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端气象实况融合的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9684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端气象实况融合的方法与系统,具体涉及气象预报领域,先后通过:对第一预设条件下的气象事件进行信息采集并建立模板库;在各整点时间,遍寻各实况输出点的天气实况数据;根据各实况输出点的天气实况数据;并判断第一预设条件下各气象事件的影响力是否超过触发阈值;若是,则利用智能插值算法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利用自然语言翻译引擎技术将数据信息插入气象事件对应的模板中;获得融合快报并推送至移动端。其基于位置实现移动端的气象实况融合,实现灵活高效地定制气象服务实况快报,同一气象要素或不同气象要素可以通过灵活的细化或组合,制作出丰富内容的气象实况融合快报。制作出丰富内容的气象实况融合快报。制作出丰富内容的气象实况融合快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端气象实况融合的方法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象预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端气象实况融合的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气象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决策部门对相关气象服务产品的时效性和易获取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发生灾害性天气时,气象部门需要迅速制作完整的气象服务材料提供给决策者和相关部门。目前,浙江省内各类气象数据业务系统,虽都具有查询统计数据、导出相应图像表格的功能,但要形成图文并茂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还需业务人员投入时间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整合、排版工作,不具备自动生成的功能,同时基于windows桌面的运行环境限制了服务产品的实时生成及快速分发。要素不全、口径不一、操作繁琐、时效性差等问题依然存在于决策、公众和专业气象服务中。
[000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移动互联网+气象”的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此形势下,需要提出一种基于位置的气象实况融合研究。着力提高气象业务人员的生产力,使其专注于气象核心业务;更重要的是抓住气象服务痛点,明确面向高影响天气,并借助移动客户端的互联新媒体实现天气服务产品的自动发布与快速传播,在快速了解天气实况、提高监测预警能力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为开展决策服务提供快速准确的智能化支撑。
[0004]对于台风天气,在进行台风天气相关的实况资料融合产生的台风天气产品快报条件是根据中央气象台台风报文中的路径预报并结合《浙江台风业务和服务补充规定》中的相关内容而设置。根据文件规定,浙江省的台风警戒区范围按照文件中的关键点经纬度确定。实况资料融合根据台风预报路径与不同级别警戒区的位置关系来判断是否进行融合并制作产品快报。
[0005]另外,高温天气对应的气温实况资料融合生成的高温简报、冷空气天气对应的气温实况资料融合生成的冷空气简报和低能见度天气对应的能见度实况资料融合生成的低能见度通报,这些实况资料融合技术同样依据《浙江省天气预报用语业务规定》中对高温报告、冷空气消息和雾、霾等级用语的规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为了使用户能够便捷、及时地了解到当前天气情况,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加提升气象预报的决策效率及准确率,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端气象实况融合的方法,其通过服务器根据气象实况进行信息融合并发至移动端,包括步骤:
[0007]S1:对第一预设条件下的气象事件进行信息采集并建立模板库;
[0008]S2:在各整点时间,遍寻各实况输出点的天气实况数据;
[0009]S3:根据各实况输出点的天气实况数据,判断第一预设条件下各气象事件的影响力是否超过触发阈值,若是,进入下一步骤,否则,返回上一步骤;
[0010]S4:利用智能插值算法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
[0011]S5:利用自然语言翻译引擎技术将数据信息插入气象事件对应的模板中,获得融合快报;
[0012]S6:将融合快报发送至移动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气象事件为可对生产建设以及居民生活造成危害的气象事件,包括台风、高温、低能见度、冷空气、低温、大风、暴雨、强对流和雷电。
[0014]进一步地,所述各气象事件的融合快报包括:
[0015]台风,台风基本信息、台风预警信号、台风路径预报、风雨实况、云图雷达;
[0016]强对流,冰雹概况、雨情概况、闪电、极大风、预警信号、未来一小时降水客观预报;
[0017]暴雨,雨情概况、过程雨量分步、暴雨预警信号;
[0018]雷电,冰雹概况、闪电、雨量闪电分布图、预警信号、雷达回波;
[0019]低能见度,能见度概况、能见度站点图、能见度曲线图、预警信号;
[0020]高温,高温概况、最高气温分步、整点气温曲线图、高温气候统计情况、预警信号;
[0021]低温,低温概况、最低气温分步、最低气温曲线图、预警信号;
[0022]冷空气,降温概况、最低气温统计、24/48小时气温曲线图、时段最低气温分布图、极大风统计、预警信号;
[0023]大风,一小时极大风、过程极大风、预警信号。
