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999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主要包括喂入辊组、第一剥叶辊组、第二剥叶辊组、第三剥叶辊组、排叶辊组、断尾辊组、夹抛辊组,所述喂入辊组后方依次设置第一剥叶辊组、第二剥叶辊组、第三剥叶辊组、排叶辊组、断尾辊组、夹抛辊组,其中所述第二剥叶辊组的转速高于第一剥叶辊组,所述第三剥叶辊组的转速高于第二剥叶辊组,剥叶效果好。本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应用于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可进一步提高甘蔗输送过程的输送效率和剥叶效果、降低甘蔗含杂率。蔗含杂率。蔗含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

技术介绍

[0002]甘蔗是国内最重要的制糖原料,在甘蔗生产过程中,甘蔗的收获作业还是以人工切割和剥叶为主。目前国内正在大力推进甘蔗的机械化收获作业,其中切断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已较为成熟,但是,切断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收获甘蔗后,如果不及时转运到糖厂入榨,其糖分易转化、降低,影响最终出糖率。目前,国内各机构持续开展对甘蔗剥叶机、整杆式甘蔗收割机的研究,也试制了不同的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进行试验,但收获的甘蔗含杂率高的问题还是达不到蔗农和糖厂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进一步提高甘蔗剥叶效果、降低含杂率的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包括喂入辊组、第一剥叶辊组、第二剥叶辊组、第三剥叶辊组、排叶辊组、断尾辊组、夹抛辊组,所述喂入辊组后方依次设置第一剥叶辊组、第二剥叶辊组、第三剥叶辊组、排叶辊组、断尾辊组、夹抛辊组,所述喂入辊组包括上喂入辊和下喂入辊,所述下喂入辊位置固定,所述上喂入辊为可摆动式浮动辊,上喂入辊和下喂入辊的距离可变,所述夹抛辊组包括上夹抛辊和下夹抛辊,所述下夹抛辊位置固定,所述上夹抛辊为可摆动式浮动辊,上夹抛辊和下夹抛辊的距离可变,所述第二剥叶辊组的转速高于第一剥叶辊组,所述第三剥叶辊组的转速高于第二剥叶辊组,所述上喂入辊、第一剥叶辊组的上剥叶辊、第二剥叶辊组的上剥叶辊、第三剥叶辊组的上剥叶辊、上排叶辊、下排叶辊、上断尾辊、上夹抛辊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下喂入辊、第一剥叶辊组的下剥叶辊、第二剥叶辊组的下剥叶辊、第三剥叶辊组的下剥叶辊、下断尾辊、下夹抛辊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一剥叶辊组、第二剥叶辊组、第三剥叶辊组的剥叶元件、所述排叶辊组的排叶元件、所述断尾辊组的断尾元件、所述夹抛辊组的夹抛元件均为柔性材料。
[0005]本技术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配置于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进行收获作业时,收获的甘蔗进入喂入辊组的上喂入辊和下喂入辊之间,上喂入辊依靠自身重力作用下摆,与下喂入辊保持小于甘蔗茎杆直径的间隙,从而将甘蔗夹持输送到后方,当甘蔗喂入量较大时,甘蔗将上喂入辊推动上浮但仍依靠自身重力与下喂入辊配合夹持输送甘蔗,被输送到后方的甘蔗依次进入第一剥叶辊组、第二剥叶辊组、第三剥叶辊组,三组具有不同转速的剥叶辊组将甘蔗茎杆上的蔗叶打碎、脱落,第一剥叶辊组、第二剥叶辊组、第三剥叶辊组依次增速更有利于蔗叶的脱离和排除,经过剥叶辊组的甘蔗输送到排叶辊组,其中上排叶辊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与上喂入辊、第一剥叶辊组的上剥叶辊、第二剥叶辊组的上剥叶辊、第三剥叶辊组的上剥叶辊、上断尾辊、上夹抛辊的旋转方向相同,起输送甘蔗的作
用,而下排叶辊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与下喂入辊、第一剥叶辊组的下剥叶辊、第二剥叶辊组的下剥叶辊、第三剥叶辊组的下剥叶辊、下断尾辊、下夹抛辊的旋转方向相反,便于刷落已剥离但被夹带在甘蔗中的蔗叶,经过排叶辊组的甘蔗输送到断尾辊组,断尾辊组将甘蔗在蔗梢部的生长点附近将甘蔗折断,从而将甘蔗的蔗梢与甘蔗茎杆分离,甘蔗的蔗梢当即掉落,而甘蔗茎杆被输送进入夹抛辊组,夹抛辊组将甘蔗茎杆夹持输送抛向后方,上夹抛辊可浮动,依靠自身重力作用与下夹抛辊保持小于甘蔗茎杆直径的间隙,保证有效夹持输送甘蔗。第一剥叶辊组、第二剥叶辊组、第三剥叶辊组的剥叶元件为柔性材料,排叶辊组的排叶元件为柔性材料,断尾辊组的断尾元件为柔性材料,夹抛辊组的夹抛元件为柔性材料,不伤甘蔗。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剥叶辊组、第二剥叶辊组、第三剥叶辊组的上剥叶辊的剥叶元件和下剥叶辊的剥叶元件交错排列,剥叶元件的轴向厚度小于隔套的轴向厚度,避免上剥叶辊的剥叶元件与下剥叶辊的剥叶元件相互碰触,加剧磨损,剥叶效果好。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剥叶辊组、第二剥叶辊组、第三剥叶辊组的上剥叶辊和下剥叶辊的剥叶元件是橡胶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断尾辊的断尾元件为橡胶板,橡胶板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橡胶板与上断尾辊的中心线夹角α为30~45
