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掘工作面井巷错层布置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028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掘工作面井巷错层布置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该方法将某一上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布置在上一个上分层工作面回风顺槽内侧采空区的下方,将下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和回风顺槽布置在最后一个上分层工作面的采空区内,从而使得某一工作面的进风顺槽与上一个工作面的回风顺槽错层布置,消除了煤层煤柱重叠布置,不会留有窄小煤柱,使工作面巷道布置在采空区下方卸压区内,煤体弹性释放卸压,可减少巷道压力,达到了冲击地压从源头治理的效果,有效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安全效益显著,提高了煤炭回收率,生产经营效益能得到极大提高,吨煤成本进一步减低,缓解了矿井接续,有利于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及集约化管理,确保矿井生产良性循环。保矿井生产良性循环。保矿井生产良性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掘工作面井巷错层布置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采掘工作面井巷错层布置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较厚煤区的煤层开采时,通常将煤层分为上分层和下分层,然后将上分层分为若干个上分层工作面,对上分层回采时,依次沿着每一个上分层工作面进行回采。目前,在每一个上分层工作面和下分层工作面布置巷道时,都是将某一工作面的进风顺槽与上一个工作面的回风顺槽布置在同一个水平面内,进风顺槽与回风顺槽之间会留有窄小煤柱,煤柱区应力集中,造成工作面进风顺槽和回风顺槽均处于煤柱压力影响范围之内,进而造成回采巷道压力大,易发生冲击地压灾害,掘进期间冲击地压防治及支护强度大,掘进单进低,掘进速度缓慢,巷道维修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降低工作面巷道掘进、回采期间冲击地压危险,且能提高煤炭回收率的采掘工作面井巷错层布置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采掘工作面井巷错层布置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于厚度为30-40m的厚煤层,采煤时将煤层分为上分层和下分层,再将上分层分为若干个上分层工作面;B、将第一个上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布置在煤层的下部,第一个上分层工作面的回风顺槽布置在煤层的中部;C、将第二个上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布置在第一个上分层工作面的回风顺槽内侧采空区的下方,将第二个上分层工作面的回风顺槽布置在煤层的中上部;D、将第三个上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布置在第二个上分层工作面的回风顺槽内侧采空区的下方,将第三个上分层工作面的回风顺槽布置在煤层的上部;E、以此类推,其他某个上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布置在上一个上分层工作面回风顺槽内侧采空区的下方、回风顺槽布置在煤层的上部;F、将下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和下分层工作面的回风顺槽布置在最后一个上分层工作面的采空区内。
[000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步骤E中回风顺槽布置在煤层的上部且回风顺槽距离煤层顶部为3-4m。
[000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F中下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布置在三角未采煤区的顶点处。
[0007]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掘工作面井巷错层布置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将某一上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布置在上一个上分层工作面回风顺槽内侧
采空区的下方,将下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和回风顺槽布置在最后一个上分层工作面的采空区内,从而使得某一工作面的进风顺槽与上一个工作面的回风顺槽错层布置,采掘布局得到了优化,消除了煤层煤柱重叠布置,不会留有窄小煤柱,使工作面巷道布置在采空区下方卸压区内,煤体弹性释放卸压,可减少巷道压力,达到了冲击地压从源头治理的效果,巷道维护投入小,降低了工作面巷道掘进、回采期间冲击地压的危险性,有效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安全效益显著,提高了煤炭回收率,生产经营效益能得到极大提高,吨煤成本进一步减低,缓解了矿井接续,有利于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及集约化管理,确保矿井生产良性循环。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巷道布置示意图。
[0009]本专利技术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煤层;11、上分层;12、下分层;101、第一个上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102、第一个上分层工作面的回风顺槽;201、第二个上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202、第二个上分层工作面的回风顺槽;301、第三个上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302、第三个上分层工作面的回风顺槽;111、下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112、下分层工作面的回风顺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1]如图1所示,将本专利技术采掘工作面井巷错层布置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应用于海石湾某煤矿,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于厚度为30-40m的厚煤层,采煤时将煤层1分为上分层11和下分层12,再将上分层11分为若干个上分层工作面。
[0012]B、将第一个上分层工作面6224-1的进风顺槽101布置在煤层1的下部,第一个上分层工作面6224-1的回风顺槽102布置在煤层1的中部。
[0013]C、将第二个上分层工作面6225-1的进风顺槽201布置在第一个上分层工作面6224-1的回风顺槽102内侧采空区的下方,将第二个上分层工作面6225-1的回风顺槽202布置在煤层1的中上部。
[0014]D、将第三个上分层工作面6226-1的进风顺槽301布置在第二个上分层工作面6225-1的回风顺槽202内侧采空区的下方,将第三个上分层工作面6226-1的回风顺槽302布置在煤层1的上部,第三个上分层工作面6226-1的回风顺槽302距离煤层顶部为3-4m。
[0015]E、以此类推,其他某个上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布置在上一个上分层工作面回风顺槽内侧采空区的下方、回风顺槽布置在煤层1的上部且回风顺槽距离煤层顶部为3-4m。
[0016]F、将下分层工作面6224-2的进风顺槽111和下分层工作面6224-2的回风顺槽112布置在最后一个上分层工作面的采空区内,为了杜绝煤区留有三角煤柱安全隐患,将下分层工作面6224-2的进风顺槽111布置在三角未采煤区的顶点处。
[0017]上述煤层采掘工作面井巷错层布置不留煤柱,对比现有布置方法可多回收上分层煤柱区段450m
×
16m
×
5m
×
1.33
×
2=9.58万吨,可增加产值4790万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掘工作面井巷错层布置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于厚度为30-40m的厚煤层,采煤时将煤层(1)分为上分层(11)和下分层(12),再将上分层(11)分为若干个上分层工作面;B、将第一个上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101)布置在煤层(1)的下部,第一个上分层工作面的回风顺槽(102)布置在煤层(1)的中部;C、将第二个上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201)布置在第一个上分层工作面的回风顺槽(102)内侧采空区的下方,将第二个上分层工作面的回风顺槽(202)布置在煤层(1)的中上部;D、将第三个上分层工作面的进风顺槽(301)布置在第二个上分层工作面的回风顺槽(202)内侧采空区的下方,将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赫海全袁崇亮张田录包云龙张玉生何伟斌
申请(专利权)人: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