[0024]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数据库中的对应实况输出点天气实况数据和预报预警信息,以及后台录入信息。
[0025]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插值算法为:
[0026][0027]式中,Z(S0)为S0处实况输出点值,N为计算过程中要使用的实况输出点周围的气象站点的数量,λ
i
为计算过程中使用的各气象站点的权重,Z(S
i
)是在S
i
处气象站点获得的气象实况值。
[0028]进一步地,所述权重λ
i
的计算公式为:
[0029][0030]式中,p为指数值,d
i0
是实况输出点与各已知气象站点之间的距离。
[0031]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端气象实况融合的系统,包括模板创建单元、数据检索单元、数据判断单元、数据调用单元、快报生成单元和快报推送单元,其中:
[0032]模板创建单元,用于对第一预设条件下的气象事件进行信息采集并建立模板库;
[0033]数据检索单元,用于在各整点时间,遍寻各实况输出点的天气实况数据;
[0034]数据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各实况输出点的天气实况数据,在第一预设条件下各气象事件的影响力超过触发阈值时,启用数据调用单元;
[0035]数据调用单元,用于通过智能插值算法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
[0036]快报生成单元,用于通过自然语言翻译引擎技术将数据信息插入气象事件对应的模板中,生成融合快报;
[0037]快报推送单元,用于将融合快报推送至移动端。
[003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气象事件为可对生产建设以及居民生活造成危害的气象事件,包括台风、高温、低能见度、冷空气、低温、大风、暴雨、强对流和雷电。
[0039]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插值算法为:
[0040][0041]式中,Z(S0)为S0处实况输出点值,N为计算过程中要使用的实况输出点周围的气象站点的数量,λ
i
为计算过程中使用的各气象站点的权重,Z(S
i
)是在S
i
处气象站点获得的气象实况值。
[0042]进一步地,所述权重λ
i
的计算公式为:
[0043][0044]式中,p为指数值,d
i0
是实况输出点与各已知气象站点之间的距离。
[00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含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6](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端气象实况融合的方法与系统,可以基于位置实现移动端的气象实况融合,从而实现灵活高效地定制气象服务实况快报,同一气象要素或不同气象要素可以通过灵活的细化或组合,制作出丰富内容的气象实况融合快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端气象实况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器根据气象实况进行信息融合并发至移动端,包括步骤:S1:对第一预设条件下的气象事件进行信息采集并建立模板库;S2:在各整点时间,遍寻各实况输出点的天气实况数据;S3:根据各实况输出点的天气实况数据,判断第一预设条件下各气象事件的影响力是否超过触发阈值,若是,进入下一步骤,否则,返回上一步骤;S4:利用智能插值算法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S5:利用自然语言翻译引擎技术将数据信息插入气象事件对应的模板中,获得融合快报;S6:将融合快报发送至移动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端气象实况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气象事件为可对生产建设以及居民生活造成危害的气象事件,包括台风、高温、低能见度、冷空气、低温、大风、暴雨、强对流和雷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端气象实况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气象事件的融合快报包括:台风,台风基本信息、台风预警信号、台风路径预报、风雨实况、云图雷达;强对流,冰雹概况、雨情概况、闪电、极大风、预警信号、未来一小时降水客观预报;暴雨,雨情概况、过程雨量分步、暴雨预警信号;雷电,冰雹概况、闪电、雨量闪电分布图、预警信号、雷达回波;低能见度,能见度概况、能见度站点图、能见度曲线图、预警信号;高温,高温概况、最高气温分步、整点气温曲线图、高温气候统计情况、预警信号;低温,低温概况、最低气温分步、最低气温曲线图、预警信号;冷空气,降温概况、最低气温统计、24/48小时气温曲线图、时段最低气温分布图、极大风统计、预警信号;大风,一小时极大风、过程极大风、预警信号。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端气象实况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数据库中的对应实况输出点天气实况数据和预报预警信息,以及后台录入信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端气象实况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插值算法为:式中,Z(S0)为S0处实况输出点值,N为计算过程中要使用的实况输出点周围的气象站点的数量,λ
i
为计算过程中使用的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葛丰林鲍岳建李云郭建民孔杨薛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