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热系统的协同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燃料电池汽车
,涉及一种适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热系统的协同管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储热功能的燃料电池汽车热系统协同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社会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同化石燃料短缺与环境污染严重的矛盾日益严峻,世界正处于一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变革之中,节能减排的大趋势催生了可持续发展的氢能经济。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最富有希望的新型能源动力系统,其研发技术不断升级,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厂商的竞争焦点之一。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种理想的传统汽车替代方案有着清洁无污染、安静无噪声、功率输出平稳及燃料补充方便等固有的优势,但仍存在成本过高、储氢技术不成熟、辅助设施建设不完善及热系统管理效率低等问题。
[0003]目前,国内已有部分燃料电池商用车车型实现了量产并率先进入运营阶段,但乘用车燃料电池技术同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燃料电池热负荷大,工作时约有一半的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出,但散热途径单一且温差小,热管理难题正制约着燃料电池往更高功率密度、更节能高效的方向发展。采取合适的热管理技术保障燃料电池工作安全及使用寿命,同时开发合适的余热利用技术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的高效节能意义重大。燃料电池汽车热系统主要包括动力电池、电机电气、燃料电池及其空压机四个核心产热部件与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电机电气、空压机以及乘员舱五个主要热管理系统。
[0004]对燃料电池汽车热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并开发合适的热管理技术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性能提高与高效节能意义重大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热系统的协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电池散热回路、动力电池散热回路、电机电气与空压机散热回路、热化学储热模块和吸附式制冷模块;所述燃料电池散热回路包括燃料电池电堆本体(1)、第一比例控制阀(601)、燃料电池散热器(101)和燃料电池冷却水循环泵(201);燃料电池电堆本体(1)的冷却水出口端连接第二三通电磁阀(702)的第一端口,第二三通电磁阀(702)的第二端口经管路穿过热化学储热模块发生器(801)然后连接第一三通电磁阀(701)的第一端口;第一三通电磁阀(701)的第二端口与第二三通电磁阀(702)的第三端口合流然后连接至第一比例控制阀(601)的入口;第一三通电磁阀(701)的第三端口连接燃料电池冷却水循环泵(201)的入口端,冷却水循环泵(201)的出口与燃料电池电堆本体(1)的冷却水入口端相连;第一比例控制阀(601)具有两个出口,其第一出口经燃料电池散热器(101)后连接至冷却水循环泵(201)的入口端;第一比例控制阀(601)的第二出口通过管路与余热利用换热器(911)换热后连接至冷却水循环泵(201)的入口端;所述动力电池散热回路包括动力电池(2)、动力电池散热器(102)、第二比例控制阀(602)和动力电池冷却水循环泵(202);动力电池(2)的冷却水出口端连接第三三通电磁阀(703)的第一端口,第三三通电磁阀(703)的第二端口经热化学储热模块发生器(801)换热后与第三三通电磁阀(703)的第三端口合流然后连接至第四三通电磁阀(704)的第一端口;第四三通电磁阀(704)的第二端口连接动力电池冷却水循环泵(202)的入口,动力电池冷却水循环泵(202)的出口与动力电池(2)的冷却水入口端相连;第四三通电磁阀(704)的第三端口连接第二比例控制阀(602)的入口,第二比例控制阀(602)有两个出口,其第一出口经动力电池散热器(102)后连接至动力电池冷却水循环泵(202)的入口,第二出口通过管路与余热利用换热器(911)换热后连接至动力电池冷却水循环泵(202)的入口;所述电机电气与空压机散热回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电机电气支路与空压机支路,并联支路的出口连接至第五三通电磁阀(705)的第一端口,第五三通电磁阀(705)的第二端口通过管路流经热化学储热模块发生器(801)后与其第三端口合流并连接至第三比例控制阀(603)的入口,第三比例控制阀(603)具有两个出口,其第一出口经电机电气及空压机散热器(103)后连接至并联支路的入口,第二出口通过管路与余热利用换热器(911)换热后连接至并联支路的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热系统的协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式制冷模包括余热利用换热器(911)、乘员舱暖风机(910)和吸附式制冷循环;所述乘员舱暖风机(910)通过风管连接余热利用换热器(911)并可鼓风带出余热利用换热器(911)中的热量送入乘员舱;所述吸附式制冷循环与余热利用换热器(911)换热获取余热加热循环工质,循环工质经节流蒸发产生冷量送入乘员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热系统的协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式制冷循环包括:吸附式制冷发生器(901),其与余热利用换热器(911)相连并受余热加热产生冷剂蒸气,余下蒸发后的浓溶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小莉,翁昕晨,黄瑞,陈俊玄,陈沛禹,祝庆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