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压杆式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桥抗倾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0204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压杆式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桥抗倾覆装置,所述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桥包括腹板梁、盖梁和墩柱,所述盖梁设置在墩柱上,所述腹板梁设置在盖梁上,所述抗倾覆装置包括一对拉压杆单元以及底座单元,一对所述拉压杆单元对称设于腹板梁两侧,所述拉压杆单元包括设置在腹板梁侧面的耳板、设置在盖梁顶部的焊接板一、设置在耳板下方腹板梁侧面的压板、通过销轴铰接在耳板上的拉杆一。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一对拉压杆单元提高了腹板梁与盖梁之间的整体连接性,在横向某一侧受到超载压力下,拉杆一与拉杆二向内弯曲将力分解作用于压缩弹簧上,使得压缩弹簧产生微量压缩,进而将压力分解至腹板梁上,增强了桥梁横向抗倾覆性,有效了防止梁体脱落。梁体脱落。梁体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压杆式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桥抗倾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倾覆装置
,具体为一种拉压杆式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桥抗倾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桥梁建设的发展,在城市高架桥下部结构设计时,为减少占用桥下空间、增加视野和桥形美观,桥墩往往采用独柱支承方式。这种形式下的钢箱梁桥受力状态较为复杂,对横向抗倾覆稳定非常不利。尤其是这些年来,这类桥梁的主梁倾覆的恶性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我国载重车辆普遍存在超载现象,此现象导致桥梁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特别是车辆偏心超载作用致使桥梁倾覆的隐患更大。
[0003]因此需要一种抗倾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压杆式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桥抗倾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压杆式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桥抗倾覆装置,所述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桥包括腹板梁、盖梁和墩柱,所述盖梁设置在墩柱上,所述腹板梁设置在盖梁上,所述抗倾覆装置包括一对拉压杆单元以及底座单元,一对所述拉压杆单元对称设于腹板梁两侧,所述拉压杆单元包括设置在腹板梁侧面的耳板、设置在盖梁顶部的焊接板一、设置在耳板下方腹板梁侧面的压板、通过销轴铰接在耳板上的拉杆一、通过销轴铰接在焊接板一顶部的拉杆二以及水平设置在压板侧面的压缩弹簧,所述拉杆一、拉杆二的端部销轴铰接在固定块上,所述压缩弹簧端部与固定块侧面连接,所述拉杆一与拉杆二端部向腹板梁一侧倾斜,且拉杆一与拉杆二的长度相等;r/>[0006]所述底座单元设置在腹板梁与盖梁之间,所述底座单元包括焊接底座、滑动组件以及加强组件,所述焊接底座设置在盖梁内侧,所述焊接底座的内部横向贯穿设置有空腔,所述滑动组件设置在空腔的内部,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梯形滑块一、梯形滑块二、T型支撑座、移动杆、支撑板以及齿轮轴,所述空腔内部的两端对称滑动设置有梯形滑块一,且两个所述梯形滑块一的斜面位于相背侧,所述空腔内部两端侧壁皆对称滑动设置有梯形滑块二,且梯形滑块二的斜面与梯形滑块一的斜面滑动连接,所述梯形滑块二的顶部焊接有T型支撑座,所述T型支撑座的顶部延伸至焊接底座顶部与腹板梁底部相接触,两个所述梯形滑块一相对侧的交错垂直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端部两侧皆垂直设置有固定轴,且固定轴的端部延伸延伸至焊接底座外侧,所述空腔内侧中间位置处通过支撑板横向设置有齿轮轴,且齿轮轴位于两个移动杆之间,所述齿轮轴位置处的移动杆上设置有与齿轮轴相互啮合的齿条;所述加强组件包括设置在墩柱两侧盖梁底部的焊接板二、垂直焊接在焊接板二一端紧贴于墩柱侧壁的弧形支撑板以及通过销轴铰接在焊接板二两侧的斜拉杆,两对所述斜拉杆的端部分别通过套筒与其相远离的固定轴连接,两对所述斜拉杆呈交叉状,两对所
述斜拉杆下方的盖梁侧壁垂直设置有焊接柱且焊接柱与对应斜拉杆相接触。
[0007]优选的,所述焊接板一、焊接板二以及焊接底座的上皆设置有焊钉,且焊钉延伸至盖梁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耳板与焊接柱整体穿过钢梁腹板梁周边焊接。
[0009]优选的,所述梯形滑动块一的斜面设置有T型滑道,所述梯形滑块二的斜面设置有T型滑槽。
