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相机透镜驱动机构用簧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0840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相机透镜驱动机构用簧片,该簧片(1、2)整体成薄片状,所述的簧片由呈环状的外廓(11、21)及位于外廓内的呈环状的内廓(12、22)组成,且外廓的内壁和内廓的外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的外廓和内廓之间至少有二根间隔设置的连接簧丝(3、4)相连,其特征在于:连接簧丝呈沿周向连续的双S形盘绕布置,在相邻两个S形部(31、41)中,前S形部的下边(311、411)与后S形部的上边(312、412)相连,所述的外廓呈正方形或长方形,所述的内廓呈圆形,所述的连接簧丝布置在外廓内的边角处。通过S形部的盘绕作用能提高抗变形的能力,且连接簧丝的弹性效果好、整体刚度、耐冲击性均能得到有效提升,确保使用该簧片的透镜驱动结构良好成像质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照相机透镜驱动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过程中保持 其运动均衡性与稳定性的照相机透镜驱动机构用簧片。本技术主要应用在具有自 动对焦功能的微型照相机的透镜驱动机构中,并与微型化、高画质的传感器相配合, 尤其适宜于在手机、电脑、汽车以及机器人中配套应用。
技术介绍
现有国内外微型照相机中所采用的类似透镜驱动装置结构较为普遍的如中国专利 号为200410017724.3—种《透镜驱动装置》中所公开的方案,它包括一安装在底座上 的筒状磁轭环,该磁轭环内安置有磁石和线圈,该线圈内周侧设置有带一透镜支撑体 的透镜;所述磁石和线圈安置在该磁轭环内部,该线圈固定在该磁轭环内周侧的透镜 支撑体的外周上,该透镜支撑体伸入所述筒状磁轭环内并可在该磁轭环中移动;所述 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环形的前侧簧片和后侧簧片,它们的外周侧端部与所述磁轭环的 前侧固定连接,还有一小帽,该小帽将所述前侧簧片内周侧端部固定在所述透镜支撑 体前侧上,还有一框架,该框架将所述前侧簧片外周侧端部固定在所述磁轭环的前侧 上。上述透镜驱动装置利用磁石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安置在磁轭环中间的透镜支撑体 受到平行的电磁力作用产生位移,同时安置在透镜支撑体的前侧簧片与后侧簧片产生 反作用力,当作用在透镜支撑体上的电磁力和簧片弹力达到平衡时,该透镜支撑体保 持在一定的位置上;即所述线圈通电后所产生的电磁力相抗于所述前侧簧片与后侧簧 片的作用力,驱使所述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移动。采用上述中国专利号为200410017724.3《透镜驱动装置》虽然通过其前后两侧限 制透镜支撑体移动,使之具有耐颠簸与冲击性能并具良好的画面质量。然而,它的不足之处之一是上述前、后簧片中的环形外廓和环形内廓之间仅仅通 过多个大致呈直线状的簧丝相连,因此,整个前、后簧片的整体刚度、耐冲击性及抗 变形能力上比较差,当这样的前、后簧片在受力后,其上的簧丝极易变形,这样会导 致使用该簧片的透镜驱动结构中透镜在光轴方向位移时产生偏差,影响相机的成像质量o其次,是所述前、后侧簧片形状呈环形同方向错位配置,因此在该簧片前后位移发生形变时,同时会产生同方向的旋转力,容易引起透镜支撑体发生旋转偏移。再次,是所述的前侧簧片与后侧簧片与所述透镜支撑体之间的连接定位装置工序 繁多,且前侧簧片与后侧簧片的定位依赖于外部框体和底座的内缘以及前侧簧片与后 侧簧片的外缘配合定位, 一旦上述各部件其中之一配合公差出现问题,极易造成被支 撑的透镜支撑体形成极大的同心度和光轴度偏差,使得成像质量降低。由此造成影响 成品合格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弹性效果 好、整体刚度、耐冲击性及抗变形能力好的照相机透镜驱动机构用簧片。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照相机透镜驱动机构用 簧片,该簧片整体成薄片状,所述的簧片由呈环状的外廓及位于外廓内的呈环状的内 廓组成,且外廓的内壁和内廓的外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的外廓和内廓之间至少有二 根间隔设置的连接簧丝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簧丝呈沿周向连续的双S形盘绕 布置,在相邻两个S形部中,前S形部的下边与后S形部的上边相连。为防止簧片在使用时产生绕其自身的旋转力,从而导致透镜支撑体发生旋转偏 移,影响相机的成像质量,上述的外廓呈正方形或长方形,所述的内廓呈圆形,所述 的连接簧丝布置在外廓内的边角处。