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墙体,预制墙体包括第一叶板和第二叶板,第一叶板和第二叶板通过连接组件连接,第一叶板和第二叶板间隔设置形成空腔,空腔内用于浇筑混凝土;梁,梁包括梁主体和梁筋;预制墙体包括连接区,连接区为从第一叶板的外表面延伸至第二叶板的外表面的凹口,凹口底部形成连接面,梁主体设置在连接面上,梁筋由梁主体延伸至连接区;连接体,连接体至少部分设置于连接区内,与梁固定连接,连接体的另一部分延伸至空腔内,固定于第一叶板的内表面和第二叶板的内表面。本公开的预制墙体与梁之间的连接结构,不仅可以降低预制构件的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现场施工的便利性和效率,增强连接的稳固性。增强连接的稳固性。增强连接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预制墙体与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分为现浇连接和纯干法连接。当预制墙为实心墙时,预制墙与梁之间的连接区域较小,连接稳固性较差。当预制墙为预制叠合墙时,由于叠合墙的空腔空间狭窄,梁的钢与空腔内的钢筋容易产生干涉,导致梁的钢筋不容易伸入空腔。同时,将梁的钢筋深入空腔的施工操作复杂。在另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将梁本体与深入钢筋设计为利用套筒等连接件进行机械连接,连接件会提高成本,增加施工困难,同时,通过连接件连接的钢筋牢固性不可靠,造成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可能产生安全问题。
[0003]综上所述,需要于研发一种预制墙体与梁之间的连接结构,不仅可以降低预制构件的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现场施工的便利性和效率,增强连接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5]预制墙体,所述预制墙体包括第一叶板和第二叶板,所述第一叶板和所述第二叶板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叶板和所述第二叶板间隔设置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用于浇筑混凝土;
[0006]梁,所述梁包括梁主体和梁筋;
[0007]所述预制墙体包括连接区,所述连接区为从所述第一叶板的外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叶板的外表面的凹口,所述凹口底部形成连接面,所述梁主体设置在所述连接面上,所述梁筋由所述梁主体延伸至所述连接区;
[0008]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连接区内,与所述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体的另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空腔内,固定于所述第一叶板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叶板的内表面。
[0009]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事实方式,所述连接体包括混凝土,所述混凝土一体浇筑于所述连接区内与所述空腔内。
[0010]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事实方式,所述连接结构进一步包括辅助连接筋,所述辅助筋由所述连接区延伸至所述空腔内。
[0011]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事实方式,所述连接结构进一步包括辅助箍筋,所述辅助箍筋约束所述梁筋或所述辅助连接筋。
[0012]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事实方式,所述预制墙体与所述梁对应的侧部设置有封堵部,所述封堵部连接所述第一叶板与所述第二叶板,用于侧向封堵所述空腔。
[0013]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事实方式,所述封堵部的顶面与所述连接面平齐,所述梁主体设置于所述封堵部的顶面。
[0014]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事实方式,所述梁为预制梁,所述预制梁的梁主体包括预制部和现浇部,所述预制部设置在所述封堵部的顶面上,所述预制部的端部表面与所述封堵部的外表面的距离为0.5cm-2.0cm。
[0015]因此,通过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预制墙与梁之间的连接结构,不仅可以降低预制构件的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现场施工的便利性和效率,增强连接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0017]图1是现有技术的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申请的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的专利技术思想示意图;
[0019]图3A是本申请的一种预制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B是本申请的另一种预制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申请的一种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申请的另一种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申请的另一种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申请的另一种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申请的另一种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0-预制墙体;110-第一叶板;120-第二叶板;130-空腔;140-连接组件;141-第一钢筋网片;142-第二钢筋网片;143-连接钢筋;144-第一横筋;145-第二横筋;146-箍筋;150-连接区;151-连接面;200-梁;210-梁主体;211-预制部;212-现浇部;213-预制部的外表面;220-梁筋;300-连接体;400-辅助连接筋;500-辅助箍筋;600-封堵部;610-封堵部的顶面;620-封堵部的外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0030]预制墙体包括实心墙和叠合墙,在现有技术中,实心墙和叠合墙与预制梁或现浇梁连接形成构件节点时,往往连接区仅限于有限的空间内,如图1所示,预制墙体1与梁2的连接区仅限于虚线3的范围内。在有限的空间内,为了保证较强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固性,通常使用较多的钢筋或其他连接件,这样会造成了连接区域紧凑,施工难度增大,同时,在较小的有效的连接面积内,连接强度和稳固性经常会经受考验。
[0031]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是扩大连接体与构件之间的连接面积,如图2所示,预制墙体10与梁20的连接区为整个预制墙体的范围(虚线30所示的范围),使有效连接不仅仅集中于连接区,更延伸至构件内部,并且使连接体一体成型,保证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固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实现了空腔、搭接、现浇的连接方式,未使用机械连接件,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0032]图3A是本申请中的一种预制墙体,在该图中预制墙体100包括第一叶板110和第二叶板120,两叶板之间间隔设置从而形成空腔130,且两叶板通过连接组件140连接。形成的空腔130可以减轻预制构件的重量,在安装施工时容易吊装,多个预制叠合墙构件形成连续建筑墙体时,空腔内的后浇混凝土形成连续的界面,形成连续的结构体,且能起到有效的防水作用。
[0033]预制墙体100一般在模台上形成,其中,第一叶板110和第二叶板120优选为混凝土材料形成。连接组件140为钢筋笼或由钢筋组成的连接体,连接组件140既能增强叶板的强度,又能起到连接两叶板的作用,从而将叶板形成间隔开的形式。具体地,连接组件140包括第一钢筋网片141和第二钢筋网片142,第一钢筋网片141预埋在第一叶板110内,第二钢筋网片142预埋在第二叶板120内,连接钢筋或桁架钢筋143设置在第一钢筋网片141和第二钢筋网片142之间,用于连接第一叶板110和第二叶板120。
[0034]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墙体,所述预制墙体包括第一叶板和第二叶板,所述第一叶板和所述第二叶板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叶板和所述第二叶板间隔设置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用于浇筑混凝土;梁,所述梁包括梁主体和梁筋;所述预制墙体包括连接区,所述连接区为从所述第一叶板的外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叶板的外表面的凹口,所述凹口底部形成连接面,所述梁主体设置在所述连接面上,所述梁筋由所述梁主体延伸至所述连接区;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连接区内,与所述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体的另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空腔内,固定于所述第一叶板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叶板的内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包括混凝土,所述混凝土一体浇筑于所述连接区内与所述空腔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进一步包括辅助连接筋,所述辅助筋由所述连接区延伸至所述空腔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进一步包括辅助箍筋,所述辅助箍筋约束所述梁筋或所述辅助连接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体与所述梁对应的侧部设置有封堵部,所述封堵部连接所述第一叶板与所述第二叶板,用于侧向封堵所述空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部的顶面与所述连接面平齐,所述梁主体设置于所述封堵部的顶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墙体与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猛,孙海宾,马钊,马云飞,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