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优化系统,其适于对预定空间进行温湿度调节并且包括:室外装置,其包括压缩机,压缩机适于对第一工作流体进行压缩而形成第一工作流体回路的一部分;以及室内装置,室内装置至少有两个并且相互并联连接,室内装置分别相对于室外装置分体设置,并且,室内装置包括第一工作流体换热器和第二工作流体换热器,第一工作流体换热器与压缩机关联从而也形成第一工作流体回路的一部分,第二工作流体换热器形成第二工作流体回路的一部分。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环境优化系统,能够降低负荷和噪音、改进除湿效率和调节能力,并且改进了室内装置结构设计以提高机组及负荷的调节能力、扩大环境优化系统应用范围。扩大环境优化系统应用范围。扩大环境优化系统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境优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暖通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在预定空间的温湿度调节方面做出改进的环境优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具有用于对预定空间(例如室内空间)中的空气的温湿度和洁净度进行调节的环境优化系统。环境优化系统例如包括用于冷却和/或加热的空调系统、用于提供新风的新风系统或其组合。
[0003]首先,在目前的环境优化系统中,往往仅具有空调(冷却/加热)系统而无新风系统,从而以温度控制为主而无法实现温湿度的独立控制,这导致湿度调节不良(除湿不够或者过度除湿)。而且,利用空调系统本身来进行除湿会造成室内温度下降而给用户带来阴冷的不舒适感觉,同时室内末端除湿的冷凝水还容易滋生细菌。而且,由于没有新风系统,还会导致室内的空气质量较差且含氧量降低。
[0004]其次,在目前的环境优化系统中,也已提出在空调系统的基础上附加地采用新风系统。例如,吊顶式独立新风除湿机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空调暖通系统中。传统的吊顶式独立新风除湿机是将制冷循环机构、新风送风机构全部放置在一个机箱内的整体式结构。在风机的作用下,新风与回风混合之后先经过蒸发器降温除湿、再经过冷凝器再热之后送入室内房间,从而达到引入新风和室内空气除湿的目的。然而该传统结构具有一些缺陷:经济性差,整体式结构增加负荷,增大制冷设备功耗,使整个系统的综合能效降低;除湿能力有限,蒸发器进口风温高,蒸发温度高;舒适性差,系统调节能力差,难以很好的控制出风状态和室内状态;噪音大,压缩机在室内运行,增加噪音;功能单一,可实现的运行模式少,不能与供热供冷设备配合,无法满足更多的工况需求,特别地,在持续新风的普遍要求下,该系统只能实现新风或新风+除湿+加热两种功能模式。
[0005]总之,在本领域中,对于环境优化系统而言,整体式结构负荷高、除湿效率低、调节能力差、噪音大、功能模式少,因此存在改进的空间和需要。
[0006]本部分的内容仅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在本部分中提供本技术的总概要,而不是本技术完全范围或本技术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0008]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负荷和噪音,改进除湿效率和调节能力的环境优化系统。
[0009]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源并联结构以及通过改进室内装置结构设计以提高机组及负荷的调节能力、扩大应用范围的环境优化系统。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环境优化系统,所
述环境优化系统适于对预定空间进行温湿度调节并且包括:室外装置,所述室外装置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适于对第一工作流体进行压缩而形成第一工作流体回路的一部分;以及室内装置,所述室内装置至少有两个并且相互并联连接,所述室内装置分别相对于所述室外装置分体设置,所述室内装置包括第一工作流体换热器和第二工作流体换热器,所述第一工作流体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关联从而也形成所述第一工作流体回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工作流体换热器形成第二工作流体回路的一部分。
[0011]有利地,所述环境优化系统构造成能够选择性地开启所述第一工作流体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工作流体换热器中一者或两者。
[0012]有利地,所述环境优化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外装置中的四通阀,通过切换所述四通阀而使得所述第一工作流体回路能够在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之间切换;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工作流体回路构造成能够在所述第二工作流体换热器适于对新风进行冷却与加热之间切换。
[0013]有利地,所述第一工作流体换热器包括串联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
[0014]有利地,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设置有并联的第一膨胀阀和第一截止阀并且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设置有并联的第二膨胀阀和第二截止阀。
[0015]有利地,所述室内装置构造成使得新风顺序地流过所述第二工作流体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
[0016]有利地,所述室外装置包括室外换热器,以及所述环境优化系统构造成使得:
