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膨支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0751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膨支架系统,控制端、内管组件、分割头和外管组件,内管组件包括内管和套设于内管外侧的中层管,分割头设于中层管的外部,分割头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外管组件包括套设于第一支架外侧的第一外管和套设于第二支架外侧的第二外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自膨支架系统,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位于分割头的相对两侧,通过控制端分别的控制内管和第二外管,实现两种相同或不同规格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以在分割头的相对两侧释放,可以根据病变数量、大小组合使用不同规格的支架,治疗多个病变,避免了多器械和多次植入的情况,降低了手术的操作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降低了治疗费用。降低了治疗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膨支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具体涉及一种自膨支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管腔狭窄及堵塞、血管粥样硬化、钙化病变和夹层等是常见管疾病,没有及时治疗和手术就会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系统、呼吸、消化、泌尿和内分泌系统损伤,必要时危及生命。而管腔支架术是治疗这类疾病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治疗工具和手段。
[0003]传统的支架系统采用单个长支架压缩在输送系统中,然后由输送系统输送至病灶。支架系统能够撑开闭塞血管达到恢复血管管腔和血液流动的目的,并预防血管收缩引起的再狭窄。但是,一般情况下下肢动脉的病变较长,且包含了拉伸、弯曲、扭转、压缩、脉动等复杂和严苛的生理载荷,并且由于下肢动脉的闭塞病变长且夹层数量多,现有技术中,一般是植入一个长支架或多个短支架以覆盖所有夹层。但是,若植入长支架,则会增加金属植入量,且难以应对多种复杂和严苛的生理载荷,远期疗效不佳;若植入多个短支架,则需要多套器械多次植入,大大增加手术时间和费用。
[0004]公开号为CN108852575A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其公开了一种封闭式自膨胀单元支架的多节应用操作系统,其包括内套管组件、外套管组件和Y形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操作组件部上的支架组件部,所述支架组件部包括多节所述单元支架和多个用于稳定释放对应的所述单元支架的防跳组件,所述单元支架和所述防跳组件设于所述内套管组件上,采用该系统能够同时具有单次装载、输送并释放多个支架的能力,并且使用时能够提供稳定安全、可视化释放和微创的特性。
[0005]但是,在该技术方案中,单元支架仅具有一个释放出口,所有的单元支架都必须要从一个释放出口中释放,因此系统内只能够装载同规格的单元支架,但是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多种规格的单元支架相配合,且需要根据具体位置的情况释放不同的单元支架,因此若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单元支架时,还需要多次的植入,大大增加手术时间和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膨支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次只能植入一种规格的单元支架,不同规格的单元支架需多次植入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膨支架系统,包括:控制端;
[0008]内管组件,包括内管和套设于所述内管外侧的中层管,所述内管与所述控制端相连接并在所述中层管内滑动;
[0009]分割头,设于所述中层管的外部,且所述分割头与所述中层管固定连接,所述分割头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套设于所述中层管的外部;以及
[0010]外管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外侧的第一外管和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架外侧
的第二外管,且所述第一外管的一端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另一端套接于所述分割头上;所述第二外管的一端套接于所述分割头上,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端相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内管的内部具有供导丝穿过的空腔。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内管的远端设有连接端,且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外管与所述连接端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在远离所述内管的一端具有引导锥面。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中层管的外侧分别还设有第一挂头件和第二挂头件,所述第一支架的端部挂设于所述第一挂头件上,所述第二支架的端部挂设于所述第二挂头件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挂头件和所述第一支架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挂头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远端;所述第二挂头件与第二支架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挂头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近端。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具有若干个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折叠单元,相邻的所述折叠单元固定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折叠单元包括四个连接杆,且四个所述连接杆围合为菱形,相邻的所述折叠单元的所述连接杆的边角处固定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规格相同,或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规格不同。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的长度为2至20mm,直径为2至7mm;所述第二支架的支架长度为2至30mm,直径为5至10mm。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近端,和/或,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远端均设有显影标记。
[0021]进一步地,所述显影标记材质采用铂、金、钽、钨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2]进一步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外表面均涂设有药物涂层。
[002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端采用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设于所述外管组件的近端,且所述控制手柄分别与所述第二外管和所述内管相连接。
[0024]本技术提供的自膨支架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1、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位于分割头的相对两侧,通过控制端分别的控制内管和第二外管,实现两种相同或不同规格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以在分割头的相对两侧释放,具有两个独立控制的释放出口,可以根据病变数量、大小组合使用不同规格的支架,治疗多个病变,且可以根据具体的病情需要选择放置不同规格的支架,避免了多器械和多次植入的情况,降低了手术的操作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
[0026]2、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以沿着内管组件轴向间隔设置,且可以选择性地、独立地定位和释放,可以根据靶病变的数量、位置、大小进行精准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金属植入率,最大限度地保留血管柔顺性,降低支架丝断裂的风险,降低再狭窄发生率,保证远期治疗效果。
[0027]3、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长度较传统下肢动脉支架更短,能够有效地降低金属植入率,减小了金属异物刺激血管内膜增生,还可以避免在支架承受复杂和严苛的生理载荷时,降低支架丝断裂的风险,保证远期治疗效果。
[0028]4、内管的内部形成有空腔,导丝等医疗器械可以穿过内管进入至内部,既能够实
现定点的处理,单次植入既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植入操作,减少植入的次数,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还设置有显影标记,可以显示出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位置,方便进行操作,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缩短手术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膨支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膨支架系统的远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控制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控制手柄;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膨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端;内管组件(2),包括内管(21)和套设于所述内管(21)外侧的中层管(22),所述内管(21)与所述控制端相连接并在所述中层管(22)内滑动;分割头(3),设于所述中层管(22)的外部,且所述分割头(3)与所述中层管(22)固定连接,所述分割头(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6),且所述第一支架(5)和所述第二支架(6)套设于所述中层管(22)的外部;以及外管组件(4),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架(5)外侧的第一外管(41)和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架(6)外侧的第二外管(42),且所述第一外管(41)的一端与所述内管(21)固定连接,另一端套接于所述分割头(3)上;所述第二外管(42)的一端套接于所述分割头(3)上,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端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膨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1)的内部具有供导丝穿过的空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膨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1)的远端设有连接端(23),且所述连接端(23)与所述内管(21)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外管(41)与所述连接端(23)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膨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23)在远离所述内管(21)的一端具有引导锥面(231)。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膨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管(22)的外侧分别还设有第一挂头件(7)和第二挂头件(8),所述第一支架(5)的端部挂设于所述第一挂头件(7)上,所述第二支架(6)的端部挂设于所述第二挂头件(8)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膨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头件(7)和所述第一支架(5)一一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川刘鹏飞张昱昕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