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人体睡姿头颈部状态参数的人体工学健康枕,枕头本体采用人体工学设计,设置为云朵状,枕头本体的宽度设置为人体肩宽的1.5倍,枕头本体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一亲肤吸汗层、抗菌纤维层、3D吸音缓冲层、ROLLPIPE微分子柔氏粒子层、全面面料层、第二亲肤吸汗层,枕头本体上设置有6个人体工学分区,包括颈椎支撑区、头部释压区、翻身缓冲区以及侧卧支撑区,ROLLPIPE微分子柔氏粒子层分为润滑微分子柔氏粒子、备长炭微分子柔氏粒子、水流动微分子柔氏粒子、竹炭微分子柔氏粒子,润滑微分子柔氏粒子设置于头部释压区,备长炭微分子柔氏粒子设置于颈椎支撑区,水流动微分子柔氏粒子设置于翻身缓冲区,竹炭微分子柔氏粒子设置于侧卧支撑区。粒子设置于侧卧支撑区。粒子设置于侧卧支撑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体睡姿头颈部状态参数的人体工学健康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枕头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体睡姿头颈部状态参数的人体工学健康枕。
技术介绍
[0002]现代文明带给人们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新的健康问题。比如全部办公时间一直使用计算机的上班族、学习到深夜的学生、处理家务的家庭主妇等等,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是使其头部长时间的前倾。由于这些原因,当颈部和肩部的肌肉绷紧时,颈椎同时也处于变直甚至反曲的状态,由于颈椎的变形和颈后肌群和韧带的紧张及僵硬对颈动脉和椎动脉持续施加压力,那么就阻碍通向脑部的血液循环。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枕头,可以使得使用者枕上去的时候可以感到舒适,缓解肌肉的紧张,缓解对动脉的压力。
[0004]此外,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睡姿习惯,有些人喜欢仰睡,有些人喜欢侧睡,或者有人两种都喜欢,而仰睡和侧睡时的头颈部与枕头接触的压力或者高度均是不同的。在中国专利局公开的申请号为CN02236219.3的专利申请文件中,记载了一种高度可调节的枕头,可以通过填充气体来增加枕头的高度,虽然可以根据睡姿喜好来调整枕头高度,但是由于气体是流动的,所以当睡眠者颈椎接触到带有气囊的部分时,颈椎周围的气体压迫颈椎神经,对于睡眠者来说会引起不舒适的感觉,而且由于人体头部的形状、长度以及肩宽等各不相同,但是这种枕头不能做适应性的调整,且其功效也存在需要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体睡姿头颈部状态参数的人体工学健康枕,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人体睡姿头颈部状态参数的人体工学健康枕,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采用人体工学设计,设置为云朵状,所述枕头本体的宽度设置为人体肩宽的1.5倍,所述枕头本体上设置有6个人体工学分区,包括颈椎支撑区、头部释压区、对称设置于头部释压区两侧的翻身缓冲区以及对称设置于两侧的侧卧支撑区,每个区域均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亲肤吸汗层、抗菌纤维层、3D吸音缓冲层、ROLLPIPE微分子柔氏粒子层、全面面料层、第二亲肤吸汗层,所述ROLLPIPE微分子柔氏粒子层分为润滑微分子柔氏粒子、备长炭微分子柔氏粒子、水流动微分子柔氏粒子、竹炭微分子柔氏粒子,所述润滑微分子柔氏粒子设置于头部释压区,所述备长炭微分子柔氏粒子设置于颈椎支撑区,所述水流动微分子柔氏粒子设置于翻身缓冲区,所述竹炭微分子柔氏粒子设置于侧卧支撑区。
[0007]进一步的,所述颈椎支撑区、头部释压区、翻身缓冲区、侧卧支撑区的高度以及支撑系数不同。
[0008]进一步的,所述颈椎支撑区的高度高于头部释压区3-5CM,所述侧卧支撑区的高度
高于颈椎支撑区的高度,所述翻身缓冲区的高度低于颈椎支撑区的高度,高于头部释压区的高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微分子柔氏粒子、水流动微分子柔氏粒子、备长炭微分子柔氏粒子、竹炭微分子柔氏粒子的支撑系数呈上升趋势。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头部释压区、翻身缓冲区、颈椎支撑区、侧卧支撑区的支撑系数呈上升趋势。
[0011]进一步的,所述枕头本体与肩的贴合角度α设置为20℃。