[0017]所述室外换热器用作上游冷凝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作下游冷凝器从而构成所述室内装置的适于对新风进行再热的再热段,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作蒸发器从而构成所述室内装置的适于对新风进行除湿的除湿段,由此实现所述环境优化系统的制冷除湿再热模式;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作上游蒸发器从而构成所述室内装置的适于对新风进行除湿的第一除湿段,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作下游蒸发器从而构成所述室内装置的适于对新风进行除湿的第二除湿段,由此实现所述环境优化系统的制冷深度除湿模式;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作上游冷凝器从而构成所述室内装置的对新风进行加热的第一制热段,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作下游冷凝器从而构成所述室内装置的对新风进行加热的第二制热段,由此实现所述环境优化系统的制热模式;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用作下游蒸发器,所述室内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作冷凝器从而构成所述室内装置的对新风进行加热的制热段,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作上游蒸发器从而构成所述室内装置的对新风除湿的干燥段,由此实现所述环境优化系统的制热干燥模式。
[0018]有利地,所述室外装置包括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风机,所述环境优化系统构造成通过调节所述风机的转速来调节所述第二换热器在用作所述再热段时对新风进行再热的再热量。
[0019]有利地,所述环境优化系统构造成通过调节所述压缩机的转速来调节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在用作所述制热段时对新风进行加热的加热量。
[0020]有利地,所述第二工作流体回路以水作为工作流体并且以空气源、地源或制冷剂回路源作为热/冷源。
[0021]有利地,所述室外装置包括适于对所述压缩机进行补气的经济器。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降低负荷和噪音,改进除湿效率和调节能力
的环境优化系统;并且提供了一种具有双源并联结构并且改进室内装置结构设计以提高机组及负荷的调节能力、扩大应用范围的环境优化系统。
附图说明
[002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0024]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境优化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参照附图、借助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对本技术的以下详细描述仅仅是出于说明目的,而绝不是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用途的限制。
[0026]首先,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境优化系统100。
[0027]该环境优化系统100适于对预定空间(例如,室内空间)进行温湿度调节,并且该环境优化系统100包括:室外装置200,该室外装置200包括单个压缩机201,该压缩机201适于对第一工作流体进行压缩而形成第一工作流体回路的一部分;以及相互并联连接的两个室内装置310和320,并且该两个该室内装置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优化系统,所述环境优化系统适于对预定空间进行温湿度调节并且包括:室外装置,所述室外装置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适于对第一工作流体进行压缩而形成第一工作流体回路的一部分;以及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装置至少有两个并且相互并联连接,所述室内装置分别相对于所述室外装置分体设置,所述室内装置包括第一工作流体换热器和第二工作流体换热器,所述第一工作流体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关联从而也形成所述第一工作流体回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工作流体换热器形成第二工作流体回路的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优化系统构造成能够选择性地开启所述第一工作流体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工作流体换热器中的一者或两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优化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外装置中的四通阀,通过切换所述四通阀而使得所述第一工作流体回路能够在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之间切换;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工作流体回路构造成能够在所述第二工作流体换热器适于对新风进行冷却与加热之间切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环境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流体换热器包括串联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境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设置有并联的第一膨胀阀和第一截止阀,并且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设置有并联的第二膨胀阀和第二截止阀。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境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装置构造成使得新风顺序地流过所述第二工作流体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境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装置包括室外换热器,以及所述环境优化系统构造成使得:所述室外换热器用作上游冷凝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作下游冷凝器从而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宁,杨春,束宏飞,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