[0010]优选的,所述焊接底座与盖梁内侧相互匹配。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腹板梁侧面设置耳板、在盖梁顶部的设置焊接板一、在耳板下方腹板梁设置侧面的压板、在耳板上通过销轴铰接的拉杆一、在焊接板一顶部通过销轴铰接的拉杆二,在压板侧面水平焊接的压缩弹簧,拉杆一、拉杆二的端部销轴铰接在固定块上,压缩弹簧端部与固定块侧面连接,拉杆一与拉杆二端部向腹板梁一侧倾斜,且拉杆一与拉杆二的长度相等,通过上述的结构提高了腹板梁与盖梁之间的整体连接性,在横向某一侧受到超载压力下,拉杆一与拉杆二向内弯曲将力分解作用于压缩弹簧上,使得压缩弹簧产生微量压缩,进而将压力分解至腹板梁上,增强了桥梁横向抗倾覆性,有效了防止梁体脱落。
[0013](2)本专利技术焊接底座的内部设置空腔,空腔内部的两端对称滑动设置梯形滑块一,且两个梯形滑块一的斜面位于相背侧,空腔内部两端侧壁皆对称滑动设置梯形滑块二,且梯形滑块二的斜面与梯形滑块一的斜面滑动连接,梯形滑块二的顶部焊接T型支撑座,T型支撑座的顶部延伸至焊接底座顶部与腹板梁底部相接触,两个梯形滑块一相对侧的交错垂直设置移动杆,空腔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齿轮轴,且齿轮轴位于两个移动杆之间,齿轮轴位置处的移动杆上设置与齿轮轴相互啮合的齿条,在横向某一侧受到超载压力下,使得其对应一侧的T型支撑座向下移动,而对应一侧的T型支撑座向下移动通过梯形滑块二推动其对应梯形滑块一向内侧移动,而梯形滑块一向内侧移动通过与其移动杆相互啮合的齿轮轴,进而带动另一个梯形滑块一也向内侧移动,从而使得另一个梯形滑块二带动另一个T型支撑座也向下移动,一方面将压力分解,另一方面使得两个T型支撑座保持平衡,使得腹板梁保持平衡防止梁体脱落。
[0014](3)本专利技术在墩柱两侧盖梁底部设置焊接板二、在焊接板二一端垂直焊接紧贴于墩柱侧壁的弧形支撑板,在焊接板二两侧通过销轴铰接的斜拉杆,在移动杆的端部两侧皆垂直设置固定轴,且固定轴的端部延伸延伸至焊接底座外侧,两对斜拉杆的端部分别通过套筒与其相远离的固定轴连接,两对斜拉杆呈交叉状,两对斜拉杆下方的盖梁侧壁垂直设置有焊接柱且焊接柱与对应斜拉杆相接触,在横向某一侧受到超载压力下,使得其对应一侧的梯形滑块二向内侧移动带动其移动杆移动,而移动杆通过固定轴使得斜拉杆的一端发生位移,而斜拉杆的一侧与焊接柱抵触,进而使得斜拉杆另一端向下翘起,给对应一侧盖梁一向上的力,防止盖梁受力超载发生断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腹板梁;2、盖梁;3、墩柱;4、耳板;5、焊接板一;6、压板;7、拉杆一;8、拉杆二;9、压缩弹簧;10、焊接底座;11、梯形滑块一;12、梯形滑块二;13、T型支撑座;14、移动杆;141、固定轴;15、空腔;16、齿轮轴;17、齿条;18、焊接板二;19、弧形支撑板;20、斜拉杆;21、焊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拉压杆式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桥抗倾覆装置,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桥包括腹板梁1、盖梁2和墩柱3,盖梁2设置在墩柱3上,腹板梁1设置在盖梁2上,抗倾覆装置包括一对拉压杆单元以及底座单元,一对拉压杆单元对称设于腹板梁1两侧,拉压杆单元包括设置在腹板梁1侧面的耳板4、设置在盖梁2顶部的焊接板一5、设置在耳板4下方腹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压杆式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桥抗倾覆装置,所述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桥包括腹板梁(1)、盖梁(2)和墩柱(3),所述盖梁(2)设置在墩柱(3)上,所述腹板梁(1)设置在盖梁(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倾覆装置包括一对拉压杆单元以及底座单元,一对所述拉压杆单元对称设于腹板梁(1)两侧,所述拉压杆单元包括设置在腹板梁(1)侧面的耳板(4)、设置在盖梁(2)顶部的焊接板一(5)、设置在耳板(4)下方腹板梁(1)侧面的压板(6)、通过销轴铰接在耳板(4)上的拉杆一(7)、通过销轴铰接在焊接板一(5)顶部的拉杆二(8)以及水平设置在压板(6)侧面的压缩弹簧(9),所述拉杆一(7)、拉杆二(8)的端部通过销轴铰接在固定块上,所述压缩弹簧(9)端部与固定块侧面连接,所述拉杆一(7)与拉杆二(8)端部向腹板梁(1)一侧倾斜,且拉杆一(7)与拉杆二(8)的长度相等;所述底座单元设置在腹板梁(1)与盖梁(2)之间,所述底座单元包括焊接底座(10)、滑动组件以及加强组件,所述焊接底座(10)设置在盖梁(2)内侧,所述焊接底座的内部横向贯穿设置有空腔(15),所述滑动组件设置在空腔(15)的内部,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梯形滑块一(11)、梯形滑块二(12)、T型支撑座(13)、移动杆(14)、支撑板(15)以及齿轮轴(16),所述空腔(15)内部的两端对称滑动设置有梯形滑块一(11),且两个所述梯形滑块一(11)的斜面位于相背侧,所述空腔(15)内部两端侧壁皆对称滑动设置有梯形滑块二(12),且梯形滑块二(12)的斜面与梯形滑块一(11)的斜面滑动连接,所述梯形滑块二(12)的顶部焊接有T型支撑座(13),所述T型支撑座(13)的顶部延伸至焊接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吉平韩洪举张基进冉茂学杨光华罗三曹凯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