由于外廓呈正方形或长方形,因此该外廓被定位 不会绕其自身的旋转力,因此支撑其上的透镜支撑体不会旋转偏移,确保可获得良好 的画面质量,也有利于控制成品的合格率,降低产品成本。为确保簧片的弹性,上述的连接簧丝以有四根为佳,分别布置在外廓内的四个边 角处。上述的外廓和内廓均为一体件,这样的簧片适合作为照相机透镜驱动机构中的前 簧片使用;所述外廓的外壁间隔设有多个外弧形口,对应,所述内廓的内壁间隔设有多个与所述的外弧形口相应的内弧形口,所述的外弧形口和内弧形口相对间隔设置而 形成定位孔。装配时,该定位孔与所述的透镜支撑体的定位孔相对应,依次套在专用 夹具的定位针上,确保该簧片的定位准确,并简化前簧片与所述透镜支撑体之间的连 接定位的装配工艺,有利于控制成品合格率,并降低产品成本。上述的外廓的四个外边角处各设有一开口朝外且呈L型的胶接开口。该胶接开口 起到定位的作用,进一步防止簧片的旋转,还起到增强胶合强度,使胶液朝该胶接开 口处流动,防止胶液向四周溢流。上述的内廓的内壁间隔设有多个开口朝内的胶合开口。该胶合开口可设置成圆形 或半圆形或方形。其中、上述的外廓由左半外廓和右半外廓间隔拼接而成,所述的内廓由左半内廓和右半内廓间隔拼接而成。该结构的簧片适合作为照相机透镜驱动机构中的后簧片使 用,由于后簧片要与外部驱动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因此需要该簧片分成间隔设置的左 右两部分。上述的左半外廓的上外边角处设有一开口朝外且呈L型的胶接开口,所述的右半 外廓的下外边角处设有一开口朝外且呈L型的胶接开口;胶接开口起到定位的作用,进 一步防止后簧片的旋转,还起到增强胶合强度,使胶液朝该胶接开口处流动,防止胶 液向四周溢流。为使该后簧片便于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左半外廓的下外边角处具有 外延的正极引脚,右半外廓的上外边角处具有外延的负极引脚。上述的左半内廓的内壁上沿其圆周面至少设有一个左周向定位槽;所述的右半内 廓的内壁上沿其圆周面至少设有一个右周向定位槽。装配时,该周向定位槽与所述的 透镜支撑体的定位槽相对应,依次套在专用夹具的定位针上,确保该后簧片的定位准 确,并简化后簧片与所述透镜支撑体之间的连接定位的装配工艺,有利于控制成品合 格率,并降低产品成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所述的连接簧丝呈沿周向连续的双S形 盘绕布置,在相邻两个S形部中,前S形部的下边与后S形部的上边相连。通过S形部的 盘绕作用能提高抗变形的能力,且连接簧丝的弹性效果好、整体刚度、耐冲击性均能 得到有效的提升,还有利于连接簧丝沿光轴方向变形时所产生的切向作用力被互相抵 消的功能,避免透镜支撑体发生旋转偏移,确保使用该簧片的透镜驱动结构良好的成 像质量。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后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后簧片在透镜驱动机构中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 4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一种照相机透镜驱动机构用簧片, 一般照相机透镜驱动机构中的簧片有二种,分 别为前簧片1和后簧片2,所述的前、后簧片l、 2整体成薄片状。 现阐述前簧片1和后簧片2的具体结构。所述的前簧片1由呈环状的外廓11及呈环状的内廓12组成,所述的外廓11和内廓12 均为一体件。其中,所述的外廓ll呈正方形状,外廓ll的四个外边角处各设有一开口朝外且呈 L型的胶接开口112。所述的内廓12呈圆形,且内廓12位于所述的外廓11内,且外廓11内壁和内廓12外 壁之间有间距,所述的外廓11和内廓12之间间隔设置的连接簧丝3相连,所述的连接簧 丝3有四根,分别布置在外廓ll内的四个边角处,且所述的连接簧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相机透镜驱动机构用簧片,该簧片(1、2)整体成薄片状,所述的簧片(1、2)由呈环状的外廓(11、21)及位于外廓(11、21)内的呈环状的内廓(12、22)组成,且外廓(11、21)的内壁和内廓(12、22)的外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的外廓(11、21)和内廓(12、22)之间至少有二根间隔设置的连接簧丝(3、4)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簧丝(3、4)呈沿周向连续的双S形盘绕布置,在相邻两个S形部(31、41)中,前S形部的下边(311、411)与后S形部的上边(312、41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仁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诚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