[001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亲肤吸汗层以及第二亲肤吸汗层采用高支高密长绒棉贡缎材质,亲肤柔软可以快速吸收皮肤表面汗液和油脂;抑菌纤维层可以抗菌防螨导汗,采用多孔导湿纤维,快速导出湿气,同时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尘螨等常见细菌和螨虫;3D吸音缓冲层设置为X型三维织造形成360
°
透气结构,让湿气更快排出保持枕头持久干爽;ROLLPIPE微分子柔氏粒子层采用中空管状结构,可以流动性支撑人体头部,ROLLPIPE微分子柔氏粒子具有360度中空立体虹吸效应,提升微气体流动和热交换,保持枕头内微环境净爽,蜂巢型粒子仓设计,根据人体压力波计算,提供稳定的柔性支撑;全棉面料层可以亲肤吸收人体多余汗液和水汽,给使用者带来丝滑,吸音,释压,透气和导湿的睡眠体验,无甲醛,无荧光剂,抑制细菌,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的睡眠环境;2、本专利技术整个枕头的造型都是基于人体工学的设计,适合人体的头部,颈部和肩部,宽度采用人体肩宽的1.5倍左右,是枕头的最佳枕宽,合适的枕宽可以保证使用者在夜里翻身时不会脱枕;3、本专利技术设置颈椎支撑区的高度高于头部释压区3-5CM,使得人体仰卧时支撑支撑高度为6-9cm,头和颈部的高低落差为3-5cm,成人睡眠时枕高6-9 cm,脑电图呈现平稳的休息波形,支撑后脑勺的部分比枕高低3-5厘米,使之既能支撑头部,又与颈部的高度相适应,易获得较高质量的睡眠;4、本专利技术枕头本体与肩的贴合角度α设置为20℃,给使用者提供更加舒适的贴合感;5、本专利技术匹配人体工学进行分区,一个颈椎支撑区、一个头部释压区、两个翻身缓冲区、两个侧卧支撑区,分区更加细化,采用多种类的柔氏粒子材料填充为不同分区提供特定的支撑与回弹,功能性更强,且各区高度可调节,保证枕头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分区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5]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人体睡姿头颈部状态参数的人体工学健康枕,包括枕头本体,
所述枕头本体采用人体工学设计,适合人体的头部,颈部和肩部,设置为云朵状,所述枕头本体的宽度设置为人体肩宽的1.5倍,是枕头的最佳枕宽,合适的枕宽可以保证使用者在夜里翻身时不会脱枕;所述枕头本体上设置有6个人体工学分区,包括颈椎支撑区1、头部释压区2、对称设置于头部释压区两侧的翻身缓冲区3以及对称设置于两侧的侧卧支撑区4,每个区域均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亲肤吸汗层11、抗菌纤维层12、3D吸音缓冲层13、ROLLPIPE微分子柔氏粒子层14、全面面料层15、第二亲肤吸汗层16,第一亲肤吸汗层以及第二亲肤吸汗层采用高支高密长绒棉贡缎材质,亲肤柔软可以快速吸收皮肤表面汗液和油脂;抑菌纤维层可以抗菌防螨导汗,采用多孔导湿纤维,快速导出湿气,同时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尘螨等常见细菌和螨虫;3D吸音缓冲层设置为X型三维织造形成360
°
透气结构,让湿气更快排出保持枕头持久干爽;ROLLPIPE微分子柔氏粒子层采用中空管状结构,可以流动性支撑人体头部,ROLLPIPE微分子柔氏粒子具有360度中空立体虹吸效应,提升微气体流动和热交换,保持枕头内微环境净爽,蜂巢型粒子仓设计,根据人体压力波计算,提供稳定的柔性支撑;全棉面料层可以亲肤吸收人体多余汗液和水汽,给使用者带来丝滑,吸音,释压,透气和导湿的睡眠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体睡姿头颈部状态参数的人体工学健康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采用人体工学设计,设置为云朵状,所述枕头本体的宽度设置为人体肩宽的1.5倍,所述枕头本体上设置有6个人体工学分区,包括颈椎支撑区(1)、头部释压区(2)、对称设置于头部释压区两侧的翻身缓冲区(3)以及对称设置于两侧的侧卧支撑区(4),每个区域均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亲肤吸汗层(11)、抗菌纤维层(12)、3D吸音缓冲层(13)、ROLLPIPE微分子柔氏粒子层(14)、全面面料层(15)、第二亲肤吸汗层(16),所述ROLLPIPE微分子柔氏粒子层分为润滑微分子柔氏粒子、备长炭微分子柔氏粒子、水流动微分子柔氏粒子、竹炭微分子柔氏粒子,所述润滑微分子柔氏粒子设置于头部释压区,所述备长炭微分子柔氏粒子设置于颈椎支撑区,所述水流动微分子柔氏粒子设置于翻身缓冲区,所述竹炭微分子柔氏粒子设置于侧卧支撑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人体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方,欧阳德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领智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