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钢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9938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钢及其生产方法,钢板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8~0.17%、Si:≤0.40%、P≤0.025%、S≤0.010%、Mn:1.4~2.0%、Mo:0.4~0.65%,Cr:0.19~0.36%,Ni:≤0.8%,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生产方法包括加热、轧制、热处理工序,钢板最大厚度60mm。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钢板组织类型为回火贝氏体+回火马氏体+铁素体,钢板屈服强度Rel≥700Mpa、抗拉强度Rm≥950Mpa,A≥17%、屈强比≤0.85,板厚1/2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强钢在国内制造行业中用量逐渐增大,尤其是随钢结构建筑的迅猛发展,部分客户对建筑用钢板的厚度、强韧度、屈强比、焊接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还不能批量生产更大强度级别高建用钢,如550Mpa级别以上的钢板,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强、厚板市场需求。
[0003]为了缓解我国结构用高强度钢板的供应紧张问题,彻底扭转建筑用高强度级别钢板无法生产不利局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屈服强度700MPa以上,屈强比≤0.85,高冲击韧性的钢板。由于该钢的技术含量高、开发难度大,在国内生产尚属首次,开发该钢种具有以产顶进实现国产化的效应,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钢,所提供的钢板屈服强度700MPa以上,具有均匀、良好的低温韧性和较低的裂纹敏感性,而且最终处理后具有足够的齿面硬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用钢,钢板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8~0.17%、Si:≤0.40%、P≤0.025%、S≤0.010%、Mn:1.4~2.0%、Mo:0.4~0.65%,Cr:0.19~0.36%,Ni:≤0.8%,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建筑用钢,钢板厚度范围:20~60mm。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钢的生产方法,以实现机械性能、加工性能良好、以及优良焊接性能。
[0008]一种建筑用钢的生产方法,包括加热、轧制、热处理工序,其中热处理工序采用一次亚温淬火+高温回火方式。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的生产方法,为了保证钢板的内部质量,钢板采用连铸工艺生产。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的生产方法,其中:所述加热工序为:坯料装炉温度为350~400℃,坯料最高加热温度1240℃,均热温度1200~1220℃,均热段保温时间1~2小时。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的生产方法,其中:所述轧制工序为:钢板采用II阶段轧制工艺,其中第二阶段开轧温度860~830℃,终轧温度800~760℃,轧制钢板浇水返红温度在650~700℃。
[001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的生产方法,其中:所述热处理工序为:淬火温度:850~900℃,保温:1.8~2min/mm;淬火后24小时内回火,回火温度:550~600℃,保温:3~4min/mm。
[0013]C:C在钢中的作用是固溶强化,增加钢板的强度,提高耐磨性。对于建筑用钢,强度和焊接性是关键指标,碳含量不能太高,设计为0.08~0.17%。
[0014]Si:Si可缩小奥氏体相圈,提高钢的淬火温度,降低碳在铁素体中的扩散速度,使回火时析出的碳化物不易聚集,增加钢的回火稳定性,但是Si具有提高屈强比能力,因此含量应尽可能低。
[0015]P、S为有害的杂质元素,在钢中会降低冲击韧性,因此在设计时尽可能的去除,降到一定低范围。
[0016]Mn:Mn可扩大铁碳平衡相圈的奥氏体相区,其稳定奥氏体组织的能力仅次于Ni。Mn能够显著增加钢的淬透性,降低马氏体转变温度和钢的临界冷却速度。Mn和Fe可形成固溶体,提高铁素体和奥氏体的硬度和强度,因此,加入Mn可增加钢的硬度和耐磨性,但若Mn含量太高,会增加钢的回火脆性。对于调质处理的耐磨钢板来说,一方面需增加Mn含量以提高钢板的硬度,另一方面需控制Mn含量以降低钢板的回火脆性。因此,Mn含量范围优选1.4~2.0%。
[0017]Cr:Cr能增加钢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作用,提高淬透性,使钢经淬火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推迟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对屈强比有利。Cr含量范围优选0.19~0.36%。
[0018]Mo:Mo在钢中能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防止回火脆性,推迟先共析铁素体转变,促进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的形成,提高低合金钢的强韧性;Mo可提高微合金元素(Nb、V、Ti)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延迟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沉淀析出,将使更多的微合金元素得以保留至较低温度下从铁素体中析出,从而可以产生更大的沉淀强化作用。Mo能够溶入铁素体中析出的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晶格中,形成(M,Mo)(C,N)(M为微合金元素),不仅提高析出相体积分数,而且显著细化微合金析出物尺寸,从而增强沉淀强化效果。因此,Mo含量范围优选0.4~0.65%。
[0019]Ni:Ni的晶格常数与γ-铁相近,所以可成连续固溶体。这就有利于提高钢的淬硬性,Ni可降低临界点并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同时,Ni可以强化晶界能力,与Al形成Ni-Al,降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即可提高钢的低温韧性。但是Ni属于贵金属元素,只要少量增加即可。优选Ni限制上限,即数值为≤0.8%本专利技术采用较低合金含量化学成分设计,严格热处理工序,钢板经特殊的调质处理后,不仅强度、延伸率高,表面硬度低,还有一定韧性,使得钢板能够在极端天气下使用。
[0020]经检测本专利技术的钢板的力学性能达到下列要求:钢板组织类型为回火贝氏体+回火马氏体+铁素体,钢板屈服强度Rel≥700Mpa、抗拉强度Rm≥950Mpa,A≥17%、屈强比≤0.85,板厚1/2处、-40℃横向冲击韧性在200J以上。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板具有均匀、良好的低温韧性和较低的裂纹敏感性求,而且最终处理后具有足够的齿面硬度,具有更细小的组织结构和更佳的加工型,且生产成本低;最大厚度规格60mm,可满足客户的市场用量。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1钢板组织图(100X)。
[0023]图2为实施例2钢板组织图(100X)。
[0024]图3为实施例3钢板组织图(100X)。
[0025]图4为实施例4钢板组织图(100X)。
[0026]图5为实施例5钢板组织图(100X)。
[0027]图6为实施例6钢板组织图(100X)。
[0028]图7为实施例7钢板组织图(100X)。
[0029]图8为实施例8钢板组织图(100X)。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1本实施例钢板厚度为20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8%,Si:0.20%,P:0.025%,S:0.008%、Mn:1.45%,Mo:0.42%,Cr:0.19%,Ni:0.19%,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0031]本实施例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加热、轧制以及热处理工序,具体如下:(1)坯料加热工序:坯料装炉温度为352℃,坯料最高加热温度1240℃,均热温度1200℃,均热段保温时间1小时。
[0032](2)轧制工序:钢板采用II阶段轧制工艺,其中第二阶段开轧温度860℃,终轧温度810℃,轧制钢板浇水返红温度在700℃。
[0033](4)钢板热处理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8~0.17%、Si:≤0.40%、P≤0.025%、S≤0.010%、Mn:1.4~2.0%、Mo:0.4~0.65%,Cr:0.19~0.36%,Ni:≤0.8%,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其特征在于:钢板厚度范围:20~6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组织类型为回火贝氏体+回火马氏体+铁素体,钢板屈服强度Rel≥700Mpa、抗拉强度Rm≥950Mpa,A≥17%、屈强比≤0.85,板厚1/2处、-40℃横向冲击韧性在200J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朝李杰刘丹赵国昌龙杰刘生袁平付振坡付冬阳赵晓辉师帅
申请(专利权)人: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