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高压电力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963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领域。一种特高压电力开关,包括第一导电容器(R1)、第二导电容器(R2)、第一电极(S1)、第二电极(S2)、第一绝缘管道(G1)、第二绝缘管道(G2)、第三绝缘管道(G3)、第四绝缘管道(G4)、第五绝缘管道(G5)、气泵(B)、一号电磁阀(F1)、二号电磁阀(F2)、液态金属(YT)、传感器(C)、控制模块。气泵(B)抽气,第一导电容器(R1)内液态金属(YT)、第二导电容器(R2)内的液态金属(YT)在第三绝缘管道(G3)内混合构成导电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效果稳、寿命更长、响应更快、更可靠、更安全、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思路。路。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高压电力开关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高压电力开关。

技术介绍

[0002]特高压电力开关用于高压电的电学通路控制,在特高压电力开关进行闭合或断开时,会产生电弧,产生强烈的光和热;现有技术的特高压电力开关,触头为固体,固体在高压电弧的热作用下变得凹凸不平,影响接触,降低开关寿命。
[0003]中国专利:CN201510798132.8一种电力开关、电力电路、电力系统(以下简称现有技术A),提供了

利用液态金属附着在固体触头表面,保护固态触头

的技术思路,增加了触头寿命,但其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第一、由于张力固定不变,而重力会随液态金属小珠的,体积增大而增大,导致液态金属小珠的体积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增大,而电压越高,电弧的能量越大,电弧经常会出现持续放电和间断性放电,液态金属小珠的体积有限,在一次放电后如果液态金属小珠被放电导致溅射跳出后,后续放电位置会出现在闸极的具有球状触头上,所以现有技术A 所能适应的电压差范围有限,因此现有技术A 在适应性方面,存在改进空间。
[0004]第二、由于现有技术A中
ꢀ“
液态金属小珠的表面会突出闸极的球状触头的表面”,且物理规律限制了液态金属小珠的体积,导致现有技术A中 液态金属小珠的表面 与 球状触头的表面 之间距离有限,试验中经常出现 爬电 现象,即液态金属小珠的表面放电弧时,液态金属小珠的表面同时也在放电,对球状触头的寿命不利;因此现有技术A 在性能方面存在改进空间。
[0005]第三、现有技术A处于气体环境时,球状空腔内存在气体,有时会导致 液态金属 进入球状触头的球状孔腔内的时候,会有部分气体 封闭在球状空腔内,球状空腔内气体被液态金属的压力所压缩,当球状触头从液体金属容器中脱出时,外部液压消失,球状空腔内封闭的气体会对 球状空腔内的液态金属小珠 产生向下的压力,有时会导致 液态金属小珠 完全跳出球状空腔,在下一次闭合时,闸极的球状触头的表面球状空腔开口处由于没有液态金属小珠的保护,球状空腔开口处会被电弧烧伤,这种烧伤一旦出现会导致开关寿命急剧恶化的,因为球状空腔开口的变形,会导致液态金属小珠形成困难,最终导致液态金属小珠无法在 出闸极的球状触头 上形成,液态金属 对 闸极的球状触头的保护作用,彻底失效;因此现有技术A 的工作寿命方面 存在改进空间。
[0006]第四、现有技术A的 闸极的球状触头的 球状空腔 是精细结构,由于精细结构能够承受的能量冲击小,导致现有技术A的精细结构虽然在低压环境下影响不大,但在高压环境下表现不好,容易被高压电弧损毁。
[0007]第五、电弧会电能转换为光能和热能,并耗散,造成能量浪费,将现有技术A的的放电位置在液态金属小珠上,液态金属小珠跟随球状触头运动,电弧存在时间长, 存在改进空间。
[0008]综上所示,虽然现有技术A设计精妙,但其适应性、性能、寿命均存改进空间。
[0009]中国专利:CN201220398087.9 有载分接无弧切换芯子 (以下简称现有技术B)提供了一种通道调节导电液体电阻率达到无弧的导电通路 通断 方法,但其存在操作缓慢、响应迟钝的技术缺陷;其还存在电解水产生气体导致内压膨胀损坏或爆炸产生安全事故的技术缺陷;其还存在泵与动触杆、静触杆处于导电连接状态,可能造成泵体电击损坏(泵的电源电压和控制电路电压是相对高压触头电压差非常巨大,这种巨大的压差可能导致电压击穿)。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特高压电力开关。
