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的外把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9076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3:58
一种车门的外把手装置,其具备具有收容凹部的把手主体、从外侧覆盖把手主体的把手罩、固定于车门的基座构件、以及与把手主体的长度方向一端部连接设置并经由支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基座构件的支承臂,在把手主体的一端部以及支承臂形成有供与收容于收容凹部的所述电子部件连接的线束贯穿的狭缝,尽管具有使得线束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的狭缝,但在避免部件个数增加的同时防止强度降低。在把手罩(14)一体地设置有以与狭缝(51)的两侧面抵接的方式或以与狭缝(51)的两侧面接近且对置的方式嵌入该狭缝(51)的第一加强部(55)。方式嵌入该狭缝(51)的第一加强部(55)。方式嵌入该狭缝(51)的第一加强部(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0001]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18年8月1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8-151332”的优先权,并且通过参照而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门的外把手装置,其具备:把手主体,其具有收容电子部件的收容凹部,且形成为将与车门的外侧板相反一侧开放的横截面大致U字状;把手罩,其与所述把手主体一起构成配置于所述车门的外表面侧的操作把手,并从外侧覆盖该把手主体;基座构件,其固定于所述车门;以及支承臂,其与所述把手主体的长度方向一端部连接设置并伸入所述外侧板内,并且经由支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座构件,在所述把手主体的所述一端部以及所述支承臂形成有供与收容于所述收容凹部的所述电子部件连接的线束贯穿的狭缝。

技术介绍

[0003]在专利文献1中,已知有一种在把手主体以及支承臂设置有用于容易地供与收容于把手主体的收容凹部的电子部件相连的线束贯穿的狭缝的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721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8]然而,虽然通过使线束贯穿狭缝而显著提高了线束的组装作业性,但在设置有狭缝的部分把手主体以及支承臂的强度不可避免地降低。例如,当人倚靠在组装于车门的状态的操作把手时,对操作把手的来自上方的负载作用较弱,另外在支承臂与基座构件的滑动接触部需要强度。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中,作为贯穿于狭缝的线束的抑制构件而在狭缝贯穿有间隔件,推断该间隔件起到对设置有狭缝的部分进行加强的功能,但间隔件是独立于把手主体以及支承臂的构件,因此会导致部件个数的增加。
[000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尽管具有使得线束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的狭缝,但能够在避免部件个数增加的同时防止强度降低的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门的外把手装置,其具备:把手主体,其具有收容电子部件的收容凹部,且形成为将与车门的外侧板相反一侧开放的横截面大致U字状;把手罩,其与所述把手主体一起构成配置于所述车门的外表面侧的操作把手,并从外侧覆盖该把手主体;基座构件,其固定于所述车门;以及支承臂,其与所述把手主体的长度方向一端部连接设置并伸入所述外侧板内,并且经由支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座构件,在所述把手主体的所述一端部以及所述支承臂形成有供与收容于所述收容凹部的所
述电子部件连接的线束贯穿的狭缝,所述一种车门的外把手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在所述把手罩一体地设置有以与所述狭缝的两侧面抵接的方式或以与所述狭缝的两侧面接近且对置的方式嵌入该狭缝的第一加强部。
[0012]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在于,除了第一特征的结构之外,在所述基座构件一体地设置有以与所述狭缝的两侧面抵接的方式或以与所述狭缝的两侧面接近且对置的方式嵌入该狭缝的第二加强部。
[0013]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在于,除了第一或者第二特征的结构之外,所述第一加强部以能够推压所述狭缝内的所述线束而将该线束定位于正规的位置的方式一体地设置于所述把手罩。
[0014]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的第一基座构件18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基座构件,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集成单元38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
[0015]专利技术效果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一体地设置于把手罩的第一加强部以与狭缝的两侧面抵接的方式或以与狭缝的两侧面接近且对置的方式嵌入狭缝,因此能够在避免部件个数增加的同时,防止设置有用于提高线束的组装作业性的狭缝的部分处的把手主体以及支承臂的强度降低。
[0017]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一体地设置于基座构件的第二加强部以与狭缝的两侧面抵接的方式或以与狭缝的两侧面接近且对置的方式嵌入该狭缝,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设置有狭缝的部分处的把手主体以及支承臂的强度降低。
[0018]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能够通过第一加强部在狭缝内推压线束而将其定位于正规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线束向把手主体以及支承臂与第一加强部之间的咬入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车门的局部侧视图。
[0020]图2是图1的2-2线剖视图。
[0021]图3是外把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4是图1的4-4线放大剖视图。
[0023]图5是基座构件的纵剖立体图。
[0024]图6是从把手主体侧观察把手罩的一端部的立体图。
[0025]图7是示出把手罩向把手主体组装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6]图8是图4的8-8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参照图1~图8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图3中,在例如侧门即车门D的外侧板1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图1以及图2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操作把手12。该操作把手12由把手主体13和合成树脂制的把手罩14构成,所述把手主体13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并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配置于所述外侧板11的外表面侧,所述把手罩14覆盖该把手主体13的外侧。
[0028]所述把手主体13具有将与所述外侧板11相反一侧开放的大致U字状的横截面形状且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在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一端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端部(图1以及图2的右端部)一体地设置有向外侧板11内伸入的大致L字状的支承臂15,在所述把手主体13的另一端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端部一体地设置有向外侧板11内伸入的连结臂16。
[0029]在所述外侧板11以向车宽方向内侧鼓起的方式设置有弯曲部11a,该弯曲部11a形成能够供把持所述操作把手12的车辆用户的手插入且配置于所述支承臂15与所述连结臂16之间的凹陷17。
[0030]第一基座构件18以及第二基座构件19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在将所述凹陷17夹在彼此之间的位置固定于所述车门D,在第一基座构件18与所述外侧板11的外表面之间夹有薄板平板状的第一片材构件20,在第二基座构件19与所述外侧板11的外表面之间夹有薄板平板状的第二片材构件21。
[0031]一并参照图4以及图5,所述第一基座构件18配置于比所述凹陷17靠车辆前后方向前方的位置,且一体地具有被安装部18a以及大致L字状的把手支承部18b,被安装部18a以将所述第一片材构件20夹在其与所述外侧板11的外表面之间的方式配置于该外侧板11的外侧,把手支承部18b与该被安装部18a一体地连接设置且插入所述外侧板11的内侧。在所述被安装部18a形成有嵌合孔22,从与所述外侧板11相反一侧卡合于所述被安装部18a的第一螺母23与所述嵌合孔22嵌合,贯穿于所述外侧板11的第一螺栓24与所述第一螺母23螺合,由此将所述第一基座构件18固定于所述车门D的所述外侧板11。另外,在所述把手支承部18b一体地设置有支轴25,所述支承臂15的前端部被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门的外把手装置,其具备:把手主体(13),其具有收容电子部件(38)的收容凹部(33),且形成为将与车门(D)的外侧板(11)相反一侧开放的横截面大致U字状;把手罩(14),其与所述把手主体(13)一起构成配置于所述车门(D)的外表面侧的操作把手(12),并从外侧覆盖该把手主体(13);基座构件(18),其固定于所述车门(D);以及支承臂(15),其与所述把手主体(1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连接设置并伸入所述外侧板(11)内,并且经由支轴(2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座构件(18),在所述把手主体(13)的所述一端部以及所述支承臂(15)形成有狭缝(51),该狭缝(51)供与收容于所述收容凹部(33)的所述电子部件(38)连接的线束(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雅俊柳田恭兵黑木伸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