°
,下断尾辊与上断尾辊为对称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夹抛辊的夹抛元件为弹性胶管,弹性胶管使用螺栓安装在固定板上,固定板与上夹抛辊中心线夹角β为30~45
°
,下夹抛辊与上夹抛辊为对称结构,便于安装。
[0010]本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应用于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可进一步提高甘蔗输送过程的输送效率和剥叶效果、降低甘蔗含杂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第一剥叶辊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2的左视图。
[0014]图4为本技术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下排叶辊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图4的左视图。
[0016]图6为本技术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断尾辊组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本技术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夹抛辊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包括喂入辊组1、第一剥叶辊组2、第二剥叶辊组3、第三剥叶辊组4、排叶辊组5、断尾辊组6、夹抛辊组7,所述喂入辊组1后方依次设置第一剥叶辊组2、第二剥叶辊组3、第三剥叶辊组4、排叶辊组5、断尾辊组6、夹抛辊组7,喂入辊组1包括上喂入辊1.1和下喂入辊1.2,下喂入辊1.2位置固定,上喂入辊1.1为可摆动式浮动辊,即上喂入辊1.1可绕销轴1.1-1上下摆动,上喂入辊1.1和下喂入辊1.2的距离可变,夹抛辊组7包括上夹抛辊7.1和下夹抛辊7.2,下夹抛辊7.2位置固定,上夹
抛辊7.1为可摆动式浮动辊,上夹抛辊7.1和下夹抛辊7.2的距离可变,第二剥叶辊组3的转速高于第一剥叶辊组2,第三剥叶辊组4的转速高于第二剥叶辊组3,上喂入辊1.1、第一剥叶辊组的上剥叶辊2.1、第二剥叶辊组的上剥叶辊3.1、第三剥叶辊组的上剥叶辊4.1、上排叶辊5.1、下排叶辊5.2、上断尾辊6.1、上夹抛辊7.1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下喂入辊1.2、第一剥叶辊组的下剥叶辊2.2、第二剥叶辊组的下剥叶辊3.2、第三剥叶辊组的下剥叶辊4.2、下断尾辊6.2、下夹抛辊7.2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0020]如图2、图3所示,第一剥叶辊组2的剥叶元件2.1-1为柔性材料,第二剥叶辊组3、第三剥叶辊组4的结构与第一剥叶辊组2相同,剥叶元件也为柔性材料;图4、图5所示,排叶辊组5的排叶元件5.2-1为柔性材料;图6所示,断尾辊组6的断尾元件6.1-2为柔性材料;图7所示,夹抛辊组7的夹抛元件7.1-2为柔性材料。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包括喂入辊组、第一剥叶辊组、第二剥叶辊组、第三剥叶辊组、排叶辊组、断尾辊组、夹抛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喂入辊组后方依次设置第一剥叶辊组、第二剥叶辊组、第三剥叶辊组、排叶辊组、断尾辊组、夹抛辊组,所述喂入辊组包括上喂入辊和下喂入辊,所述下喂入辊位置固定,所述上喂入辊为可摆动式浮动辊,上喂入辊和下喂入辊的距离可变,所述夹抛辊组包括上夹抛辊和下夹抛辊,所述下夹抛辊位置固定,所述上夹抛辊为可摆动式浮动辊,上夹抛辊和下夹抛辊的距离可变,所述第二剥叶辊组的转速高于第一剥叶辊组,所述第三剥叶辊组的转速高于第二剥叶辊组,所述上喂入辊、第一剥叶辊组的上剥叶辊、第二剥叶辊组的上剥叶辊、第三剥叶辊组的上剥叶辊、上排叶辊、下排叶辊、上断尾辊、上夹抛辊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下喂入辊、第一剥叶辊组的下剥叶辊、第二剥叶辊组的下剥叶辊、第三剥叶辊组的下剥叶辊、下断尾辊、下夹抛辊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一剥叶辊组、第二剥叶辊组、第三剥叶辊组的剥叶元件、所述排叶辊组的排叶元件、所述断尾辊组的断尾元件、所述夹抛辊组的夹抛元件均为柔性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剥叶辊组、第二剥叶辊组、第三剥叶辊组的上剥叶辊的剥叶元件和下剥叶辊的剥叶元件交错排列,剥叶元件的轴向厚度小于隔套的轴向厚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整杆式甘蔗收割机输送剥叶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剥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陈高峰曾伯胜杨子增叶才学莫建霖黄伟凤蒙德钧陆愈天莫凡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农业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