[0011]1、一种特高压电力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容器(R1)、第二导电容器(R2)、第一电极(S1)、第二电极(S2)、第一绝缘管道(G1)、第二绝缘管道(G2)、第三绝缘管道(G3)、第四绝缘管道(G4)、第五绝缘管道(G5)、气泵(B)、一号电磁阀(F1)、二号电磁阀(F2)、液态金属(YT)、传感器(C)、控制模块;第一导电容器(R1)、第二导电容器(R2),二者均为密闭容器;液态金属(YT)分成两份,第一份在第一导电容器(R1)内,第二份在第二导电容器(R2)内;第一导电容器(R1)内液态金属(YT)的体积 小于 第一导电容器(R1)的容积;第二导电容器(R2)内液态金属(YT)的体积 小于 第二导电容器(R2)的容积;第一电极(S1)与第一导电容器(R1)之间具有电学连接;第二电极(S2)与第二导电容器(R2)之间具有电学连接;第一绝缘管道(G1)竖直设置,第二绝缘管道(G2)竖直设置;第一绝缘管道(G1)穿透第一导电容器(R1)的上表面介入第一导电容器(R1)内部,第一绝缘管道(G1)的下端始终位于第一导电容器(R1)的液态金属(YT)的液面以下;第二绝缘管道(G2)穿透第二导电容器(R2)的上表面介入第二导电容器(R2)内部,第二绝缘管道(G2)的下端始终位于第二导电容器(R2)的液态金属(YT)的液面以下;第一绝缘管道(G1)的上端 与 第二绝缘管道(G2)的上端 相通;第三绝缘管道(G3)的下端与第一绝缘管道(G1)的上端相通,第三绝缘管道(G3)的上端与气泵(B)的入口端相通;气泵(B)的出口端与一号电磁阀(F1)的流体通道的第一端相通;一号电磁阀(F1)的流体通道的第二端与第四绝缘管道(G4)的上端相通,第四绝缘管道(G4)与第五绝缘管道(G5)的上端相通;二号电磁阀(F2)的流体通道的第一端与第四绝缘管道(G4)相通,二号电磁阀(F2)的流体通道的第二端与气泵(B)的入口端相通;第四绝缘管道(G4)与第一导电容器(R1)相通,第四绝缘管道(G4)的下端的开口高于 第一绝缘管道(G1)的下端的开口;第五绝缘管道(G5)与第二导电容器(R2)相通,第五绝缘管道(G5)的下端的开口高于 第二绝缘管道(G2)的下端的开口;传感器(C)用于感应液态金属是否到达第三绝缘管道(G3)内部;控制模块与传感器(C)之间具有信号连接;
控制模块与一号电磁阀(F1)之间具有控制连接;控制模块与二号电磁阀(F2)之间具有控制连接;控制模块与气泵(B)之间具有控制连接;气泵(B)是单向气泵,气泵(B)内具有单向阀。
[0012]2、进一步的:控制模块内具有导电通道导通流程,步骤如下:步骤1、使一号电磁阀(F1)的流体通道开放,使二号电磁阀(F2)的流体通道闭塞;此时第一电极(S1)、第二电极(S2)之间的导电通路处于断开状态;步骤2、启动气泵(B);气泵(B)向上抽气;气压迫使第一导电容器(R1)内液态金属(YT)沿第一绝缘管道(G1)上升,气压迫使第二导电容器(R2)内的液态金属(YT)沿第二绝缘管道上升;步骤3、空操作;步骤4、通过C判断液态金属是否进入第三绝缘管道(G3)内部,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3,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5;步骤5、使F的流体通道闭塞;此时第一电极(S1)、第二电极(S2)之间的导电通路处于导通状态。
[0013]3、进一步的:控制模块内具有导电通道断开流程,步骤如下:使二号电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高压电力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容器(R1)、第二导电容器(R2)、第一电极(S1)、第二电极(S2)、第一绝缘管道(G1)、第二绝缘管道(G2)、第三绝缘管道(G3)、第四绝缘管道(G4)、第五绝缘管道(G5)、气泵(B)、一号电磁阀(F1)、二号电磁阀(F2)、液态金属(YT)、传感器(C)、控制模块;第一导电容器(R1)、第二导电容器(R2),二者均为密闭容器;液态金属(YT)分成两份,第一份在第一导电容器(R1)内,第二份在第二导电容器(R2)内;第一导电容器(R1)内液态金属(YT)的体积 小于 第一导电容器(R1)的容积;第二导电容器(R2)内液态金属(YT)的体积 小于 第二导电容器(R2)的容积;第一电极(S1)与第一导电容器(R1)之间具有电学连接;第二电极(S2)与第二导电容器(R2)之间具有电学连接;第一绝缘管道(G1)竖直设置,第二绝缘管道(G2)竖直设置;第一绝缘管道(G1)穿透第一导电容器(R1)的上表面介入第一导电容器(R1)内部,第一绝缘管道(G1)的下端始终位于第一导电容器(R1)的液态金属(YT)的液面以下;第二绝缘管道(G2)穿透第二导电容器(R2)的上表面介入第二导电容器(R2)内部,第二绝缘管道(G2)的下端始终位于第二导电容器(R2)的液态金属(YT)的液面以下;第一绝缘管道(G1)的上端 与 第二绝缘管道(G2)的上端 相通;第三绝缘管道(G3)的下端与第一绝缘管道(G1)的上端相通,第三绝缘管道(G3)的上端与气泵(B)的入口端相通;气泵(B)的出口端与一号电磁阀(F1)的流体通道的第一端相通;一号电磁阀(F1)的流体通道的第二端与第四绝缘管道(G4)的上端相通,第四绝缘管道(G4)与第五绝缘管道(G5)的上端相通;二号电磁阀(F2)的流体通道的第一端与第四绝缘管道(G4)相通,二号电磁阀(F2)的流体通道的第二端与气泵(B)的入口端相通;第四绝缘管道(G4)与第一导电容器(R1)相通,第四绝缘管道(G4)的下端的开口高于 第一绝缘管道(G1)的下端的开口;第五绝缘管道(G5)与第二导电容器(R2)相通,第五绝缘管道(G5)的下端的开口高于 第二绝缘管道(G2)的下端的开口;传感器(C)用于感应液态金属是否到达第三绝缘管道(G3)内部;控制模块与传感器(C)之间具有信号连接;控制模块与一号电磁阀(F1)之间具有控制连接;控制模块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金鹏飞屈佳慧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王之新创信息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