化为液体工质,冷凝段与整体加热段相通连接且位于整体加热段的一端处,毛细热管25内壁设有有利于使冷凝段的液体工质回流至加热段的凹槽27。毛细热管25内壁设有多个凸起筋28,凸起筋28用以增大热交换面积以及通过毛细原理输运液体工质,每两个凸起筋 28之间形成凹槽27。导体23中部由多根毛细热管25平行或互相交错编织而成,毛细热管25的两端密封形成实心部分,导体23两端部分别由多根毛细热管25两端的实心部分互相并列平行设置而成。本实施例中,通过多根毛细热管25互相交错编织,能够改善大电流电缆20的弯曲性能、柔韧性能。本实施例中,毛细热管25的材质为无氧铜,具有高导电率、良好的耐蚀性能和导热性能。在其他实施例中,毛细热管25材质还可为铝等。本实施例中,毛细热管25为圆筒形,便于布置。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为方形等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每根毛细热管25的载流量固定,则大电流电缆20总载流量为单根毛细热管25的载流量与毛细热管25总根数的乘积。
[0024]毛细热管25的冷凝段靠近充电桩而设置,充电电缆组件10还包括散热件11,于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散热件11设于大电流电缆20靠近充电桩的一端处。散热件11具有一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电流电缆包括至少两根线芯,每一所述线芯包括导体,所述导体由多根毛细热管组合而成,所述毛细热管呈管状,所述毛细热管的两端密封使其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有液体工质,所述毛细热管包括整体加热段和冷凝段,所述整体加热段用于吸收热量以将所述液体工质转化为气态工质,所述冷凝段用于散发热量以将所述气态工质转化为所述液体工质,所述冷凝段与所述整体加热段相通连接且位于所述整体加热段的一端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热管内壁设有多个凸起筋,所述凸起筋用以增大热交换面积以及通过毛细原理输运所述液体工质,每两个所述凸起筋之间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有利于使所述冷凝段的所述液体工质回流至所述加热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中部由多根所述毛细热管平行或互相交错编织而成,所述毛细热管的两端密封形成实心部分,所述导体两端部分别由多根所述毛细热管两端的实心部分互相并列平行设置而成。4.一种充电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所述充电电缆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大电流电缆,所述大电流电缆位于充电枪及充电桩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枪和所述充电桩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电缆组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郑伟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